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学生学习投入的身体行为分析

2019-01-02 10:51王鑫芳曹晓艳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手段理性规范

王鑫芳 曹晓艳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质量监督与控制部,江苏 无锡 214121)

学生学习投入是一种与学习相关的积极、充实的精神状态,是学业倦怠的对立面。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第一,教师教学方式;第二,学习氛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第三,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模式、角色、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互动等因素所构成的社会结构对技术、资源支持学习的影响。目前,关注影响学生学习更加隐蔽的社会性因素已成为当今学习研究的新方向。深入研究影响学习投入的社会性因素,首先必须将课堂中的学生看作社会人,作为课堂投入的主体。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分析视角,可以借鉴行为理论,认为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是身体多维度的投入。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中》认为身体是一个行动系统,一种实践模式,在日常生活的互动中,身体的实际嵌入是维持连贯的自我认同感的基本途径。对课堂中学习者身体行为的分析,是从社会性因素视角,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投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1 课堂学习投入——一种身体行为

1.1 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行为研究

学生的学习投入是身体力行的直接行为表现,是可以直接分析的。关注学生学习投入行为,剖析学习投入行为的内涵及影响因素,是从微观、微小处研究学习的有益尝试[1]。麦克考米克对学习参与研究的未来作出展望: “差异性和精细度是学习参与研究的未来方向,那些更加微观的环境、 更加微小的群体、 更加细小的课程类型、 更加独特的教学模式等,都会抽取出崭新的学习参与主题并值得作细节化的研究,这可以通过定量调查、 定性分析以及两者的综合来展开。”[2]借鉴社会行为分析的既有研究成果,以访谈、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3],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投入行为,探索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投入行为触发的影响因素模型,具有现实价值与理论价值。

1.2 课堂学习投入行为模式及内涵

1.2.1行为理论对行为的分析 J·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将行为划分为“目的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行为”和“交往行为”四种基本类型[4]。

“目的行为”是指通过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有效的手段和恰当的方法,行为者实现了一定的目的,或进入了一个理性的状态。这种行为模式通常被认为具有功利主义色彩,奠定了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决定论和博弈论的基础。

“规范行为”是指社会群体成员的行为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需要服从规范,这种规范的行为模式是角色理论的基础。

“戏剧行为”主要涉及的是互动参与者,他们相互为观众,并在各自对方面前表现自己。

“交往行为”是主体间使用(口头或口头之外)的手段,主要建立起一种人际关系。

事实上,通过对课堂观察发现,课堂学习投入可以表现为多种类型的行为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目的行为、规范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实现课堂学习投入,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1.2.2课堂中学生身体的再思考 J·哈贝马斯对行为的分析,事实上更多地将行为人看作高度理性的,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身体社会学,意识到人的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影响着社会行动。现代社会的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快乐,相反却是无休止的劳作,导致身体的疲惫、心灵的倦怠、价值的迷失,所以他们反对理性,消解现代性,强调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关注身体的感受性、体验性、生物性,追求个体的真正自由和解放[5]102。高校中缺乏实际应用驱动的学习者,日益关注身体的生物性体验,因此,目的行为、规范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之外,课堂中的学习者行为还可表现为身体满足的行为。身体意识的解放将可能导致理性主义的破灭,尤其是随着个体主义兴起和消费主义社会的到来,当代社会将进一步向感性化方向演进[6]。

2 学生课堂学习投入行为要素分析

根据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所有的行动体系归根结底都是由单位行动组成。用“单位行动”的组成部分来剖析,可以发现每个行动者都具有一个“具体的”目的,具有期望、手段、条件和支配手段以及目的关系的具体规范[7]。下文主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活动,具体分析各种行为的行为要素与产生路径。

2.1 理性课堂学习投入行为要素分析

J·哈贝马斯的行为分类是基于理性人的前提假设,学生的课堂投入行为触发是基于理性思考,不管是基于利益回报,还是基于规范遵守、人前展示、人际交往,都是为了获得自身满足的一种理性行为。这种行为应用在课堂学习行为分析上,说明课堂内学生的行为表现是经过理性思考的。

2.1.1课堂学习投入行为目的 学习者学习的目的不同,他们的目的行为、规范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则不同。有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是为了学习带来的近期、远期利益回报;有些是为了遵守学校、教师传输的课堂规范;也有一些学生是为了达到他人的期望;甚至有些学生学习投入是为了与他人建立起交往关系。以目的不同来区分行为,说明目的是理性行为的起点,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2.1.2课堂学习投入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发起某种行为的依据,课堂学习投入条件是指投入课堂学习的条件。不同目的的学习投入行为条件是不一样的。

以学习成果为目的的课堂学习投入,目的在于学习利益的收获。高度投入学习的行为需要有一定的行为条件:第一,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缺少学习能力,学生无法投入到教师的教学节奏中去;第二,需要有一定的学习内容,并且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期望。如果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也会影响学习投入;第三,需要有适合的学习资源与环境,例如学习工具、学习空间、学习结构、学习氛围等。

课堂学习中的规范行为需要在一定的行为条件下进行。第一,需要有可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且互动群体认同规范,同时需要教师执行规范,使规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第二,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明确学习结构,使结构中的各主体均按规范行事,不随意突破学习结构;第三,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资源、学习空间、学习内容等。

课堂学习中的戏剧行为较少,激发学生该种行为的条件有:需要有获得他人认同的主观需求;需要有戏剧表演的空间、机会;需要有围观的观众(学生、教师等)。

课堂学习中以交往为目的的行为,虽然在于与教师、同学建立交往关系,但是仍能以学习投入的行为表现出来。激发交往行为的条件是:需要有期望交往的对象;需要有互动的机会;需要互动对象一定的回应以激发该类学生继续积极地表现。

2.1.3课堂学习投入行为手段 对不同目的学习行为分析发现:明确直接成果、收益的学习行为具有积极性强、持续性强、主动性强的特点,这类行为的主体比其他目的行为主体的课堂专注时间更长,同时求知欲更强,参与度更高,能更加积极地主动、投入到增长学习成果的活动中去,与教师的配合度更高。为了遵守规范而学习的学生,行为特点表现为纪律性强,但较谨慎、主动性欠缺。

为了他人评价而学习,例如为了父母的期望,取得同学、教师的认同,目的在于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从而获得某种满足。这类学生为了获得他人的较好评价,会把握机会,展现较好的一面,例如竞选班干;或者已经是班干的学生会在课堂中积极投入学习。

为了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而学习的学生,互动频率较高,能更主动地与教师互动,或者积极投入教师设定的互动场景,辅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

2.2 课堂内身体满足行为要素分析

以上针对学生课堂积极投入行为进行了分析,但事实上,课堂内消极学习投入情况时有存在,对课堂内消极学习投入行为的分析,能反向提示积极投入学习的因素。

通过消极课堂学习投入分析发现,行为是出于满足身体的需要。由于身体满足行为与课堂内教师的期望相悖,学生获得身体满足需要一定的行为条件,包括更大程度降低来自教师、同学等其他干扰因素的制约,以及身体满足因素的获得。

以身体为焦点的身体社会学使人开始关注人不仅有理性的一面,也有生物性的一面。身体社会学对身体进行了再发现,意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1) 将人从科学和工具理性的双重霸权下救赎出来,关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中人的生物性、感受性和体验性,使人们重视身体、理解身体、反思身体、达到人的解放和自由[5]98。在以“教”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人的本性、身体的价值意义长期被忽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工具理性,而忽视学生的身体生物性,导致“教”的效果不尽人意,学生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日益明显。教师解决要想该问题,必须重新评估学生身体生物性的意义与价值,寻找应对方式。

(2) 社会建构认为身体是文化、制度建构的产物,即“社会建构的身体”[5]103。在学习领域,可以发现学生对身体价值的认识是社会建构的,可以通过社会文化、制度、规范等方式予以建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都是反思性的自我对身体表现的控制、调节、并与他人持续互动的产物。布尔迪厄认为,身体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或者说是习惯和场域共同作用的产物,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氛围共同影响学习的投入行为。

(3) 消费社会对身体的影响,不仅仅是丰盛的物质享受,还有在对符号消费中自我的迷失。人们更加重视消费主义、享乐主体、追求快感、差异与游戏性[5]102。教学方必须意识到消费身体的觉醒,意识到身体不仅可用来消费,也可以用来创造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消费与创造价值在身体身上是同时存在的,施教方可以以此引导学生的消费与行动。

3 学生积极课堂学习投入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从学生在课堂中的目的行为、规范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身体满足等行为分析中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按照 “教”方设定的行为标准发起行为,学生课堂中的行为模式是多样的。通过对五种课堂行为模式的分析发现,学生各种行为模式都可通过引导成为积极学习投入行为。通过对五种行为的行为目标、行为条件、行为手段、行为规范的要素进行分析,构建学生课堂积极学习投入行为影响要素及影响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课堂积极学习投入行为影响要素及影响模式

4 学生课堂积极学习投入模型的教育意义

4.1 以行为视角解析学生课堂学习投入问题,服务教育教学

学生课堂学习投入问题,归根结底是行为问题,是学生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不符合教育或学习的要求,进而形成了“学习问题”。“学习问题”更多的表现是“学习行为问题”。可以从“行为”分析的视角,深入分析学生课堂中的行为表现,解析行为的关键要素:行为目的、行为条件、行为手段、行为规范,进而研究出有利于学生学习投入、学习效果的行为表现,制订有效措施,培育学生积极学习投入行为,以此提高学习质量。行为分析的视角将“学习问题”归结于“学生学”,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质量”生成的关键[8];该视角着眼于学生课堂行为,能更加直接地查找行为背后的触发因素,找到与期望行为间差异的深层原因,研究角度更直接。

4.2 注意理性意识培养,引导学生课堂行为目的理性化

由于身体有其基本的生理特征,不可避免强调身体和肉体的体验,缺少理性目标的身体只是肉体。在课堂中,遵从趋利避害,身体舒适的生物本能,在学习这种需要高度投入的行为下,需要行为目标的驱动,才能使身体避免纯粹享受,而开展学习投入。学生的学习需要目标指引。学生课堂积极学习投入出于获得收益与避免惩罚的目的。收益可以是获得学习成果带来的直接、间接利益,如获得学习奖励、拥有职业前景、获得他人的肯定,与教师、学生建立的互动关系等;避免惩罚可以是校方、教师、同学等施予。根据身体是社会建构的特征,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建构学生身体,以达到学习质量提高的目的。

学生理性学习目标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到学校、教师、同学、家长、朋友、社会的影响。教师必须让学生清晰自己的课堂学习目的。意识到目的是可实现的。在理性的判断下,课堂学习投入是合理的、有价值的。

4.3 完善学生课堂行为条件与规范保障,使课堂积极学习投入行为顺利实施

在一定目标指引下,课堂中的学生将以一系列行为来实现目标,而行为实施必须由行为条件来保障,行为规范来约束。从社会建构视角来看,学生将在现有的行为条件与行为规范下表现行为。例如互动的行动表现,需要课堂上允许互动,需要有互动的对象,也需要有互动对象的回应,才能顺利表现互动行为。行动条件是多样的,行动目的各不相同,为了达到一定的行为目的,教育方在制订教育、教学目标时,需要同时配套较好的、较完善的行为条件,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顺利表现。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必然受到规范的制约,以规范约束学习行为,需要从课堂规范、学校规范、社会规范三方着手,除此之外,还需重视学生间非官方行为规范的引导。学生间、师生间、家长与学生间、学生与社会间的行为规范与课堂规范、学校规范、社会规范同样重要,这些都将直接作用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学习规范的引导是系统性的,表现在课堂却形成于学生的课外生活,对此要构建学生学习主流规范体系。按照主流的规范要求行事,不仅仅是教学的事,也是学校各系统的职责。

4.4 重视学生课堂行为手段的引导与锻炼,使课堂学习投入得以积极表现

目前,课堂中较常见的学生学习手段是听讲、记笔记。举手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手段并不普遍。由此可见,学生课堂内的学习行为手段比较单一、被动。学生行为手段自主选择也具有可引导性。教师的课堂组织、课堂氛围营造等因素都将影响学生的行为手段。教师必须打破现今课堂中行为手段模式化、形式化的现状,使学习行为手段在规范的约束下自由发挥。课堂所在的空间,是明显的权利场域,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者,教师与学生都能明显地感受到这种权利氛围。这种权利氛围如果过于明显,虽然教师更加容易掌控课堂纪律,但是却无法掌控课堂学习效果。对学生课堂行为手段进行引导,首先要平衡课堂权利,允许多样性,善于利用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手段,研究课堂有效学习行为手段,灵活组织、引导学习行为手段。

4.5 重视身体的生物性、体验性、感受性,尊重学生身体创造性

在重视学生学习行为的社会建构性、理性之外,要充分尊重身体的生物性、体验性、感受性。当代社会将进一步向感性化的方向演进,身体的体验也将越来越成为个体和社会活动的重心。由此,需在理性的制度层面与感性的日常生活层面间形成新的张力[5]104。除了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身体的舒适性,刚性的理性制约之外,增加课堂学习投入的感性感受同样重要。因此,对行为要素(行为目的、行为条件、行为手段与规范保障)的引导需要把握好这些张力,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身体感受。首先需要重视的是课堂中的权利关系,使学生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其次增加学生课堂学习投入的感受性,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课堂学习,体验到课堂学习的收获感与舒适感。学生的身体不仅仅是控制的对象,同时也是课堂效果生成的创造者、主动者,因此发挥学生身体在课堂中的主动地位,尊重身体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加以引导,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可能路径,仍需进一步研究实施操作手段。

猜你喜欢
手段理性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