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春燕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新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这里列举了复习导入、设疑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视频导入等几种化学新课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导入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目标为本位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培养。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能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点切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围绕这个兴趣点展开教学,学生就会乐于融入课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教学效果会倍增。而一节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则是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课堂导入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入的研究,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导入应该具备启发性、趣味性、简洁性、有效性等基本特点。下面列举几个化学新课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見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比较自然地从旧知识过渡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比如“原子的结构”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前几节课开始,我们从宏观世界走进了微观世界,逐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呢?什么是分子、原子呢?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什么呢?”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复习了旧知识,顺其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设疑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恰当地提出问题,以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设疑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然后设置问题。问题要合理,要有层次,问法要恰当,不生硬,学生还要对所提问题感兴趣,这些方面结合到一起才是有效提问。比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课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我想买5斤这样大小的苹果能买几个?”学生回答可以先用秤称量一个苹果的质量,用5斤除以一个苹果的质量;或者直接用秤称取5斤苹果,数出苹果的个数。教师再问:“我要加热分解6.3克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这回我用秤去称量行不行?”学生会认为不行。于是教师引出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所要研究的课题,开始新课的教学。
三、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对实验充满着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绪言”一课,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做“烧不坏的手帕”“笑脸”等实验,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会有不少学生喜欢上化学。
四、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把故事恰当地引入课堂,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元素周期表》一课教学时,教师引用故事:“科学史上有几个著名的梦,其中一个就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之梦。话说化学家门捷列夫日复一日,冥思苦想元素规律,一日他在疲倦中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看到了一张表,元素们纷纷落在合适的格子里,醒来后他立即记下了这个表,把已有元素排列进去,未知元素留有空位。后来陆续发现的元素被填充进去,就逐渐形成了咱们书后的这张元素周期表。今天,我们就来近距离观察这张表,看一看从这张表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此时学生很是好奇,学习愿望强烈,这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五、视频导入法
视频导入是通过播放新闻、电影、录像等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一课时,教师首先播放潘冬子巧带食盐的电影片段(片段中部分内容配以学生录音),这个电影片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因势利导,接着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衣服上的盐水变成固态的盐呢?”通过对学生感兴趣问题的提问,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总之,在化学新授课中利用恰当的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得以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曲春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指南[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09.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