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镇,全因那一个“古”字,延续千年古韵,传承千年历史。一个字,就把洱源县茈碧湖畔这座千年传统古村落碧云的历史写得明明白白。我喜欢古镇,喜欢那些过去的时光,那些古建筑群、古石桥、古道都让我流连忘返,当不会忘记碧云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
年耀红/摄
我进村口前,远远望去的场景,就像一幅人间的自然画定格在了一张浑然天成的幕布上。刚走进碧云村口,抚摸青砖朱柱,端详雕花门窗,足踏光滑青石台阶,穿行长街古桥古亭,聆听古镇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我的脑海里呈现出数千年前驼铃声、马蹄阵阵的茶马古道胜景。这里一幢幢古民居和彩云岗的高大挺拔,茈碧湖的碧波万顷,草海的满塘荷花、万亩木瓜花红艳迷人,沿岸的绿树红花、朦胧的远山在绵绵细雨中相映得如诗如画。
碧云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繁华的古村落和重要驿站,沾染了商贸交流,写意了古老传说的古镇。碧云村在南诏时期又名白邑城,为抵御外敌修筑城墙、窥阁,利用各种器材捍卫自己家园,故而以各种捍卫器材命名,例如石充、茨充等。而今,依然耸立的窥阁还依稀留有昔日的辉煌。
看!村旁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枫林“十二枫林”仿佛慈祥地为村民屏蔽着外面的喧哗,过滤沉淀的时间。此时,古色古香的味道如纱幔若有若无地轻抚着人的脸颊,虚虚实实浓浓淡淡飘浮着,直渗人心脾肺腑;“古风拂面心洁明,伴闻池塘蛙鼓声”,村里的池塘中间发出几声蛙鸣;迎风摇曳的枝头间不时飞起一群群叽叽喳喳的鸟雀,不时在古镇上空飞来飞去,谱写着平静安宁的诗歌篇章;眼前古宅的院门紧闭,一把生了锈的铁锁让我惊讶,便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走进了古宅,走进了那一页页尘封的旧事中。
碧云古镇世代居民都是白族,自然纯朴好客,这在古镇人身上体现得尤深。这些年碧云古镇的名声越来越被外界熟知,来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这里的每一条街、每一条小巷,都涌动着一种亲切热闹的氛围。古镇把人们骨子里的那种休闲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在街头小憩,脑子里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想叩开一家院落的大门,在一个古院落休息片刻的同时更想多问些关于这个小镇的信息,刚叩开门时,心里忐忑与主人并不认识,但却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欢迎,在主人的引路下,曲径通幽,发现里面是古朴清幽的庭院,那些清香扑鼻的花木,满院子都是绿,小桥流水随处可见。花木馥郁,鸟鸣声声,渠水淙淙,让我这远道而来的人,躁动的内心,慢慢回归宁静。聊天的间隙中还品尝了村民家醇厚的香茶,那清甜的口感让人久久难忘。
我们闲聊着古镇的故事,在这过程中疲惫之意一扫而空。还倾听着这里茶马古道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窥探到驿站重镇曾经的繁华与辉煌,静静聆听茶马古道上渐渐消逝在尘世的马蹄声声……
谢别过主人家后,我继续在镇里行走,在不远处广阔的田野里,人们弯腰耕作;屋舍炊烟袅袅,不时传来鸡鸣犬吠之声;门边的几个老汉,闲坐抽烟,正在悠闲聊着天;溪旁儿童,追逐嬉水鸭子,惊起一滩水花;溪边的老妇在洗衣服,捶衣声声,荡漾开一片生活的气息。比起城市来,古镇里的居民生活显得安逸祥和得多,那些远离了都市喧嚣的人们,在古镇里悠然自得,不紧不慢做着自己的小买卖,安静从容地进行着自己的日常劳作。小店的主人,悠然地坐在草墩上,剃头匠这会儿暂没有生意,正坐在椅子上打盹。三五成群的老人们悠闲地坐着,围着在树下的青石板上喝茶下棋聊天,看街上的热闹。这些老人也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在悠闲地重复着轮回的日子,固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老屋,坐拥这道浑然天成的风景。看着他们苍苍的白发和佝偻的身影,伴着古色古香的小镇,犹如一首典雅的曲子,弹奏着和谐的韵律站在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生机旺盛的古“十二枫林”下。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面前。
这里还能体验白族本主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有龙灯、狮灯、霸王鞭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还能听到一个个与之相关的神奇美丽的故事与传说。
来到古镇,能够明显感受到文化是活着的文明,文明也是活着的文化!近观碧云村,古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梁画栋、出阁大门、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比比皆是,美不胜收。我涉步碧云街头巷道,发现以罗凤溪淌下的溪水与每一条道路同行,形成了小桥流水、溪水入户的风光。在大理地区自古以来有家家栽花、户户种草的习俗。碧云像一幅线条流畅分明的印象派油画,被粘贴在了历史烙印的深处,又像是一张风光的明信片,多年之后,被人们逐渐从远古的记忆长河里重新发掘打捞出来,翻晒成熠熠生晖的旅游名片。
不知不觉走进古镇老街,一路都是吸引人眼球的场景。老街曾是村中最古老、最繁华的一条街,还有现在外地难见的铁匠铺、手工豆腐坊等。铁锤声声作响,豆腐豆汁清香。一刻恍惚中仿佛听到自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商城繁华的喧嚣声。昔日商贾云集的影子也仍依稀可见,时至今日还在延续着它的辉煌。因为千年古镇碧云村是茶马古道的驿站,是食盐和沙溪木材转运站。这些,都为老街增添了几分古韵。现在那古色古香的店还在,百年、甚至千年的古院子布满了古镇最热闹的老街及几条巷道,这一切都成了历史岁月的堆积。这时,“糖葫芦”老人肩上扛着自制的糖葫芦沿街叫卖,总能吸引孩子们在街道上追跑;“棉花糖”甜丝丝的味道沁人心脾,让我回到了童年的时光里;铁匠铺里的老铁匠“叮叮当当”正打制着农具、马掌。伴随着风箱的呼呼声里,火红柔软的铁质就像被揉面团似地被锤打成各式各样,铁匠师傅手里打铁的精湛技艺穿越了时光,仿佛把人带回到古老的岁月里;古屋的老理发店里坐满了人,剃头老人仍用老式的剃头方式为古镇的人们服务,仿佛把人带到了童年;大街飘着湖水煮活鱼的香味,饭店里已经坐满了来自各地的游人或慕名前来吃鱼的人们;简易的豆粉摊位前站着不少人,人们试着尝了一小块,吃过以后,连着说好吃……一切的一切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的时光未曾逝去,而是凝固在这里了。
沿青石板小路探入古道,可见驻杖磨撞出的无数凹槽,虽经数百年风吹雨打,深深痕迹仍然烙印在青石板上,耳边仿佛传来挑夫们“嘿哟嘿哟”的应和声,以及那密林深处的马帮驼铃声声。古道旁还有供路人休息、歇脚的地方,在这里,不知有多少马帮的故事被永远埋藏,无法注释。古道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脚印,记录着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如今,无数喜怒哀乐遁入历史,转和绿色相连,和健康相连,和乐活相连。
古镇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慢生活节奏,在他们看来,这已是日常。天天守着古村落,他们早已修炼得波澜不惊了。他们还是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守着自己的平淡生活。有的利用自己的房子做起生意,靠着辛勤的劳动,短短几年也就发家致富了;有的习惯自己悠闲的生活,拿出小凳,坐在门口,眯着瞌睡,享受阳光;还有的约上几个朋友,在门口摆起功夫茶,喝茶摆龙门阵,谈天说地,另有一番热闹。
这里的建筑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村内的白族民居青瓦白墙、造型典雅,布局严谨,有一主一房、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还有城门洞、走廊式等。民居一般都是土木结构,青瓦屋面、后檐墙、山墙墙裙以上用毛石墙或土基墙,其木大架为古建筑构架结构,屋面硬山形式,有五架梁、七架梁之分,附属部分主要有照壁、大门、彩画、木雕等住房,结构安全,庭院内外整洁,住房内有厨房、卧室、储藏间、洗澡间等,有规划、有管理。青瓦白墙、木雕窗棂、墙外烟囱的房子挨挨挤挤在一起。碧云,就像镶嵌在洱海源头的山水田园间。
脚下踏着光滑的石板路,闲游幽长巷道,一排排青砖、木结构、小青瓦房沿街巷婉转而立,古色古香的民居不规则地向前延伸;在路两边一字排开展现在我们眼前。村落像一个洗去铅华的女人,曾经的容颜被岁月雕刻上深深的皱纹,曾经的浪漫如今弥漫出苍凉的慈祥,古街老巷就像散落的珍珠,不经意拾起一串,就会有一个很长很美的故事,诉说着古镇失去的峥嵘岁月。
来到之后,了解到井泉沟渠、壕沟寨墙、堤坝桥涵、石阶铺地、码头驳岸、古树名木等乡村要素自然淳朴,优美实用,被保护得极好。特别古井地下水源旺盛,水质清纯绝佳,可治病强身,延年益寿,所以村民世代保护,保留至今。古寺庙里的香火还依旧兴旺,祈福的人们络绎不绝。那木柱、横梁、夹壁墙;那镂雕的小窗、歪斜的门楣;房上泥瓦,当街砖墙,无不显示出久远年代风霜侵蚀的痕迹。面对眼前的古朴、宁静与美丽,想到时间长河里它们肯定不会存留下最初的容颜,事物带着残缺,更显出珍贵与伟大。古镇古迹众多,古桥、古街、古寺庙、古窗框、古门、古照壁、茶马古道……这些东西都是旧的,和历史一样的久远,上面写满了旧时光,让人不得不惊叹,古镇聚宝。
晚街,是古镇最打动人的地方。每天中午两点至天黑赶集,称“晚街”,又称“鬼街”,它是一条非常热闹的晚街。我等到了傍晚时分,人群分别从四面八方前来赶集,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街景虽看似平淡、寻常,但却能唤起所有人的回忆,那是曾经记忆中童年的味道。
当我即将告别这里时,不停抚摸着这些已被无数人和骡马磨平了棱角的石板,真正感受到了古镇的古朴和沧桑……有多少年龄的青瓦白墙平静地收敛了曾经历史的光芒和荣耀,守着历史的光阴。更感觉不到,那些青石板铺成的路,散发着旧时光的气息,踩上去总感觉儿时的影子。一条条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石板路,被负重马匹踩踏出深深的马蹄印的古道……此时的我踩在上面,依然欢笑,依然快乐。或许一不小心,我就踩中了或唐、或宋、或元,再或者是明清的历史,所以说,每一步脚印,踏着的都是古镇历史的辉煌文明……多让人骄傲呀!
短短几年,小镇的变化令人吃惊。在古镇,人们总可以给自己找到最喜欢的东西:到古院子去看挂满树枝的无花果,去打一桶喝着清凉爽口的古井水;到古石桥上走走,听听河水旷古的流淌;坐在古色古香的椅子上看书喝茶聊天,感受岁月静好;到铁匠铺里挑几件你想带回的物件……风雨沧桑,历史已经走远,茶马古道也已模糊。但是,古镇这些纵横交错、饱经风霜的小街深巷,它们像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蕴藏着久远的秘密;像一首首隽永的小令,抒写着曾经的幽雅与从容;又像一条条隐秘的时光隧道,把我们引向岁月的深处……古镇的时光宛如泡沫飘浮在青石板上,渐渐隐入历史。
来碧云古镇,去看看那“十二枫林”,雕梁画栋、出阁大门、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铁匠铺、手工豆腐坊……沿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逝不去的情怀。去喝茶,去看老街,去吃特色的美食,去赶晚街,太阳余辉里的市景……来了,几千年的历史岁月就在眼中。那是享受,也是情调,这样的生活才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