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2018-12-30 04:05李林森佘慧莉
关键词:书籍装帧民国书籍

李林森,佘慧莉

(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9月)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时期,各种思想观念、文化形态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在中西文化思潮碰撞与融合中,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以及繁荣期的发展,逐步形成成熟的艺术体系,与国际书籍装帧艺术接轨。五四新文化运动,党所领导的进步文艺是主流,它给装帧艺术带来新的生命,使装帧艺术逐渐成长壮大[1]64。鲁迅、陶元庆、陈之佛、闻一多、丰子恺、叶灵凤、钱君匋、曹辛之、司徒乔、雷圭元、李桦、曹白、陈烟乔等一大批学贯中西、深具文化修养的文人参与到书籍装帧设计中,为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籍装帧开始脱离传统形式,在色彩、版式、表现形式和装订手段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较为科学合理、新颖多样的现代书籍形态。

从我国整体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脉络来看,民国时期是我国书籍装帧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为后期我国书籍装帧艺术走向成熟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作为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美学特征、丰富而有特色的设计思想,影响着中国近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丰富了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理论体系。

一、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研究的成果

从目前研究的成果来看,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研究的框架和成果主要集中在五个向度:

1.从设计史方面进行研究。这一类研究主要是对书籍装帧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填补了当前理论体系研究的空白。其中,丘陵最具代表性,在其编撰的《书籍装帧艺术简史》一书中[1],梳理了我国从原始的书籍形态到新中国成立时期书籍装帧发展的脉络,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民国时期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书籍装帧艺术,同时还对民国时期一些经典的书籍设计作品进行了分析。学者罗小华所编著的《中国近代书籍装帧》[2]是一本具有史料价值的著作。该书在描述我国书籍装帧艺术发展历程的同时,还专门配备了同时期的图片,使得整体的分析更为深入。学者陈瑞林也对书籍装帧设计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编撰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3],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设计史料进行归纳以及整理。这些史论类专著的特点在于史料丰富,图文并茂,对了解民国时期书籍装帧发展的概貌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2.收藏方面的研究。这类研究是学者们从书籍收藏的角度,对民国时期书籍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分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系统的知识性;二是丰富的史料性;三是淘书的技巧性。最典型的学者是姜德明,在《书衣百影》[4]一书中,系统地展示了一百幅从清末明初到1949年期间的书籍封面设计图片,并对每件作品做了内容及形式上的设计说明。学者张泽贤在《民国书影过眼录》[5]中,创新性地选取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经典性案例进行分析,并配备相关的图片进行辅助,使得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性得以充分展现。

3.出版史方面的研究。主要的书籍有吴永贵的《民国出版史》[6]、张静卢的《中国近现代图书出版史料》[7]等。这类书籍从出版学科的角度,分析书籍出版行业的发展状况,包括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图书出版的学科分布、图书出版机构、编辑出版人物列传、书业经营与管理、出版法律与出版管理等,研究内容庞杂,但涉及到民国书籍装帧内容的只有一小部分,因此只能说该类书籍是重要的研究史料,可以为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设计提供历史研究依据,但是不能将其定义为民国书籍装帧艺术专著。

4.书籍装帧艺术的视觉特征及艺术风格研究。此类研究主要从视觉设计的角度对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基本形态与艺术风格、视觉特征与文化内涵、经验模式与成功范例等进行梳理和分析,突出展现民国书籍设计的视觉风貌。如罗小华在《“五四”以来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简述》一文中,根据书籍装帧设计的特点,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二十年代初至二十年代中期;二是二十年代中期至三十年代后期;三是三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后期,并论述了每一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征。朱红红的《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研究》,从视觉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在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起着过渡性作用,是我国书籍装帧艺术从传统向现代演变的基础。而书籍装帧家们的设计实践,既继承了中国书籍的书卷之美,又中西并蓄,体现出在保留传统文化意蕴的同时又追求与现代同步的艺术特点。漆晓文《再从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看艺术性以及功能性》一文,主要从书籍装帧的艺术性以及功能性两个角度入手,论述其如何将两者有效地统一。章霞《民国时期书刊封面中汉字设计研究》一文,对民国书刊封面中不同类型的书刊汉字进行归类,结合具体书刊作品进行分析,认为该时期书刊封面中的汉字设计,由传统的线条结构转向了以点、线、面为特征的量块体积结构,即为美术字,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性。

5.书籍装帧艺术家作品与思想研究。这类研究尚多为个案研究,主要是以个案的形式研究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及设计思想。如专著,主要有1981年出版的《鲁迅与书籍装帧》[8]、杨永德的《鲁迅装帧系年》[9]、马蹄疾编著的《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10]、余连祥的《丰子恺的审美世界》[11]、司马陋夫编著的《钱君匋的艺术世界》[12]等书籍。这类著作在相关资料的甄别整理上作了开创性的工作,资料翔实,研究深入亦客观,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期刊、学位论文如《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及其思想》《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及其思想》《闻一多的书籍装帧艺术》《陶元庆的书籍装帧设计风格研究》《鲁迅作品与陶元庆的装帧艺术》《陶元庆的绘画艺术与装帧设计研究》《丰子恺的书籍装帧艺术》《怀陈之佛及其装帧艺术》等文章,聚焦于对鲁迅、闻一多、陶元庆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书籍装帧艺术家及其书籍装帧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些论文相对于书籍更容易反映出针对民国书籍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社会现实性以及艺术审美性等新的研究角度对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历史进行分析。民国时期书籍艺术的产生、发展、变化与其社会背景有着极大的联系,我们只有全方位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这一特殊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

总体上看,当前学者针对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针对历史史料的研究。它以一定的历史材料为依据,从历史的角度对书籍装帧的艺术特点进行把握。二是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在众多的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研究中,有很多新鲜视角的介入,例如有针对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分期、文化审美、国外艺术流派对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影响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研究,也有集中在对一些具有代表性书籍装帧艺术家作品及思想个案研究的拓展。三是研究主体的年轻化和学科背景的多元化。当前研究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主体是青年学者,他们对民国时期的装帧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具有扎实的学科背景和知识背景,为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当前学者们对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成果,但是还需交叉融合设计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多学科针对视觉设计、文化内涵、美学思想及特色等美学本体的角度来系统研究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

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研究不足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研究的雷同化,缺乏新的观点。一些文章出现了一些相同的研究论述,很多观点是前人所引用过的,内容也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概述,创新性的研究理论较少,观点缺乏新意。文中这种重复性成果的迭现折射出了学界原创精神缺失,学术规范失效等问题。二是研究的碎片化,关注点分散,缺少延续性和纵深性。当前大部分研究是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研究角度较为分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很多研究理论在某一角度进行浅显研究之后,就没有进一步研究成果的出现,或者是转向了其它研究领域。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很少有研究者针对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进行过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系统研究,研究的视点也过于集中在作品史料的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相对忽视了如在特定历史时期,设计者的思想文化冲突、精神内质等方面的研究。

三、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研究的趋势

新环境下,笔者认为对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研究应突破旧框架下的研究内容,探索新框架下的研究向度:一是书籍装帧艺术在从传统向现代性转型过程中,书籍装帧家们的文化决择以及内在的思想冲突;二是民国时期书籍设计家是如何突破传统,重构书籍装帧的文化内涵及艺术风格;三是从多学科、多角度系统而整体地研究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精神内质、视觉特征,进而汲取他们的创新艺术精神;四是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仅是要对新资料、新内容的挖掘,更重要的是要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孕育出新课题,解决面临的新问题。这些内容的研究势必会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导向。

四、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研究的意义

民国时期是我国书籍装帧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过渡阶段,不仅具有传统书籍装帧的古典意蕴,还兼具现代装帧的艺术内涵,中西并蓄,可谓是我国平面艺术设计历史上的缩影。因而研究民国书籍装帧艺术对研究中国近现代设计史与现代设计艺术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而言:一是系统研究1912年至1949年期间的书籍装帧艺术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民国书籍装帧艺术在中国书籍发展史及平面设计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设计史与现代设计艺术有着重要理论意义;第二、重新温习和梳理民国书籍装帧艺术,挖掘其书籍装帧视觉特征、文化内涵、书籍设计思想及设计家的艺术精神和品格有助于促进我国书籍设计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完善,为后来的学者提供借鉴以及参考。而实践意义表现在:一是立足于时代特点和艺术家的视角,着眼于民国书籍装帧艺术风格、视觉特征、文化内涵及美学思想,结合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形成原因,落实到对艺术家作品及设计思想特色的探讨,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为系统地解读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精神内质,也有助于当代设计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推动当代中国书籍设计不断创新与发展。二是从当代设计学科研究与建设方面来看,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平面设计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三是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历史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能镜鉴后人。当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探索和创新,汲取当代设计观念和设计科技的新鲜营养;另一方面还要有选择地继承前人的历史遗产和经验。所以,继古以开今,研究和弘扬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以及艺术家们的设计思想和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对于构筑起大众所共享的视觉文化,促进我们当前以及未来书籍设计的繁荣与发展,意义深远。

综合而言,当前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艺术研究理论虽然丰富,但是其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创新性不够,因此相关研究学者只有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深度以及广度,及时转变研究思维,才能够将我国的书籍装帧艺术研究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民国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美学思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王华清、冯莎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