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鸽 王鲁敏
(1,山东省即墨区温泉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 266200;2,山东省即墨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266200)
青岛市即墨区一养鸭场的一批肉鸭得了两次鸭病毒性肝炎。7日龄肉鸭,清晨发病,一上午已死亡50只,死鸭多呈角弓反张。发病前大部分精神状态良好,但有腹泻。近日采食、饮水正常,曾用氟苯尼考饮水3d。
采食、饮水低于正常水平。鸭群有的喜卧,驱赶时走路缓慢,重病鸭斜卧于地面,两脚乱蹬。水样腹泻严重,出现划水状,头向后弯,死前角弓反张姿势,在地上旋转症状后约数分钟至数小时可死亡。
病死鸭主要病变在肝胆脾肾。其肝脏肿大,表面有点状、斑状至块状出血灶[1];胆囊肿胀充满淡茶色、褐色胆汁,呈长卵圆形;脾多肿大,淡黄色,包膜下可见针尖大的出血点,呈大理石斑状;肾多略微肿胀,有小出血点。
根据病鸭发病日龄小、发病急、传播迅速等特点[2],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剖检可初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病料进行动物接种实验,可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
对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采用以下3种方案治疗。
2.1.1 第1种治疗方案
标准DVH-1高免卵黄抗体+头孢唑啉混合肌肉注射治疗,1~1.5头份/只[3]。将1瓶250ml鸭病毒性肝炎抗体中加入5支(8万IU/支)头孢唑啉混匀,注意要勤换针头,以防传染疾病。
2.1.2 第2种治疗方案
普抗1+1+头孢唑啉混合肌肉注射2ml/只。将1瓶250ml普抗1+1中加入6支 (8万IU/支)头孢唑啉混匀,注意要勤换针头,以防传染疾病。
2.1.3 第3种方案
鸭肝灵有效成分0.1~0.2ml/只,再添VB约0.02ml/只,口服。投药前酌情控水2~3h,要求每瓶用于治疗250kg体重 (雏鸭500羽)的用量计算,2h内饮完。
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参见附表。
结果发现治愈率都在94%以上,效果都非常明显。
附表 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对比
对发病雏鸭群采用的3种方案治疗进行比较,治愈率都很高,效果明显。但普抗1+1+头孢唑啉治疗费用较高,效果也不如标准DVH-1高免卵黄抗体+头孢唑啉注射治疗。口服鸭肝灵+VB,在鸭群得病严重或者饮水不正常时,由于药物不能正常进入体内,治疗效果发挥不确切,因此,对采用标准DVH-1高免卵黄抗体+头孢唑啉 (1~1.5头份/只)注射治疗发病雏鸭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鸭子发病后及时肌肉注射标准DVH-1高免卵黄抗体+头孢唑啉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治疗要彻底,注意控制继发感染,避免再次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