藏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9-01-02 01:41陈荣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解决方法存在问题

摘要:通过一次对青海省民族地区两所小学参加培训的几位小学教师的集体访谈,从中发现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培训之前教师没有目标,学校没有指导;培训之中培训时间短,专业不对口;培训之后反馈不到位,实践不彻底。基于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四点策略:转变培训方式,创新多种培训形式;了解学校历史,明确发展定位,选择最合适的培训地点;了解教师培训需求,帮助教师确定目标,优化教师培训环境;提高民族边远地区、牧区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关键词:教师培训;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12-0028-04

一、引言

2009年,教育部啟动实施“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各地开展了各类形式的教师培训。如今,教师培训俨然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引进先进教学理念的重要渠道,亦是教育发达地区支援教育相对落后地区,引进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善被培训学校教学旧症的重要手段。教师培训对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才更要集结各方力量做好教师培训,尤其是让教师对培训重视起来,绝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可以应付的任务。但培训结束后,在实际的操作和转换中,教师却显得十分困惑。

在XX二小和青海XX民族寄宿制学校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做了一次简短访谈,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学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通过与一些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到他们参加培训的机会少、选择余地小,培训结束后又不知道该如何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学校。这些问题的背后包含的原因十分复杂,本研究无意从大处着手,只从教师的访谈记录中抽丝剥茧,聚焦一线教师的真实需求,针对教师培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教师们首先要对教师培训的概念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培训观,最终真正达到学有所获、训有所成的目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对“什么是教师培训”,即它的目标、定义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进而对访谈中教师们参加培训的困惑和问题做一个总结,最后提出一点改进策略,以期能为民族地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一点帮助。

二、教师培训概述

与教师培训相关的概念,有“教师进修”“教师在职学习”“教师继续教育”等[1]。对教师培训概念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教师培训效果的预估,对其了解得越透彻、越全面,教师培训越容易成功。

目前,对于教师培训大家说法不一,切入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从教师培训要达到的结果来看,主要存在两种说法:“补充说”和“转型说”。前者认为,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在整体上和基础上能够适应当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的不足仅是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欠缺,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差距仅是量的问题,而不是整体的质量问题,因此教师培训应着眼于对教师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进一步补充,重视强调对现代教育的具体知识、新的方法和技能的培训,不必过于强调理论和思想观念的学习和反思[2]。这也是很多参加培训的教师,甚至是承担培训的学校或机构的想法。即使有些培训学校或机构的初衷不是这样,但他们的培训结果却必然指向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因为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在短期内的效果最为明显,这与教师们参加培训时间的长短、教师培训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而持“转型说”观点的人认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教学经验、技能和知识是适当的,他们与当前整个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种量上的差距,不是一个个别的问题和不足,而是一个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整体知识能力结构的重新优化问题,因此,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着眼于加强现代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注重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要加强对他们作为教师整体素质的转型[3]。教师培训主要解决的是教师在步入或是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后,随着学校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学校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何在观念、知识、技能上适应这种变化。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承认现阶段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对较高,也就是硬件条件都很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整体处于“后学历时期”(李瑾瑜、史俊龙,2012)。

就访谈的学校来看,每所学校教师的学历合格率都在99%以上,这至少说明,仅作为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已经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因此,笔者同意教师培训的“转型说”,现代教师真正缺乏的应该是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思想观念,这才是在培训中给应该传达给教师的观念。

有一个实例可以证明,笔者曾经与同学合作做过一个关于网络教学情况的小学教师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教师大多是20多岁,他们刚刚从学校毕业踏上工作岗位。虽然问卷的覆盖率不够,但从回收问卷的情况来看,特别集中地反映了一些问题,例如绝大多数教师听过“慕课”“翻转课堂”等概念,但却对其内涵不了解,他们对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只是单单有具体教学流程的了解。比如,他们知道导学案、短视频教学,但却没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

本研究对“教师培训”的定义是:教师培训是由学校发起、组织,教师或自愿或被推荐,到教育更为先进地区的学校,参加由对方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活动。这里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学校组织,另一个是听从对方学校安排。之所以要强调这两点,是因为这次我们访谈的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满足这些要求。而根据我们的访谈内容来看,这类由学校发起组织、听从培训学校安排的活动是教师们最常参与的教师培训形式。从定义出发,我们能看出,教师培训包括三个重要参与的对象:教师、教师所在的学校(民族地区学校)、承担培训教师的学校(培训学校)。

三、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高效的教师培训可以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使教师快速成长,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保证。因此,教师培训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应该关注的问题,更应该是学校、培训机构、政府乃至于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教师是否明白自己的欠缺、学校是否能找到合适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否能为教师提供适合的帮助、学生需要的教师是否能通过培训实现,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都会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产生,能否正确协调解决这些问题是教师培训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的重点。通过观察以及在访谈中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看出现在的教师培训普遍存在这样几点问题:

(一)培训之前:教师没有目标,学校没有指导

教师在培训之前没有为自己设定好目标是如今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比较常见的问题,设定目标意味着:提前对参加培训的学校和培训的内容要有所了解;对自己要了解,根据自己所教科目选择自己要培训的内容,不能盲目地去参加培训。

在参加培训之前,很多教师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具体体现在,当问到参加培训之前教师们对此有什么计划时,他们的回答大都是“学校安排了就去”“去了之后就听人家的安排”,他们中的多数只是抱着学校既然安排了培训他们就去参加的想法,对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没有思考,只是盲目地参加学校或上级要求的培训。

而更要敲响警钟的是,很多教师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个问题,他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在访谈中发现多数教师在培训前没有明确自己的培训计划,即便有些学校会要求教师在参加培训前做好培训计划,但教师们所做的计划通常赶不上变化,在实际培训中往往会有很大变数,例如各科教师被分配的培训和自己的课程不对口,因此教师在培训中也是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

通常研究者会将教师培训视作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途径,而教师在培训中是否能对自己作明确规划、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又是一个专业化的教师才能更明显地体现出来的素质。因此,好的培训能使一个教师快速成长,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也许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周期有关,每个教师到一定阶段都会有职业倦怠期,例如休伯曼(Huberman)的游离闲散期;费斯勒(Fessler)的职业挫折阶段、稳定停滞阶段、生涯退出阶段;司德菲(Steffy)的退缩生涯阶段[4]都属于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倦怠期。根据上面几位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和结论的不同,这个时间通常在从业后15—20年左右,时间并不固定。坦白来说,任何教师在任何阶段都会产生职业倦怠的情况,但出现在从业时间较长的教师身上的可能性会更大、持续时间也会更长,突出的表现就是低落、停滞,对教学没有热情,也不再试图转换自己的理念,对新东西接受慢,有点固执己见。从访谈时教师的状态也可以看出,年轻教师对于培训的热情显然更大也更愿意分享,年长教师的回答通常只有几个字,都是“是”“不是”“有”“没有”这一类的回答,再继续追问也得不到更多信息。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年轻教师会相对而言思考的更多,培训取得的效果也更加明显,年长的或者说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在培训中很难有大的思想转变。

(二)培训之中:培训时间短,专业不对口

1.藏民族地区学校师资匮乏,教学任务重

民族寄宿制学校的师资都比较匮乏,教师极为短缺,很多都是一个教师带好几门课,他们学校都是放月假,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因此外出培训对他们来说就更为困难。就教师反映的情况来看,一般他们培训的时间都是节假日期间居多,每次培训的时间都是一周左右,而且因为费用的关系,教师们都是火车来回,这样把一部分时间就浪费在了路上,可以说真正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多。而培训时间太短必然会产生培训不到位的问题,因此培训机构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选择培训内容,选择的依据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考虑的深度对教师来说是接受一次好的培训的重点。对于教师而言,他们能否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些培训内容又是一个问题。故培训时间的长短和培训内容的选择应该有一个很好的搭配。

2.选择的培训机构或学校不适应本学校的发展

在访谈中我们可以明确,学校鼓励教师培训的动力或者说影响因素有:一是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二是学校领导的一致协商。据教师们说,关于教师培训的政策里只规定了每年参加培训的次数要求,并没有详细规定必须要参加培训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内容,因此,培训学校的选择是由学校领导联系,通常会选择教育和经济发达的地区,例如常州、苏州等,甚至与有的地方还达成了长期培训的协议。

我们可以理解,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学校领导出于要“学习最先进教学经验”的考虑,都把教师尽量往发达地区送。但事实是对教师培训的需求不了解,培训也没有针对性。

此次我们了解的两所学校,都属于民族寄宿制类学校,但是教师参加培训所选择的地方都是发达城市的学校,例如浙江、江苏一带的学校。当问到为什么选择这些学校时,教师们的回答大体有两种:一是人家的理念先进,属于教育发达地区;二是由校长或政府联系安排,没有选择余地。但是据教师们的培训反应来看,效果不大或者说不够明显。教师们自然会把他所培训的内容尽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但这些方法是否真正适合本校学生,则更应该为教师们所权衡。学者朱旭东在谈及教师培训问题时提出了教师培训的十大核心要素,第二大要素就是对教师培训的需求评价要素,其中基于意图和个体因素的培训需求,即从受训教师感知的工作绩效差异和个体需求角度来确定培训需求[5],对于当前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效果最为显著。

另外,因为选择的地方比较远,大多数时间其实都花费在了路上,教师们的教学任务又重,也不允许离开学校的时间太长,因此真正的培训时间是十分短的,用教师的话来说就是,“刚找到点感觉,培训就结束了……”针对培训时间短的问题,学校也曾有过应对策略,把教师安排在寒暑假出去培训,可这样又会有两个问题:一是寒暑假期间学生都放假了,他们去参加培训相当于是纸上谈兵,根本看不到人家的教师在课堂如何教学;二是对参加培训的教师也不公平,剥夺了他们正常的假期休息时间,很多教师相当于全年无休,都是高負荷运转。

3.培训地点各异,教师对环境不适应

在讨论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小问题,就是教师们的异地培训大多是在距离自己家乡遥远的城市,因此饮食也是一个问题。虽然大多数教师都能克服这个问题,但较大的饮食差异还是给他们的培训带来不便。尤其是地区间隔得越远,饮食差异就越大。教师们的状态不好,这就像要求学生们带病上课一样,效果自然事倍功半。

(三)培训之后:反馈不到位,实践不彻底

教师在短暂的培训之后就回到学校,学校方面对于教师参加培训后的收获也没有进一步“追踪报道”,尽管学校会在培训结束时举办一些活动,例如教师通过讲课来汇报、展示自己的培训成果,但就他们的反映和我们自己的了解来看,这些成果展示起到的作用不大。首先是讲课的教师分享的内容都追求花哨,真正内心体验的分享不多,再是来听的教师也不会特别认真。

更重要的问题是,教师们在培训之后都会产生困惑,不知道怎么把自己学来的东西用在学生身上,要么是学校硬件设施不允许,要么是教师理论和实践转换的不成功,学校方面也没有进一步的鼓励措施激励教师运用这些方法。

很少会有教师考虑到他在其他学校学习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是否适合本学校的学情,如果不适合应该怎样合理转变,以适应本校学生。有部分教师提出过相似的疑惑,感觉培训结果是只学了人家的一些皮毛,例如他们的早读采取什么方式,我们也学人家的方法,但效果都不是太理想,教师们也在实践中逐渐摸索。

四、解决教师培训面临问题的策略

根据上述讨论和分析,为解决教师异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使培训更有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改进。

(一)转变培训方式,创新多种培训形式

创建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组织形式,灵活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适应需要的教师培训内容是增强培训实效的关键。教师培训时间短的根源在于学校缺乏师资,不敢让教师出去培训太长时间。为解决这个问题,短期来说如果没有合适的师资,首先就是要做到分散培训,在培训之前对要培训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选择最合适的教师参加培训。之前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培训学校安排了关于艺术课的培训,但结果去的却是藏语文课或数学课的教师,这样的培训结果势必大打折扣。培训不一定是要到别的学校去,有时候也可以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师来交流学习,这也是一个教育资源共享的过程。

(二)了解学校历史,明确发展定位,选择最合适的培训地点

一般的异地培训都是由校长来联系,选择的学校也多是教育发达城市的学校。笔者能理解校长选择这些学校的原因,但就选择学校而言,笔者却认为选择与本学校越相似的学校,教师的收获可能会更大,例如教学理念、历史发展、学生构成等等各方面跟本学校有很大相同之处,但对方却又比自己学校有优势的就是最佳的培训场所了。当然对于一些想要转型或者是引进先进教学理念的中小学而言,他们选择的培训地点无可厚非,只是教师培训应该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培训的步骤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三)了解教师培训的需求,帮助教师确定目标

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在培训之前就对被培训者的需求有一个调查,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不同科目、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对于培训的要求都不一样,甚至有些教师连自己需要哪一方面的培训都不了解,这一点需要培训机构和学校来帮助教师确立目标,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计划。为此,要与学员多多交流沟通,在培训前对他们有一个了解,使课程目标更加具体有效。

(四)尽量为教师提供适合的培训环境

一般的异地培训距离教师们的家乡都很远,因此水土不服、饮食不适应的问题必然存在。之所以将它单列出来呈现是因为照顾教师在培訓时的身体,使他们保持一个愉快的培训心情,对培训结果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合适的饮食可以帮助教师们在异地培训时迅速调整好身体。

(五)提高民族边远地区、牧区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虽然这么说不免有老调重弹的嫌疑,但其实这一点才是针对上述教师培训存在问题的根本性解决之道。这些小学教师中的大多数都对教育事业抱有极大热情,尤其是入职几年的青年教师,他们参加培训后感触会更深刻,也更有兴趣将所学的理念在教学中应用,但和他们的聊天中能发现,这些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艰巨,一个教师同时带好几门课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与繁重的任务相对应的是,这些教师们的生活却很艰苦,参加培训对他们而言就是放一次“小假”。这不仅仅是提高民族地区教师待遇的问题,更是如何留住年轻、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不要发生人才流失的现实问题。一个专业的教师也许可以通过教师培训、反思来实现自身的成长,但更重要的还是鼓励那些原本就对教育事业有热情有爱心的教师,让他们的热情、爱心不至于消失。有关部门应切实解决好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编制问题,改变过去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一刀切”的简单做法,根据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牧区学校的实际情况,特事特办。政府还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地教师到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任教,稳定教师队伍。

总之,教师培训做得好是对学校资源的一次开发,是教师专业的一次成长。要是做得不好,耗时又耗力,成效还不大。关于如何做好教师培训的工作,不仅仅是学校或培训机构应该承担的责任,更是教师们自己需要好好反思和学习的内容,教师在其中能动性的发挥是一次教师培训成功的关键。笔者的出发点还是在于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学校在后续的教师交流中是否给参加培训的教师足够的展示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瑾瑜,史俊龙.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演进及创新趋势[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5):83—89.

[2]鱼霞.论有效的教师培训[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1):14—19.

[3]罗晓杰.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7).

[4]朱旭东.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3):3.

[5]何泳忠.改革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研究,2014(1):151.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eachers Training in Tibetan Ethnic Areas

CHEN Rong-rong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 China)

Abstract:Through a group interview of seve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training of two primary schools in ethnic areas of Qinghai province, we find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ers training, mainly including: the teachers have no goals and there is not guidance in the schools before the training; the training time is short and the specialty is not suitable during the training; the feedback is not in place and the practice is not thorough after the training. Based on thes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change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innovate various training forms;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the schools, define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training place; acquire the training needs of teachers, help teachers to determine the goals and optimize the training environment for teachers;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remote ethnic areas and pastoral areas.

Key words:teacher training; existing problem; solution

(責任编辑:朱岚)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12.009

收稿日期:2019-06-30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青海藏民族聚居地区学校课程问题研究”(BMA140036)

作者简介:陈荣荣(1995—),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解决方法存在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