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方达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对养猪生产危害严重,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笔者结合实践体会,基于PR的介绍,阐述了规模猪场PR的防控对策与净化方案,并在文末附带猪伪狂犬病净化示例,以实证探析PR防控对策与净化方案的可行性。
1病原
PRV为猪甲型疱疹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置于干燥条件下,尤其是通过阳光直射,可迅速杀死PRV。PRV对各种化学消毒剂(福尔马林、氯仿和乙醚)都敏感。PR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在毒力与生物学特性方面,不同的毒株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带毒猪和带毒鼠类,主要传播方式为空气传播,易感猪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饲具等经消化道感染,亦可经皮肤黏膜、呼吸道、生殖道感染;PR多发生于气温多变、寒冷的冬春时节,且PRV可与圆环病毒、猪瘟病毒和蓝耳病病毒等混合感染,导致病情复杂化,加大病死率。
3临床症状
猪感染PRV的临床症状同猪群年龄密切相关。0~4周龄仔猪呈现神经症状,死亡率为70%~100%;4~12周龄猪以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和内脏坏死为主要病症,死亡率为30%-40%;12周龄以上的猪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死亡率相对较低,为5%~15%;妊娠母猪感染PRV多出现流产症状。
4防控对策
1)加强猪场硬件设施建设,包括科学选择猪场、合理布局场区,完善猪场生产、防疫、无害化设施设备,配置兽医检测实验室,保障净化期间采样、检测、阳性猪淘汰清群、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顺利实施。
2)猪场应实行分区饲养和全进全出生产模式,坚持自繁自养;需要引进种猪时,应从有种猪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并规定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40d,确保临床健康、净化病种感染阴性、应免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后,经彻底消毒方可进入生产线。
3)注重日常饲养管理,加大监测和淘汰力度,实行全进全出,严格按照生物安全操作;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全面做好清洁和消毒。
4)开展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真正从源头上做好猪伪狂犬病防控,减少和消除规模猪场的疫病隐患,缓解猪群疫病防控压力。
5净化方案
5.1开展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明确近年来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形成疫病流行趋势报告
主动监测抽样:规模化养殖场抽样按预期场间流行率5%、可接受误差5%、置信度95%进行抽样,随机选择若干个养殖场。抽样原则及血清免疫学抗体检测按照估计流行率原则进行抽样,设置置信水平95%、可接受绝对误差10%、预期流行率90%,计算每个监测点采样、监测频率,2次/年,根据疫病流行规律,一般选择在春季(3-4月)和秋季(11-12月)。
被动监测抽样:选择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省级动物疫情测报站以及市级动物疫情测报站采集临床发病样品,每个月开展一次病原学检测。
依据NY/T541-2002《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保存及运输。
5.2建立規模猪场重点疫病净化综合措施
5.2.1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布局猪场、完善生产设施设备,提高猪场自动化生产水平;强化疫病防控设施、检测实验室建设、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提高猪场疫病防控能力;强化本场留种和引种的检测,确保本场种用安全。建立完善的防疫和生产管理等制度,优化生产结构和建筑设计布局,构建持续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免疫监测、诊疗巡查和不良猪群淘汰制度等防疫管理措施,强化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消灭疫病传染源,确保疫病防控效果。加强人员、车辆和出猪台管理并提高猪群疫病防控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5.2.2制定个性化合理的免疫程序
按照猪场血清学与病原学调查结果,结合猪群实际状况和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制定各阶段猪群的免疫程序。当前,猪伪狂犬疫苗通常使用成熟的基因缺失疫苗,常规免疫程序为:60-70日龄猪群进行首次免疫;后备种猪于配种前进行二次免疫;经产母猪和公猪免疫3-4次/年。如果本场猪群带毒严重,0-3日龄哺乳仔猪要增加一次滴鼻免疫。
5.2.3淘汰gE抗体阳性猪,确保后备猪健康入群
后备种猪、种公猪、引种猪群发现gE抗体阳性者,坚决予以淘汰。所有后备种猪和引进种猪,只有在确保gE抗体阴性的前提下方能并群饲养。如出现疑似病例,应立即开展病原学检测,淘汰确诊病例,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直接淘汰临床疑似种猪,加强同栏和同舍免疫,做好消毒和生物安全措施,防止舍间扩散。
5.2.4通过抗体检测,跟踪净化效果
猪群实施抗体检测,以把控其整体情况,在结束两次全群野毒抗体检测和阳性种猪淘汰后,分别于第3、6、12月对仔猪和种猪抽样检测野毒抗体,掌握PR净化后的情况。
5.3制定猪伪狂犬病净化程序
在国家出台的疫病综合净化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养殖场疫病本底感染情况制定相应净化方案。采取“检测一淘汰一监测一净化”和“免疫一检疫一消毒一隔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形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程序。疫病净化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流行病学调查、免疫控制阶段和净化阶段。通过疫苗免疫,检测淘汰或扑杀野毒感染和抗体不合格猪只,进入免疫控制阶段;对假定阴性群加强综合防控措施,以野毒阴性的生产核心群为轴心,逐步扩大净化效果,最终建立净化场,实现疫病净化阶段。猪群疫病净化完成后,其净化效果的维持十分重要,因此,通过强化饲养管理、规范免疫程序,加强疫病监测和制定保障措施等方法,进一步维持疫病净化成效。
5.4形成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路线
采用PRV 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猪群。对猪群开展全群普检PRVgE,发现gE抗体阳性者,坚决予以淘汰。对所有后备种猪及引进种猪全部检测PRV gE,发现gE抗体阳性者,坚决予以淘汰;所有后备种猪和引进种猪,只有在确保gE抗体阴性的前提下方能并群饲养。定期对种猪群进行PRV gE检测,及时评估种猪群感染伪狂犬野毒状况,若生产母猪或种公猪出现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应立即淘汰并对阳性猪所在舍所有种猪开展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增加同舍种猪和小猪免疫强度,同舍小猪尽早出栏或淘汰;定期对种猪群进行PRVgB检测,评估种猪群伪狂犬中和抗体合格率。
6伪狂犬病净化示例
宁德南阳某公司原种猪场采取上述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技术,经过三年的净化实施,通过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福建省动物疫控中心、宁德市动物疫控中心,三级权威部门多批次的监测,以及该猪场在2015年4月、5月、6月对种猪群、后备猪群猪伪狂犬血清学普检结果中可以看出,猪伪狂犬病始终保持阴性,达到了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标准,并于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业厅组织的猪伪狂犬病净化现场评估认证,获得福建省猪伪狂犬病免疫净化示范场证书。在历次的监测中:猪伪狂犬免疫抗体合格率均>90%,猪伪狂犬病原或感染抗体阳性率均为0;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均>90%,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均>90%,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均>75%,在实施进化过程中无猪蓝耳病临床症状出现。2016年较2013年净化工作初期全场猪只年死亡率降低0.4%;产仔数大白猪提高0.1头/窝、长白猪提高1.8头/窝、杜洛克提高0.5头/窝;配种分娩率提高1%。
7小结
综合来看,净化工作实施后,除保持了猪场猪只较高的健康水平外,产仔数也有较大的提升,为猪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转变传统养猪观念和饲养生产模式,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提高养猪业整体质量和科技含量。通过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示范,建立了全套基于生物安全的育种技术体系,改善基础设施,可以为建设现代猪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为社会提供更多高度健康、高生产性能的种猪,可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建设现代养猪业。在保证肉品供应的前提下,可减少生猪存栏并做到节能减排,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