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
摘要:在南通教育十二字方针的指引下,各学校都在呼唤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使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将课堂议论设计成为引领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数学课上对新知识,新问题的议论更能激活课堂,更能将议论引向课堂教学深处。
關键词:课改;课堂议论;思维能力;信息互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9-028-1
随着课改的深入,合理设计一节优质的数学课显得尤为重要,而激活课堂的主体离不开议论这一重要环节。课堂议论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总结,学会变通。教师在发挥个体作用的同时,应培养合作意识,使问题得到拓展延伸,让课堂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因此,议论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议论环节,激发议论的欲望
首先,每节数学课必须要有几个议论节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针对一节课的流程进行课堂预设,在时间节点、内容节点、议论形式等几个方面做好设想。这样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在一节课的关键点针对某一问题自由提问,自由辩论,在发表个人观点的同时听取别人意见,在议论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认知。议论中,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质疑,也可以在学生提出疑问后先进行小组议论,然后在进行大组总结。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激发学生参与议论的欲望,体现个人价值观,形成统一的认知。
例如:在学完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后,学生后续要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和判定。此时,学生已经有了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也知道了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可以在复习完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后,引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课前教师设计好几个问题链,指引学生步步深入,类比分析。先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总结结论,论证结果。再通过集体议论明确内容,相互展示,相互补充。学生通过议论不仅学会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而且学会了与人交往,看到了别人的优点,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学习效果比教师一言堂要有效的多。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展开议论,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要议论就离不开表达,表达离不开逻辑思维。学生在议论中要提出问题,需要思维的储备和对问题本身的思考与理解。回答问题的学生需要从获取的知识中辨别、重组、提炼。一旦问题回答不完整,又会遇到别人的反驳、纠正。议论的参与者都在不断的思考、接受、修正中认识问题,理清关系。重新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拼图。来来往往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课堂的紧张度和效度都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复习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分组复习了基本知识,各小组中整理本章知识结构图。然后展示出一组与复习知识配套的习题,其中设计出一道开放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x-1,x+3),同学们根据本章知识点和解题经验对这个点进行问题设计,最后要能求出这个点的坐标。题目一出,各学习小组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出题的,有补充的,有记录的,有验证的。几分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了展示。
(1)若点P在x轴上,求点P的坐标。(2)点P在第二象限,求x的取值范围。(3)若点P到轴的距离为5,求点P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4)将点P向左移动2个单位恰好落在y轴上,求点P的坐标。(5)点P不可能在那一象限。(6)已知点Q(3,5),且PQ与x轴平行,求点P的坐标。
在议论中,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解,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完备,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解。在问题的设计与解答中,学生们不仅实实在在地复习了本章知识,也发现了自己对有些问题理解不深刻,以及解题方法的单一,思考问题不严谨。也有的学生在自我创造和与别人的反驳中找到了自豪感,激发了浓烈的学习热情。学习其实也可以学的有趣,学的轻松。
三、历经议论,将课堂引向深处
通过课堂议论,学生不仅从知识和技能、学习内容与方法、思维过程和方式等方面有很大收获,而且从学习态度、信息的互补、经验和教训各方面及时完善自己。但怎样将议论的成果归纳和展现,这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每一次议论背后需要一个人收拾残局,综合大家的小成果为大成果。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从知识结构、方法上、数学思想上进行小结,让学生学会用这些议论成果去迎接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学习“平方根”时,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议论,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了平方根的定义、性质、符号、求法、书写、估算等内容,在下一课学习“立方根”时,学生就可以从前一课的研究方向中得到借鉴,并进行知识的迁移,水到渠成地学好立方根。再如:学习方程系列,函数系列,几何图形系列,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课上议论,将学习范围拓展,知识广度拓展,习题深度拓展,逐步将课堂引向深入。
议论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助推剂,是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提升课堂效率、激活课堂气氛的重要环节。议论不仅融洽了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调节了课堂氛围,更能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向深处。今后的教学中既要设计好议论的环节,又要把握好议论的度,不能让放羊式的议论搞乱课堂,而要让有效的议论将课堂向深处延伸。
[参考文献]
[1]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