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效用浅析

2018-12-29 08:47张亚丽季年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运行机制效用

张亚丽 季年芳

摘要:伴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农村空巢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之外应对农村老龄化的重要方式。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老年人的日常保障以及呵护关注老年人的健康3个方面,分析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积极效用,指出长效运行机制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持续发展的保障,建议从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监管评估3个方面构建长效运行机制,促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农村互助养老;效用;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9-016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9.035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Mutual Assistance and Pension Mod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e Aging

ZHANG Ya-li,JI Nian-fa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rural aging and rural empty nesting in China, the model of rural mutual support for the aged has emerged,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deal with rural aging in addition to family retirement and institutional pens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e aging,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daily protection of the elderly, and care for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rural mutual aid and pension model were analyzed, and the long-term operation mechanism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tinuing pattern of old-age support for rural residents. As for the protection of develop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a long-term operation mechanism be construct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policy guarantee, financial support, and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mutual aid and retirement support model.

Key words: active aging; mutual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utility; operational mechanism

2017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为24 09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3%,其中65周岁及其以上的人口为15 83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1.4%,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比重超过一半。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持续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大量的年轻人口为了生计或学业向城市流动,致使农村地区人口结构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农村地区呈现空心化[1]。此外,中国长期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致使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受到挑战,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愈发严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亟需一个能够充分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新型养老模式,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1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1.1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出现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老人在特定的地域集体生活,整合养老资源,老人互相帮助,集体养老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新型养老模式,是基于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政府及社会的养老模式缺位而创新的产物。尤其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农村的空巢和留守老人比例不断增长的现实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无疑是时代的要求[2]。

最早出现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地区是河北省邯郸肥乡县前屯村。2008年,肥乡县前屯村村委会为了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及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问题,号召当地老人从本村实际出发积极寻找新的养老方式——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即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前屯村重新利用村里废旧的小学作为互助养老的聚集地,并命名为“幸福院”,规定凡是年满70岁、有生活自理能力、身体健康的单身老人符合儿女申请和老人本人自愿入住的条件下,即可在签订相关协议后进入幸福院生活。其他老人可在本人申请后再经过村委审查批准后入住互助幸福院[3]。

随后,中国其他省份也相继借鉴推行肥乡县前屯村的模式,内蒙古、天津、山东、四川、湖北等省份立足本地,结合当地的的实际情况,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本地区稳定发展。

1.2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运作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通常由集体出资建立或者有效利用集体闲置不用的房屋作为幸福院并相应承担水电费等日常开支费用,入住的老人自带粮油等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加上县财政部门、社会组织及社会爱心人士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用于幸福院的建设、发展,如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基础设施的添置等,所以,老人每月支出较少。

此外,幸福院和社会相关部门合作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给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的照料。幸福院结合农村合作医疗点为老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保障老人的身体健康。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帮扶,抱团养老。一方面可以解决老年人的養老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子女对老人的养老担忧。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符合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适合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有效缓解国家、社会、子女养老压力的新型养老模式[4]。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是影响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积极老龄化”的提出为国家和社会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2 积极老龄化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伴随的各种老年问题,1997年,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在西方七国首脑丹佛会议上首次提出。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基于联合国提出的“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及自我实现”原则正式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指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参与达到最佳的过程,是成功老化的延伸。积极老龄化的层次更高于成功老化,在健康、成功和生产老龄化等含义之外又增加了保障这一维度,是更加全面完整的概念,健康、参与和保障是它的3个支柱[5]。本研究致力于从积极老龄化的角度分析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科学合理性,主要结合健康、保障、参与3个维度分析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效用。

积极老龄化倡导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的老化,打破了年老则意味着落后与衰退的传统观念,肯定老年人在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它提倡老年人以健康为基础,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保障老年生活质量,提高老年生活水平;强调老年人不因年龄的增长而放弃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权利,尊重老年人在社会参与中发挥自己的技术技能、人生经验、思想传承等优势,行使权利,积极地应对老龄挑战。积极老龄化已逐渐被各国政府普遍接受和认可,如欧盟已逐渐形成包括就业、积极老龄化能力、健康、社会参与在内的较完备的积极老龄化指标体系;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曾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该提法与积极老龄化本质相同。有专家指出,积极老龄化是协助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政策工具[6]。

3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效用

3.1 参与与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积极老龄化的第一个支柱是参与。老年人的参与即是在健康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行使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并与社会其他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参与社会生活是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老年人自身价值,获得精神满足,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中国农村老龄化严重,农村老龄人口基数大且大多数为空巢独居老人,农村养老资源及休闲娱乐设施相对短缺,老年人追求精神慰藉、排解孤独的需求大。因此,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对老年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政治参与。一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有利于调动老年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中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7]。老年人并非因年老体弱而思想僵化落后,不应将老年人排斥在行使公民权利的围墙外,或使农村老年人在政治参与上处于弱势地位。农村老年人的权利与利益是不容忽视的。提高老年人的政治参与,既可以充分实现老年人的政治价值,维护自身权益,又可以有效避免农村民主政治基础弱化发展。二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老年人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正当的途径和机会。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中开展宣讲政策法规讲座,向老年人宣讲普及相关政治法律知识,进行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提高政治参与能力。此外,互助养老中心鼓励老人行使选举村干部、表达民主决议的权利。

其次,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经济参与。虽然农村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逐渐下降,不能继续从事农业劳动,经济能力下降。但是老年人拥有丰富的生活和从事劳动的经验。部分老年人具有技术本领,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帮助老人开设技术授课课程获取经济来源。此外,大部分老年人心灵手巧,发挥帮带作用,让拥有工艺技术的老人给其他老人授课,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然后统一售卖。比如,老年人的剪纸、刺绣等工艺品在市场上畅销。因此,农村老年人仍然能实现经济参与。

再次,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文化参与。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中的农村老年人拥有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在一起打牌、打球、跳广场舞或是开展听相声、听戏曲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如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平安村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在室外配备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篮球场,室内配备娱乐室、阅览室等设施,充分满足了老年人的需要。当地负责人积极依托幸福院这一新颖平台积极开展棋牌、广场舞等文化体育活动鼓励老年人参与其中。其次,汉阴县幸福院逐步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宣讲政策法规、老年病预防等健康知识讲座。幸福院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文化活动使老年人获得心灵上的满足,身心的愉悦,有效充实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8]。

3.2 健康与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积极老龄化的第二个支柱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的困扰,而且还要在精神、道德、身体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这里的健康不是指狭义的身体健康,它包括心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下降,易受疾病的侵袭,健康成为老年人日益关注和渴望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一是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本领;幸福院开展日常保健操的授课教育,教老人学习健康操,帮助农村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慢性病的能力。二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预防、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在内的医疗卫生服务是老年人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村互助养老机构不仅提供了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还配备了医疗室和相对完备的医疗基础设施。农村互助养老机构配备了包括预防、监测、看病、治疗和救护等一体化的医疗服务设施,关注生活在互助养老机构的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其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

其次,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老年人心理上的健康同样重要[9]。一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以地缘为基础,互助幸福院没有离开老年人的家乡。老年人大都有着安土重迁的思想,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年龄较大以后更不愿意离开朋友、邻居和家乡。二是老年人没有离开自己的亲人朋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可以保证老年人时常和亲戚朋友保持联系,在老人孤单寂寞时可以和亲戚朋友团聚,使老年人的情感得以慰藉。三是农村互助养老没有改变老年人的文化背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使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同村人一起生活,一起养老,老人们的语言相同,饮食习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差距不大,共同话题较多,大家彼此帮助,共享晚年幸福时光。四是农村互助养老为老年人提供齐全的生活设施。幸福院配备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放松的场所既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又能提升老年人的素养。配备健身器材、乒乓球场和棋牌室、阅览室等室内外文体休闲设施。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法继续劳作,空闲时间增多,幸福院齐全的娱乐设施有助于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放松身心。

3.3 保障与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积极老龄化的第三个支柱是保障。保障是指家庭、社区、政府按照法律的规定,对没有劳动能力、退出劳动领域的年老者,提供的社会救助以及社会补助服务及措施。包括经济方面、社会方面、政治方面、社会服务等的社会救助和保障[10]。其中,老年人保障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地位。积极老龄化的保障指在管理过程中,政府满足人们在走向年老的人生历程中所需要的经济、文化权利的同时,老年人在不能供养自己时,给与老年人应有的保护、照顾和尊严。由于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对农村空巢老人的保障问题是目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首先,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照顾保障。一是政府支持。互助养老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分析表示,政府意识到互助养老模式的养老效用。二是不断健全的互助养老机构。①政府带头领导。由政府部門把握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方向、目标以及发展问题。统筹全局,制定规划,把握发展方向,提供法律支撑,保障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健康有序运转。②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实施日常管理,把握发展进度。然后,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中来,以帮助农村互助养老院健康运转。③不断完善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不断丰富养老服务项目,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不再是单一地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在基本服务之外,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注重配备完善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图书室、棋牌室、健身器材等精神娱乐设施。

其次,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生活保障。①供养花费少。农村老年人大都是农民出身,经济来源主要是土地以及体力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逐渐丧失,大多农村老年人面临养老缺少经济来源的问题。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有政府养老保障方面的资金支持、政府财政给幸福院中的老年人提供资金补贴以及社会组织的捐赠,再加上农村老年人在互助幸福院维持日常生活支出少,有效地减轻了农村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养老经济压力。②互帮互助养老。农村留守老人年老后日常照顾自己的能力下降,面临看病就医不方便、就医不及时或生病时无人照料的困境。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提倡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结伴帮扶体质较差的老人,帮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老人做饭、打扫卫生、购物、看病拿药等。大家互相帮助,彼此照应共同养老。③快乐养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除了提供餐食、住宿、照料等基本的服务以外,还给农村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疏导服务,组织老年人开展打麻将、扭秧歌、看电影、健身、到寺庙祭拜等精神休闲娱乐活动,帮助农村老年人排解孤独郁闷的情绪,给老年人带来精神慰藉,助其积极乐观地养老。

再次,农村互助养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尊重与自我实现保障。一是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作为互助幸福院的日常管理人员,在幸福院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推进幸福院平稳有序运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被管理人员以及社会的尊重与认可。作为幸福院中无管理职责的老年人,他们通过帮助自理能力较差的老人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如对其他老人进行戏曲演唱教学等实现自身价值,获得他人的尊重。在资源和条件相对短缺的农村,老年人较少有机会实现积极老龄化中提倡的老有所为。农村老年人在互助幸福院中找到了继续发挥自身价值的途径,获得了被需要与被尊重的满足感。在互助幸福院中仅注重日常生活的满足以及精神上的慰藉,老年人容易滋生活着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念头。对自身价值与尊重的追求能够有效激发老年人积极主动生活。因此,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给老年人追求有奔头有意义的生活提供了完善的平台。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维护家庭和谐的民生工程,也是维护社会特别是农村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分析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效用可以发现: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符合积极老龄化中倡导的积极的思想、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政策、积极的行动的思想;符合农村的实际,切实帮助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农村人口空心化的重要选择。

4 农村互助养老有效运行机制

作为农村空心化与老龄化时代背景下农村社会化养老的探索与实践,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养老的压力。由于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还不成熟,在现实中仍面临资金短缺、专业人才缺乏、服务层次低等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进行政策创新,构建完善的长效运行机制以确保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形成完善长效运行机制。长效运行机制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的长效运行机制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政策保障机制。政策保障机制是保障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政府应在制度层面上,把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纳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中,并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其次,政府根据立法先行的原则,出台并完善与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有关的法规确保其稳定有序发展。二是资金支持机制。资金是保障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互助养老模式运行中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积极探索资金支持机制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首先,政府加大财政支持。政府在财政上对农村社会化养老模式适当倾斜,给予照顾性补贴,或者设立专项帮扶资金保障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稳定发展。各级政府将水、电、暖气、电视等日常费用纳入县、镇的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资金支持机制。其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给予资金支持。乡镇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给予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一定的资金支持。村集体在自愿的基础上帮助农村互助院的老人向社会组织筹集资金,以保障老人的日常生活开支,保障老年人的利益。三是监管评估机制。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确保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健康有效运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基础设施,更要重视服务质量,不仅要重视建设,更要重视科学管理。加强监管评估机制的建设,以保障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规范服务内容,提高服务专业水平,加强内部管理,从而确保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健康发展。

5 小结

農村互助养老模式是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维护家庭和谐的民生工程,也是维护社会特别是农村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分析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功效,可以发现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符合积极老龄化中倡导的积极的思想、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政策、积极的行动的思想,符合农村的实际,切实帮助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农村人口空心化的重要选择。为有效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水平与质量,积极应对老龄化,需要从政策保障机制、资金支持机制和监管评估机制三方面构建完善的长效运行机制,以保障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熊 茜,李 超.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向何处去[J].财经科学,2014(6):125-131.

[2] 杨静慧.互助式养老: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现实选择[J].中国农村研究,2014(2):220-230.

[3] 刘 芳.互助养老——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新路径[J].天中学刊,2014,29(4):58-60.

[4] 赵志强.制度嵌入性视角下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J]农村经济,2013(5):89-93.

[5] 张会莹.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探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4(3):93-96.

[6] 方静文.从互助行为到互助养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32-136.

[7] 肖 辉.老年人权益保障的路径对策及模式[J].河北学刊,2012(2):119-123.

[8] 韩振秋.浅析农村养老新模式-互助养老的特点[J].理论导刊,2013(20):13-17.

[9] 王莉莉.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综述[J].人口与发展,2011(3):30-34.

[10] 刘晓梅,乌晓琳.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经验与政策指向[J].江汉论坛,2018(1):46-50.

猜你喜欢
积极老龄化运行机制效用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酒店营销创新研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积极老龄化”中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邻里网络的构建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