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2018-12-29 04:09王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信息技术

王洋

摘 要:该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意义,阐述了信息技术的融合对卓越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影响,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卓越农业人才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8-0136-03

Practice on Teaching to Culture Excellent Agricultural Talent Bas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ng Yang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was to analysis the significant for training excellent agricultural talent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 set forth the change of the teaching for culture excellent agricultural talent amalgamati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discussed how to creat the practice on teaching to culture excellent agricultural talent bas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Excellent agricultural talent;Practice on teaching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带动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进步。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具体明确了“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32字的指导方针,这是在分析我国建设发展对人才需求及挑战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明确了在未来的10年发展中教育信息化将对教育起到引领作用,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培养人才上要“引领创新”[1-3]。

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卓越人才培养是教育部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才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并于2012年正式启动实施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目前,“卓越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提出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其中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知识获取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是农学,它是1门传统学科,以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生产实践需求为引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教学环节中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强,涉猎范围广,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等特点,并与农业的快速发展紧密关联,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农业人才,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信息终端已经进入校园;其中农类人才培养中具有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等信息化建设平台。

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卓越农业人才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努力探索和实践现代信息技术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是学校面临的新任务,这也将为培养卓越农业人才提供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信息技术与卓越农业人才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卓越农业人才是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卓越人才要更加突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创新,课程实践体系的创新,每个教学环节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抬头率”降低,更无从加强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信息技术与卓越农业人才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技术进行应用,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手段加以利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形式的变革和信息资源共享,引导更多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开拓学生思考能力,形成学生的团队意识;开展自主探究,合同协助等多种学习方式。总之,基于信息技术的卓越人才教育教学的意义可以归于以下3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科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带动传统学科的教育教学与时俱进。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下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手段发展兴趣与特长,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卓越农业人才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 信息技术对卓越农业人才教育教学的影响

2.1 信息技术转换了卓越农业培养过程中教与学观念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材是学习的主要参考,课堂是学生学习主要渠道。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从传统的讲授知识过程转变为引导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从单一的期末考试转化为在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并在信息技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制定适应课程的学习计划、课程选择、课程自主学习规程以及课上的分组讨论、自我及相互评价、问题导入和课程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能力,提高自我意识和认知度,增强自信心,学会沟通与团队意识,增强责任感和担当。

2.2 教学过程多元化功能的发挥

2.2.1 学习空间的转变 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单项固定教学活动范围,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延伸至任何具有网络支持的地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通过网络支持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开放性学习,这种学习习惯和状态将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2.2 教学模式的改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上汇集了农业人才培养相关的大量优质慕课资源,教师的职责是了解其他重点高校发布的慕课课程或精品课程,筛选出与自己讲授课程相关的课程资源推荐给学生,利用慕课网络平台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将慕课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进行线上提问、答疑、讨论和考核等过程,有效地开展课程的“慕课化”管理和利用[4]。

2.2.3 授课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利用课堂的时间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课后学生围绕课堂内容开展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由学生通过网络开展线上学习来完成;将课上为主的讲授过程进行改变,成为线下教学过程,其目的是对线上教学补充,称为补充课堂,补充课堂包括2个方面:一是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大纲设计,根据提供给学生优质慕课资源的特点,进一步强调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课程内在的相互关系,充实慕课中的知识点不足,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系统化的了解和掌握;二是检查学习效果,通过课堂研讨、提问等教学过程设计课堂考核办法,了解学生在慕课学习中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可以利用手机手机客户端回答问题或者试卷答题[5]。

2.2.4 教学内容的变化 由于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如在《基础生物化学》中哪些适合利用优质慕课开展线上学习,课程内容中的“静态”部分如生物大分子的分子结构内容清晰,核心问题易于掌握,可以线上学习;线上考核和讨论;而生物大分子的“动态”部分,相互之间关联密切,系统性和逻辑性强,适于线下部分直接授课,尤其是课题上的讨论与互动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 信息技术与卓越农业人才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

3.1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 农学类随着相关学科发展而快速发展,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要融入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研究动态,这些内容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课堂之中,如教学中融入精品课程、高水平讲座和报告及视频等不同形式,拓展信息量。

3.2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除了多媒体教学、PPT及Flash制作外,网络教学正在日新月异融入专业课程中。目前发展快速的慕课、微课等,随着国外一流在线教育平台大规模进入中国,国内相关资源共享平台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科的课程资源非常充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时主动地接受高水平的专业教育,利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对学生线上和线下的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和指导。

3.3 虚拟仿真在农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3.1 虚拟教学实验室 生命个体中发生的生长、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可以通过设计路径来完成其内在运行过程。

3.3.2 大型贵重仪器实验室 费用昂贵、仪器贵重的实验项目,利用仿真实验室完成其操作过程后,在开展实训操作。

3.3.3 虚拟田间试验田 由于季节的、环境条件的限制,田间栽培、耕作和育种实验的过程,利用虚拟试验田可以实现全部操作。

3.3.4 虚拟实训基地 对于要开展农业生产过程,首先在网络上进行实训观看和程序设计,虚拟仿真操作合格后再进入生产操作现场、走流程、看设备,实现全局性和直观性地理解整体生产过程的设计原理[6]。

3.4 学生信息素养形成与提高 为了使学生在信息化社会能够具有持续获取信息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卓越农业人才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3.4.1 信息意识 虽然网络及相关信息化设备的普及,学生具有广泛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同时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一些信息,但是对本专业知识、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进展的获取缺乏主动性,信息捕捉意识较为淡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需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信息,提升学生对专业相关信息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3.4.2 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判断及交流专业相关的知识,同时学习高效准确查找所需的专业信息,并且能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Flash和网站制作等[7]。信息技术在卓越农业人才培养中,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是通过合理利用,将复杂、严谨的知识变得层次分明和富有色彩,为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开阔学习视野,提升学习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中,将大幅度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为培养卓越农业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2]田少煦,李陵,刘运祥.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精品课程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90-93.

[3]韩克,杨舰.基于信息技术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模式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8:145-149.

[4]王珠珠,陈庆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5-11.

[5]聂静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6:48-50.

[6]唐向阳,马骁飞,郭翠梨,等.建设高水平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思路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5,6:102-106.

[7]郭莉,任维政,夏海兰.现代信息技术在新形势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6:118-12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