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新投向
——基于信贷资金行业配置效率的分析

2019-01-01 15:08赵永清
当代经济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信贷资金信贷规模

■ 张 淦 ,赵永清

(1.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江苏南京210008;2.南京银行博士后工作站,江苏南京210008;3.南京银行发展规划部,江苏南京210008)

一、引 言

信贷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盈利来源和资产构成,也是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来源之一。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高低和配置结构既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也深刻影响着经济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的商业银行信贷行业结构并不合理,信贷资源向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采等行业聚集。而这些行业往往存在产能过剩、资金回收期长、易受经济周期影响等特点,在“三去一降一补”的背景下,信贷风险不断加大,不良率持续攀升,银行资产质量受到严重冲击。如果信贷资源继续配置到存在产能过剩的落后行业,在这些行业前景黯淡的情况下,银行信贷资金必然会遭受重大损失。

信贷投向如何调整应考虑三个基本问题。问题一:当前的信贷行业配置结构是不是商业银行理性配置信贷资金的结果;问题二:当前的信贷行业配置结构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效率如何;问题三:如果基于理性的商业银行信贷配置行为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一致,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行业配置的策略是什么。在过去的研究中,往往只重视回答问题二,而忽略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配置的内在动力。这种结果就会导致提出的转型方向具有片面性,不能兼顾银行经营的盈利性、安全性需求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

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是发展实体经济,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而调整信贷方向正是商业银行改善资产质量、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行业评价矩阵和数据包络分析,评价商业银行信贷行业配置的动力和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升级的新趋势,试图为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提供新的方向。

二、文献回顾

当前国内关于信贷资金行业配置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关于信贷行业集中度的研究;二是关于信贷行业配置效率的研究。一般认为,信贷集中于某些行业会降低资金的配置效率。贷款集中加剧资金的供求矛盾,使得信贷集中于某些大企业,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信贷集中的行业可能会因资金充裕而放松了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董凤新、张书全[1],1997; 孙晨光[2],2002)。 信贷集中还会引起信用风险的聚集,成为银行危机的重要根源。信贷集中的行业往往会出现冒险经营、过度投资等情况,一旦出现经营问题,就会带来严重的信贷风险,波及商业银行 (赵志宏[3],2004;蒋岳祥、刘新平[4],2015)。

对于信贷资金行业配置效率的大多数文献采用数据包括分析 (DEA)的方法。中国人民银行营业部管理课题组[5](2005)研究了北京市26个主要行业的配置效率,研究发现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与产业结构调整状况、行业利润率以及价值创造能力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房巧玲等[6](2013)研究认为各行业存在不同的风险收益组合,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也存在“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因此信贷资金的不同配置结构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信贷资金应投向具有“低风险、高收益”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陈宝贵等[7](2014)研究了山东省主要行业的贷款情况,着重分析了各行业信贷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研究发现不同行业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有较大的差异,传统信贷集中的行业信贷效率较低。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信贷行业集中程度高影响了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同时也加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但是现有的研究很少涉及信贷行业配置结构与银行理性选择关系,在信贷方向调整上,也没有兼顾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两个方面,因此,尚未提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信贷资金新投向。本文将详细分析银行信贷投向与行业风险收益的关系,同时研究信贷对各行业的配置效率,在比较二者异同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家“十三五”期间的产业政策,提出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新投向。

三、商业银行信贷配置行业评价矩阵

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和管理的角度而言,信贷的行业配置状况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和风险水平。进一步来讲,商业银行正是基于对收益的追求和对风险的控制将信贷资源在不同的行业之间进行配置。可见,产业政策以及行业的风险和收益是影响信贷行业配置的重要因素。本部分从信贷配置的行业评价矩阵入手,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研究信贷资源的行业配置。

(一)模型简介

信贷资源配置的行业评价矩阵有两个维度,包括“行业吸引力评价”和“行业信贷风险评价”。“行业吸引力评价”主要是从行业的资产、收入、利润水平等财务指标入手,反映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该维度将所有行业分为具有吸引力的行业和不具有吸引力的行业两类。“行业信贷风险评价”是对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状况进行的评价,反映了该行业存在的风险[8]。其计算公式如下。

Rj为第j行业的信贷风险状况指数,Nj为第j行业的信贷余额,Lj为第j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该维度将所有行业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两类。如果Rj>1,说明该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信贷质量较好,信贷风险较小。反之,表明该行业的信贷风险较大。

两个维度共形成4个区域,分别为退出、限制、慎进和目标区域,从而提供了信贷行业配置的依据。如图1所示。

图1 信贷资源配置行业评价矩阵

(二)信贷配置行业评价矩阵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剔除了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两个行业,纳入了金融业,因此共有17个一级行业。信贷行业配置评价矩阵如表1。和讯财经提供了2016年末各个行业综合能力得分,综合能力得分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经营、市场表现和投资收益的加权平均值,该指标能够充分反映行业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对银行信贷的需求。该得分越高表明行业的发展状况越好。对于信贷吸引力的划分,本文以整个市场得分作为评判标准。若某一行业的得分高于市场得分,表明该行业的表现和发展潜力领先市场,具有吸引力,能够带来较高的信贷收益。反之,若某一行业的得分低于市场得分,表明该行业的发展落后于市场,对商业银行不具有吸引力。对于行业风险,我们根据式 (1)计算得出。

表1 信贷配置行业评价

(三)行业评价矩阵与信贷配置现状

通过建立行业评价矩阵可以发现,各行业所处的信贷区域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现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如表2所示。

表2 行业评价矩阵与信贷配置现状

综上可见,信贷行业配置的现状是商业银行在当前政策约束下,基于行业的风险和收益理性配置的结果。近些年来,正是依据行业风险、收益、政策的变动,商业银行主动或被动调整信贷配置方向,信贷集中程度不断降低。但是过去盲目集中配置到存在大量国有企业的行业的信贷存量过大,导致信贷配置的软约束惯性过大,纵然信贷投资方向有所转变,但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信贷配置行业不平衡的结构。

四、信贷行业配置的效率分析

商业银行理性配置信贷资金能否有效地促进行业的发展,能否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信贷配置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信贷行业配置不仅要考虑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目标,还有考虑现有信贷资金配置的使用效率。本部分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研究各个行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情况。

DEA分析的关键是选择投入产出变量,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 (陈宝贵[7],2014)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的投入指标是各行业信贷资金余额和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产出指标是各行业增加值。

(一)技术效率分析

技术效率反映了在当前的体制环境中,被评价行业信贷资金配置的综合效率。它可以被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综合效率的值为1表示DEA有效,信贷资金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存在不合理损失的情况。若综合效率的值小于1,表示存在效率损失,信贷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要么是纯技术效率低效,要么是规模效率低效。

从表3可以看出,各行业的技术效率可以分为4个档次:第一档次为技术效率均值为1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的信贷资金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第二档次为技术效率均值为0.9以上的行业,包括农业、信息业、居民服务业。这3个行业的技术效率也非常高,接近DEA有效,信贷资金有效配置的程度超过90%;第三档次为技术效率均值介于0.5~0.9之间的行业。包括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和批发零售4个行业。这些行业技术效率不高,信贷资金有效利用程度为50%以上;第四档次为技术效率均值低于0.5的行业,包括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8个行业。

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较多的行业往往达不到DEA有效,普遍技术效率偏低,信贷资金利用程度较差。例如,制造业的技术效率均值仅为0.29,信贷资金的有效利用程度仅为29%。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等行业的技术效率均值都非常低,信贷资金有效利用程度仅约为10%。房地产业的技术效率均值仅为0.1,信贷资金投放于房地产业的有效利用程度比较差。

(二)纯技术效率分析

技术效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反映了在一定规模下,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对于银行信贷投放的实体效率而言,纯技术效率反映了在相同的规模下,银行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侧重反映了资金配置中相关制度运行的效率。

表3 不同行业信贷资金配置的技术效率(按均值从大到小排序)

如表4所示,从纯技术效率的均值来看,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纯技术效率均为1。这表明,这一定的信贷投入量下,这6个行业的信贷资金均达到有效配置。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教育两个行业的纯技术效率均值均超过了0.8,尤其是2013~2015年,这两个行业的纯技术效率都几乎为1,相比于2010年提升幅度明显,这意味着两个行业内部的管理效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表4 信贷资金配置的纯技术效率(按均值从大到小排序)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纯技术效率的均值均超过了0.6,两个行业的纯技术效率不高,在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下,信贷资金的利用程度有限。但从动态角度来看,二者的纯技术效率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由2010年的0.59上升到2015年的0.81,同样,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由0.55上升到0.69。

采矿业、房地产业等8个行业的纯技术效率均值均低于0.5,且近6年来变化不大。在现有的规模投入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纯技术效率均值只有0.0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纯技术效率均值只有0.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纯技术效率均值只有0.32,最高的采矿业的纯技术效率均值也不过0.46。这些行业之所以纯技术效率比较低,是因为这些行业的国有化程度比较高,垄断程度也比较高,市场化程度低,管理水平相对低下,导致信贷资金有效利用的程度比较低。

(三)规模效率分析

规模效率是指在制度和管理水平一定的前提下,现有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在当前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信贷资金的投入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的差异。

如表5所示,建筑业和科技业的规模效率均值为1,在当前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下,信贷资金投入处于最优的规模。农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6个行业的规模效率均值虽然不为1,但是均高于0.9,信贷资金投入的规模与最优规模的差距较小。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两个行业的规模效率约为0.8。其余6个行业的规模效率均低于0.5,这说明这些行业的信贷资金投入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的差距较大。

规模效率小于1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信贷资金投入规模过高,另一种是信贷资金投入不足。可见,导致不同行业规模效率损失的原因可能不同。DEA分析可以得出各个行业所处的规模报酬阶段,从而能够得出各行业信贷投入规模效率损失的原因。

表5 信贷资金配置的规模效率

如表6所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个行业近6年来几乎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表明这些行业的信贷投放规模较大,效率递减,因此,商业银行应当适当削减或控制对这些行业的信贷配置。

表6 各行业的规模报酬阶段

农林牧副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这6个行业在大多数年份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因此,商业银行应当适当增加对这些行业的信贷投入。

(四)信贷行业配置效率总结

表7汇总了信贷行业配置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从信贷投入对实体经济发展作用的角度,可以得出商业银行未来信贷调整的方向。

如表7所示,对于农林牧副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6类行业,应当整体上增加授信规模,因为这些行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比较高,行业内部的企业管理比较完善,通过对这些行业增加信贷资源配置,能够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力地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4个行业的规模效率较高,但是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同时纯技术效率比较低。因此,技术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不足,且授信规模相对超过最优规模。对于这4个行业应当在现有的配置规模下适当减小信贷规模,同时调整行业内的资金配置结构,向管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配置信贷,从而提高纯技术效率。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4个行业的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既是源于企业管理水平的低下也源于信贷投放规模过高,同时这些行业内的国有企业较多,行业垄断程度高,进入门槛高,行业内可选的替代性企业范围小,因此主要通过削减对这4个行业的授信规模来提高产出。

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纯技术效率非常高,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率低。对这两个行业的授信规模远远超过最优规模。因此,商业银行要减少对这两个行业的信贷供给。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两个行业的技术效率低下主要源于行业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虽然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但是信贷投放总量很低。因此,在保持现有的信贷规模下,商业银行要调整这两个行业内的信贷配置结构,重点向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配置资金。

表7 信贷行业配置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五、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新投向

(一)银行偏好与支持实体的矛盾

前文先后从银行自身经营的角度以及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研究了对各个行业信贷资源的配置。从结果来看,二者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

如表8所示,在列出的16个一级行业中,有7个行业的授信策略存在矛盾。有6个行业的授信策略基本一致,仅有3个行业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矛盾的行业,商业银行应当找到自身偏好与实体经济支持的平衡点。总体而言,授信策略是调整行业内信贷结构,向具有成长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加大授信。例如,对于农业、建筑业和科技业3个行业,存在吸引力不足或者风险高的缺点,但是信贷支持的实体效率高,那么此时不是盲目退出,而是有选择的退出不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向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授信。对于交通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文体业,商业银行不应盲目加大授信,而是有选择的向行业内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授信。

(二)产业发展政策

寻找具有成长潜力的领域关键在于把握住国家的产业政策。2015年以来,中国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纲要》等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政策种类有规划、纲要、意见等多种形式,国家对“十三五”期间产业规范化发展和发展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表8 基于两种角度信贷资源配置策略比较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全局性的统筹和指导,报告指出要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表9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各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这些领域应当成为商业银行信贷转型的关注点。

表9 “十三五”期间各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新投向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可以得出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新投向,如表10所示。

表10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新投向

对于农林牧副渔业,授信的总体策略是“有退有进,规模增加”,因为该产业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且近三年来,利润率增长速度非常高,由2014年的3.23%倍增至2016年的7.71%,但是该行业的风险也比较大。结合国家的“十三五”产业规划,对农林牧副业重点的授信领域是现代农业,重点支持发展层次高、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信用状况佳的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对于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个行业,总体是授信策略是“退出调整,规模减少”,这几个行业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要么收益低,要么风险高。因此应当总体减少授信规模,选择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进行投资,例如,绿色矿业、电子商务、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绿色经济等。

对于制造业,总体策略是“有退有进,规模保持”,虽然制造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但是却是高盈利的行业,同时风险也比较高。因此应在现有的授信规模上,退出产能过剩的领域,向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投资。重点支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先进制造技术和配套服务能力,对我国重点产业结构升级和重大工程建设具有积极带动作用的高端装备制造。优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主导产品为重大或高端装备、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先进、市场竞争力突出的装备制造企业。

对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总体的授信策略是“退出调整,规模减少”。该行业内存在大量的垄断国有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授信上应当减少授信规模,重点向先进领域投资。例如,新能源项目风能和核能建设项目、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

对于建筑业,总体的授信策略是“有退有进,规模增加”,建筑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但是行业吸引力不高。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在加速,建筑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智慧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授信。

对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体的授信策略是“保持调整,择优支持”,该行业是传统信贷集中的领域,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特征,但是该行业是商业银行的目标行业,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较低风险,因此在现有的规模上,择优支持重点发展领域。积极参与重要机场的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飞行区改扩建、空管领域等基础核心领域的投资需求。重点关注业绩稳定、收益较高和发展潜力大的轨道交通方面的企业。

对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总体的授信策略是“加大支持,控制风险”,该行业集中了众多国家“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而且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行业具有重要的带动和服务作用。因此,应当加大对该行业的支持,同时控制风险。例如,重点支持基础软件领域的操作系统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量子计算机等。

对于房地产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总体的授信策略是“保持调整,控制风险”,这两个行业都是商业银行的目标行业,但是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应当保持现有的授信规模,同时调整行业内信贷投向,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住房租赁和管理咨询等。

对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应当“加大支持,规模增加”,该行业作为基础性的行业为其他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持,银行应加大对生物技术、核技术、空天海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支持。

对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应当“加大支持,控制风险”,这两个领域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且行业成长性好,吸引力强,也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主要的授信方向是创意园、科技园、大健康产业等。

对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总体的授信策略是“保持调整,择优支持”,该行业是商业银行的目标行业,但是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应当择优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主要的授信方向是:数字文化创意、全民健身、主题公园、旅游、网络文化等。

六、结 论

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基于自身经营目标进行的信贷行业配置与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效率是否一致,是影响中国信贷结构调整乃至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是关系到经济转型和增长动力转换的核心所在。如果二者之间出现了偏差,那么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方向就应适时调整。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金新投向应当兼顾自身经营目标和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效率。商业银行需要认识到,个体理性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因此要积极将信贷资金“前瞻性”地配置到未来具有吸引力的行业。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三五”国家产业规划有策略的进行信贷资源配置,是寻找新时代信贷新投向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提高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效率,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双赢”局面的核心点。

猜你喜欢
信贷资金信贷规模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农发行10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夏粮收购
基于违约状态联合概率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行业间优化配置模型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
信贷资金流入并非股市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