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芳
摘要:二人台是蒙汉长期融合的艺术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多元化模式,既有民间戏班的师徒、家族传承模式,也有二人台剧团的团队传承模式,还有内蒙古艺术学院二人台表演专业为主的学院传承模式。而二人台的多元传承既满足了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需求,也为保护、抢救、发展、创新二人台优秀民间剧种,以及二人台艺术发展的多样化形式做出贡献。笔者通过对以上三种传承方式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二人台不同传承模式对其发展产生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二人台 戏班 剧团 学院 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134-02
二人台是一种移民文化,是蒙汉长期融合的艺术结晶,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模式,既有民间戏班的传承、二人台专业剧团的传承,同时还有内蒙古艺术学院2006年开始招收的二人台表演专业本科生为主的学院传承。而二人台的多元传承既满足了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需求,也为保护、抢救、发展、创新二人台优秀民间剧种,以及二人台艺术发展的多样化形式做出贡献。戏班、剧团、学院二人台三种不同形式都做着传承发展二人台艺术的工作,只是组建的目的不同:民间戏班的成立,是在满足自身生活所需的前提下成立的一种组织形式;剧团的成立,是在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前提下组建的以演出团体而出现;学院二人台专业的成立,是为保护、抢救、发展和创新二人台,并弥补二人台表演人才没有高学历而出现。它们都为传承和发展二人台而存在,却因演员素质、表演场地、学习经历、配套设施、受众群体等因素的不同,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传承和发展二人台艺术。笔者通过对二人台发展历程中不同传承模式的深入探析进而阐述二人台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发展与传承,以及二人台不同传承模式对其发展产生的意义和作用。
一、现代文化视野下二人台多元传承模式——戏班、剧团、学院
(一)戏班、剧团、学院三种传承模式简介
戏班传承:二人台民间戏班秉承了保留、延续、传承优良传统的发展模式,并建立相对稳定的传承方式,以身传教,口耳相传,使得自己戏班后继有人,并形成了由婚姻传承、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几个方面形成的师承关系网,给予民间戏班传承发展一定的保障。
剧团传承:剧团具有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特点。专业剧团以大中专院校为主,人员编配分为两个机构——表演机构与行政机构,每个机构人员分配和职能都是固定不变的。有固定的排练场所和演出任务,每年的惠民演出,为城乡老百姓带去高水平的二人台演出。
学院传承:学院二人台具有理论、挖掘、整理和传承二人台的特点。学院除开设二人台专业课外,还开设了公共课、理论课、选修课以及音乐基础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安排使得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有助于更深层次的理解剧情内涵,注重哲学理念的学习和培养,对于二人台长远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戏班、剧团、学院传承的突出特点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民间戏班的突出特点为:剧目选择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及时作出调整;在剧目的排演上更有针对性,戏班成员基本上是同村、同族、甚至是同家的,所以在排练的时间和地点上可以保证;戏班的演唱更多的保留了二人台传统唱腔的形式。经济来源主要靠演出收入,相对不稳定,而且成员素质偏低,演出设备和剧目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历史的潮流,仍演出传统剧目,受众群体越来越少。
专业剧团的突出特点为:有专业的乐队伴奏人员,同时在配器上融入西洋乐器如大提琴、电子琴等,提供更丰富的音乐伴奏形式;专业剧团有国家拨款,并根据工龄、职称、学历来决定工资多少,“惠民演出”政府还会给剧团补贴,演员的生活相对有保障;专业剧团受现代传媒的影响较大,舞美设计、灯光、音响、布景等方面融入现代元素;传播途径多元化,专业剧团根据每年的演出任务,通过剧场演出、惠民演出、文艺汇演、参加比赛等多途径传承二人台。
学院二人台的突出特点:课程设置丰富,师资队伍强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不仅能演唱二人台经典唱段,还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二人台专业课授课多半以钢琴伴奏为主,传统乐队伴奏有限,使得教学传统剧目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演唱剧目方面,学院的学分限制,公共课的开设,使得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的完整剧目仅四五个,所以在教学上采用教会学生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演绎更多的剧目。
二、三位一体、多元结合、互助发展——二人台多元传承的建议
笔者在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三种传承方式虽然都在二人台的传承发展和传播方面做出贡献,但是也各自存在一定的弊端。民间戏班:从历史的眼光剖析二人台民间戏班,它仅是维持生存、谋求生活的一种简单的模式,如果要发展二人台,紧靠这种原始方式发展二人台还不够完善。剧团传承:对于剧团的二人台演员来说,“手”即技法是非常成熟,“眼”即美学方面比较缺失,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比较肤浅,不深入。二人台现代戏,在讲求形式的同时也不能忘掉内容,仅表面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戏的发展。学院传承:学校严格的学分限制,在时间分配上由于理论课和文化公共课程较多,专业时间较少,导致时间分散,但是学校还要求在四年中培养出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这就造成了培养时间和培养成果之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笔者在三种传承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三位一体、多元合作、互助发展”的建议。民间戏班采用“走出去”的形式,民间艺人通过进入学校和剧团的方式,学习和借鉴学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和剧团基本功的训练手段,并与学校和剧团合作,丰富自己的剧目、表演,增加自身收入,才可以使民间戏班二人台长久延续下来。剧团在培养二人台专业人才时,一方面注重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地方特色与理论知识、排演新剧能力的培养。学院教学一般都比较重技轻艺,所以二人台专业的学生在舞台表演、基本功训练、表现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剧团要与学院相结合,通过互助学习、取长补短,达到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并重,努力建设优秀的二人台剧团和演、研俱佳的优秀毕业生。同时运用“请进来”的方式,将民间艺人请进剧团和学院,一方面学习老艺人的经典唱段以及民间艺人丰富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即兴编创能力,一方面通过口述采访的方式,保存二人台传统剧目和表演形式。通过三方联合培养和互助合作的基础上,为二人台的传承和传播提供更多渠道和可能性。
所有艺术都遵循着“兴于民间,精于殿堂”的规律。艺术只有不断地、反复地往返于“民间”和“殿堂”,在民间获得生动,在殿堂获得精致,才能不断提高和前进,对于二人台来讲,也是这样的。本文通过对民间戏班、剧团、学院二人台三种不同传承形式的深入分析, 三种不同传承和发展二人台形式在当代社会中共同存在,各有其优缺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走进城市求学或者打工,他们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另一方面政府征用农村土地进行各种开发或者商业行为,逐渐将农村开发为城市,这种情境使得农村人口在日益减少,对于主要受众群体为农村观众的二人台艺术正面临着观众枯竭的尴尬局面。显然,二人台要想发展,必须去争得城市观众的青睐。因此,二人台艺术的传承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要整合现有资源和力量,运用现代媒体手段进行创演、宣传和推广,让二人台这朵艺术之花可以在新的土壤中结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杨红.当代社会变迁中的二人台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马春生,李红梅.二人台文化艺术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3]李富强.困境与抗争——从一个民间剧团看北路壮剧的传承与发展[A].句町國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
[4]郭剑峰.河曲民歌——二人台走进课堂[N].忻州日报,2009年,具体时间不详.
[5]张海明等.土默特右旗二人台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