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摘 要 纪录片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涵盖很多的文化、科学、艺术等各方面内容,这让电视节目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传播方式、形态出现了诸多变化,受众掌握了传播主动权,这些因素也为纪录片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纪录片发展,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纪录片创作。基于此,文章首先提出当代纪录片产业发展形态,分析纪录片产业审美趋向,最后提出新时期纪录片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产业;审美趋向;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8-0063-02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人类步入21世纪的标志性技术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也预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融合了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数字技术,通过多种渠道将信息传递给用户。纪录片产业在电视媒体到网络媒体的过渡阶段经历了低谷期,这是由于过去人们都是通过电视媒体观看纪录片,再加上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很多人将纪录片的视线转移到了网络上。但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纪录片产业也逐渐朝向网络方向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这就需要分析当今记录片的存在形态,分析人们的审美趋向,结合新媒体推动纪录片产业发展。
1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存在形态
对于新媒体来说,新媒体的到來预示着时代在改变,意味着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视与电影。对于纪录片来说,从电视广播媒体朝向新媒体发展过程中,也催化除了新型的纪录片,也就是新媒体纪录片,相比传统媒体纪录片的最大区别就是商业性、定制性、草根性,相对应形态为网站自制纪录片、商业定制纪录片、用户原创纪录片。其主要表现在:
1)网站自制纪录片。相比电视剧和电影,纪录片在社会中的关注度较低,热门商业往往都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商业与文化中有发展潜力的往往是非热门产品,这也是纪录片产业发展的一大机遇。对于个性化、边缘化的产品累积起来也能够形成较好的业绩。从新媒体和纪录片联合角度看,在2008年视频网站与纪录片首次联合,包括搜狐视频、良友纪录网、奥视纪录片网、搜狐视频等,但是这些视频网站中的纪录片都是电视资源,例如CCTV10的《走近科学》《探索与发现》等,通过电视纪录片进行平台跨越,但是随着各大网站随之推出传统纪录片资源,导致网站纪录片内容“同质化”十分严重,而视频网站所制作的纪录片由于存在着一定品牌个性、独特性,而成为了纪录片产业发展的突破点,如优酷的《舌尖上的中国》。
2)商业定制微纪录片。该形态的纪录片通常是由视频网站、影视制作公司专门为某个企业量身定做的商业性纪录片,主要是起到宣传作用,其主要是以微纪录片为主(20分钟以下)。例如在2011年荣威汽车和爱奇艺共同制作微纪录片《梦回滇缅》。主要是讲授了云南抗战历史,但是直接将荣威W5品牌植入到纪录片中,虽然在本片中并没有出现该汽车产品,但其中“丈量960万平方公里”的活动让群众对其深有感受,并加深了对该产品的认识程度。
3)用户原创纪录片。用户原创(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UGC形态,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到2.0时代的全新视频生产形势,在此背景下用户从视频单向下载转变成为了上传、下载并行的形式,用户可以将自己所录制的视频传输到视频网站上与他人分享,也就是播客。虽然UGC模式相比电视台、视频企业所制作的纪录片有着很大的劣势,无论是在创作条件还是经验上,但是具有广大网民群众的优势,点击率和知名度也相对较高,很多人也就此成为了网络红人。当今大部分视频网站都支持UGC生产模式,如优酷、bilibili等。
2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审美趋向
1)商业性与精英性。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商品,而文化商品的存在是文化的商品化的衍生品。文化商品化是指对文化大规模大制造与销售。影视产业包括纪录片产业,也是由于国家政策和市场选择让纪录片走向了产业化道路。而新媒体纪录片已经出现就赋予了文化商品的标签,并且商业化特征愈加明显。在市场化要求背景下,消费型纪录片为主的生产模式将被人们广泛关注和认可,因此未来纪录片产业发展必须要走商品化道路,并形成一套专业化的工作模式与成熟的工作流程,纪录片也不再是体现个人意识,而更加趋向工业产品。从纪录片形态中可以发现,非专业制作出的纪录片对网民吸引力有限,而高品质的纪录片有着明显的商业性,这也是纪录片受众的精英性决
定的。
2)人文性与草根性。我国纪录片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的纪录片主要是以国家、社会、江河、文化遗产为主,并在长期发展当中逐渐朝向了多元化方向发展,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工人下岗,都在记录片中有所呈现。虽然当今纪录片内容更加亲民,但是都是由精英人群制作出来,因此所呈现出的内容也更具针对性,往往都是“大事情”。在新时期下,网络的到来打破了精英人群制作纪录片的现状,个人记录成为了一种潮流,特别是自媒体的到来打开了基层群众的话语权,特别是UGC的出现,让不同阶层、不同文化、不同行业的人群都有了表达自身影响作品的平台,这也注定了纪录片的审美趋向已经朝向了人文性、草根性发展。草根性、人文性纪录片是对商业化纪录片的一种补充。
3)商业/精英与人文/草根的融合。在未来,商业/精英与人文/草根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商业性纪录片会逐渐朝向基层话语的UGC中取材,从而获取更多的群众基础,提高纪录片的商业价值,特别是以公共性质时间为话题的纪录片;而UGC也会逐渐走向正规化,脱离随意化、碎片化的创作水平,逐渐汇集群众(如开设工作室)朝向专业内容生产方式发展。这就导致原创记录片质量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一些官方的UGC纪录片;商业纪录片变得更加亲民、更加符合群众内心需求,在人文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这也推动了新媒体纪录片再次发展和整合,甚至要比传统纪录片产业更加繁荣,形态与意识也会更加多样化。
3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产业发展的对策
1)合理售卖视频版权。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当今文化版权的作用也更加明显。通过纪录片视频播出权售卖与分銷,纪录片制作机构不仅能够获取版权收益,也可以对纪录片进行二次传播。例如《舌尖上的中国》火爆播出,将网络播出权售卖个了其他的视频网站,从中获取盈利。再者,《舌尖上的中国》在进一步拓展到了海外,在国际上售卖版权。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舌尖上的中国2》在海外销售上就创造了非常好的成绩,单片售价已经达到了35万美元以上。
2)开发与延伸。《舌尖上的中国》成功播出,在2012年,由光明日报和凤凰出版传媒联合提出了同名图书。图书不仅提供了纪录片中的信息,同时也提供了各种美食的原材料、图片、附注等,实现了纪录片内容上的延伸。并且《舌尖上的中国》图书还推向了海外,还可以在豆瓣网、当当网等出了电子版。
3)挖掘优质IP,延伸影视。《舌尖上的中国》火爆至今,原班人马还打造了跨年电影《舌尖上的新年》,吸引了诸多的粉丝,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豆瓣评分8.4。但与纪录片内容不同,《舌尖上的新年》打破了纪录片的范畴,采用了新内容与新题材,以新年为主题呈现各地美食。《舌尖上的新年》就是对IP的有效尝试,通过对中国文化与美食进行综合阐述,提高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实现了《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IP延伸。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纪录片在新媒体不断发展背景下获得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为了能够推动纪录片产业发展,需要结合纪录片产业形态,根据人们的审美趋向,抓住时代的发展态势,从之前取得成功的纪录片中摄取经验,不断优化纪录片产业结构与资源,这样即可推动纪录片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波.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产业发展策略探究[J].出版广角,2016(17):70-72.
[2]姬丽红.纪录片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创作[J].新媒体研究,2016,2(4):58-59.
[3]卫萌.视频网站助力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J].视听,2014(12):18-19.
[4]张大鹏.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产业数字化生存之道[J].传媒,2017(1):47-49.
[5]倪祥保.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形态的创新发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8):103-106.
[6]吴琼.新媒体时代中国纪录片“微观化”走向探析[J].电视研究,2017(1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