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兵,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8)
马铃薯是山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山西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在18万hm2左右[1]。生产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品种结构单一,特别是薯型较差,芽眼较深,目前的主推品种晋薯16号产量高、抗旱性强,但芽眼较深,商品性较差,市场局限性很大,竞争力不强,成为山西马铃薯走出市场的一个障碍,这既有种质资源有限的客观原因,又有选育者经验、水平能动性的主观原因,因此,山西马铃薯生产市场急需推出既有产量优势、稳产性好,又有较好的外观薯型、市场销路好、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实现山西省马铃薯品种的更新换代。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经过12年的定向系统选择,选育出一个抗病、优质并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鲜食、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6号。
母本晋早1号是中早熟品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8年以75-6-6作母本,9333-10作父本杂交定向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早1号生育期90 d左右。株型直立,生长势强,植株抗病性较好。株高60 cm,茎绿色,叶绿色,花白色。薯块圆形,黄皮白肉,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商品薯率85%左右。块茎淀粉含量15.6%,Vc含量24.2 mg/100 g鲜薯,还原糖含量0.21%,粗蛋白含量2.34%。品质优良,食味好。
父本晋薯7号为晚熟高淀粉品种,表现抗病、高产、适应性强,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于1978年以6401-3-35作母本、Schwalbe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薯7号生育期130 d左右。株型直立,茎秆粗壮,生长势强,天然结实。茎绿色,叶深绿色,花白色。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中等,结薯集中,商品薯率90%以上。块茎淀粉含量17.5%,粗蛋白2.51%,鲜薯Vc含量14.6 mg/100 g,抗晚疫病、黑胫病、环腐病。
2003年以中早熟品种晋早1号作母本、抗病高产晚熟品种晋薯7号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种子。2004年培育实生苗,晋早1号×晋薯7号组合编号定为04-19。2005年入选株系选种圃, 2006年04-19-8进入品种鉴定圃,2007—2009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10—2012年参加基地多点鉴定试验, 2013—2014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在15个试验点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增产幅度在6.3%~27.9%之间,2015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 8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增产幅度在8.5%~23.4%之间。2015年8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鉴定,12月通过审定,命名为晋薯26号。
晋薯26号马铃薯从出苗到成熟需100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株型直立,株高82 cm左右,茎绿色,叶浅绿色,花白色,分枝较多,天然结实中等,薯块大小整齐,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4.5个,块茎扁圆,黄皮白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商品薯率达86%以上。蒸煮口味俱优。
表1 晋薯26号区域试验产量及稳定性情况
品种 2013年区试(kg/hm2) 2014年区试(kg/hm2) 浑源交口岚县沁源隰县阳高浑源隰县交口岚县沁源蒲县宁武阳高陵川平均与ck比(%)SC.V.(%)HSC(%)晋薯26号38606198451669430950285513912339770323823741929852295023363538003391863433532523113*697921.580.7晋薯16号(ck)34625185941485827336268523411234626283733433526744259023336929702334352883528780100589920.572.3
2006年参加品种鉴定试验,以晋薯14号作对照,设计采用间比法,小区面积8.5 m2,各小区种植50株。04-19-8平均产量33 000 kg/hm2,比相邻的对照增产13.5%,比平均对照增产14.7%。
2007—2009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小区面积17 m2,每小区播种100株,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对照为晋薯14号。2007年, 04-19-8平均产量为21 360 kg/hm2,比对照增产11.4%;2008年,平均产量为24 651 kg/hm2,比对照增产13.6%;2009年平均产量为23 340 kg/hm2,比对照增产13.1%。
2010—2012年多点试验在广灵县、浑源县和沁源县进行,每年选3个点,每点60 m2,对照为晋薯14号。2010年平均产量为27 750 kg/hm2,比对照增产12.3%;2011年的平均产量为23 400 kg/hm2,比对照增产10.7%;2012年的平均产量为26 700 kg/hm2,比对照增产13.1%。
2013—2014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中晚熟区区域试验,对照为晋薯16号,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全区测产。其中2013年6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28 962 kg/hm2,比对照晋薯16号增产11.1%;2014年9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34 898 kg/hm2,比对照增产14.1%。2年共15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增产幅度在6.3%~27.9%之间。
2015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 对照为晋薯16号,小区面积150 m2,顺序排列,全区收获计产。平均产量为30 680 kg/hm2,比对照增产14.6%,共安排8个试验点,试验点全部增产,增产幅度在8.5%~23.4%之间。
晋薯26号2年15个区域试验点平均产量为32 523 kg/667 m2,对照晋薯16号产量为28 780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3.0%,增产达显著水平。晋薯26号的变异系数为21.5%,与晋薯16号(20.5%)相近;高稳系数为80.7%,高于对照(72.3%),说明晋薯26号产量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稳产性和适应性,在适宜的区域环境和栽培条件下产量优势更突出,增产潜力更大。
2016—2017年,在晋北的天镇县、阳高县、左云县、广灵县等地推广示范1 700 hm2,平均产量为28 350 kg/hm2,平均比当地主栽品种对照晋薯16号、冀张薯8号分别增产12.6%、22.5%,且普遍反映蒸煮食味优良。
经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晋薯26号块茎淀粉含量16.0%,干物质含量23.3%, 维生素C含量13.6 mg/100 g,还原糖含量0.17%,粗蛋白含量2.6%。比晋薯16号干物质含量高1个百分点,还原糖含量低0.28个百分点,Vc含量高1.0 mg/100 g,粗蛋白含量高0.25个百分点。表现为淀粉含量较高,还原糖含量较低,说明晋薯26号是一个品质优良鲜食、加工的品种。
于2013、2014年对晋薯26号的抗病性进行田间鉴定和实验室接种鉴定,晋薯26号抗花叶病毒和卷叶病毒,抗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和黑胫病。
1) 种薯于播前20 d出窖,播前催芽,在16~20 ℃的散射光条件下催成短壮芽,一季作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2) 密度以3 500~4 000株/667 m2为宜。
3) 花蕾期加强水肥管理,适时追肥,膨大期及时灌溉,水肥管理尽量均匀一致。
4) 增施磷钾肥,在现蕾期追施尿素10~20 kg/667 m2。
5) 及时中耕除草培土。
适宜山西省马铃薯一季作区种植。
晋薯26号在品种的适应性、高产稳产性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育种路线上采用强优互补思路,父本表现为高产抗病,干物质、淀粉含量高,抗晚疫病、环腐病,而母本具有商品性好,芽眼较浅的优点,两者杂交后代优良品种入选率高,新品种在品质提升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还原糖较低,鲜食、加工兼可,食口性好,市场潜力大。对于优化山西马铃薯商品薯、加工薯市场的品种结构,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粮食安全提供品种保障具有积极的意义。
由于马铃薯品种登记需要一个过程,到目前为止山西省还没有一个马铃薯新品种颁发登记证书,市场缺乏更新换代的新品种,综合试验、示范推广情况,晋薯26号不失为目前山西有较好市场潜力的品种,将为山西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有力的品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