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捷
摘要:我们国家有许多的艺术形式,或多或少的都被传承下来,尤其是在我们古老的湘西土地上,我国的少数民族苗族、土家族以及我们的汉族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了很多的艺术瑰宝,尤其是辰河高腔這种戏曲更是流传至今,深受广大戏曲朋友的喜欢,证明了我国湘西地区是个人杰地灵的地区,辰河高腔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是不可估量的。本文主要通过探讨辰河高腔的唱腔特征和艺术特征,使得更多的人都更加关注辰河高腔的艺术形式,这是本文最主要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辰河高腔 唱腔特征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8-0065-02
辰河戏以高腔为主,所以也叫作辰河高腔,它极大地表现了我国地方特色,从明朝到如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还在流传,当地居民也是非常喜欢这种戏曲,因为辰河高腔内容朴实、结构简单、乡土气息浓郁等特点,使得每一位听众都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辰河高腔的发源地是如今的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广泛流行于各个少数民族中,如土家族、苗族,并且与之相邻的贵州省和四川省的一些县市都受到过辰河高腔的熏陶,影响力极大。辰河高腔一开始是以堂会的形式来进行表演,为一些富人家上门去唱戏,到清朝的时候已经发展有名的戏剧堂就有十多个,辰河高腔就是在这种堂会的形式下一步步地发展起来并且逐步完善起来的,成为当时的流行戏种,并且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辰河高腔一开始只是流行于富绅高官当中,但是这不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娱乐追求,所以在农村也开始渐渐的盛行。在当时要说最有名的高腔班底,就是来自浦市镇的“双少班”,是由浦市富绅康少百和他的朋友名生角各代健成立的,在清朝末年,在浦市镇周围一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每每有重大的事件,“双少班”必定参与其中,在当时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都以请到他们为荣。“双少班”从成立到解散历经了四十余年,门下的弟子遍布各个县市,为老百姓带去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辰河高腔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辰河高腔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辰河高腔也是七宫八调,以传统的八调进行分类,辰河高腔的曲牌名和宋词元曲的区排名大致相似,但是也有先创作然后再进行演唱以后来进行命名的,如《一枝花》《二郎神》《三请梨花》《四朝元》《五供养》《六幺令》《七贤宾》《八声甘州歌》《九腔》《十样锦》等。辰河高腔曲牌高达数百种,音调高昂、内容丰富、表演风格粗狂豪迈且变化无穷,组成的结构相对来说是庞大且精密的。在曲牌中,基本的板眼可以分为三类,即一板三眼、无板无眼、有板无眼,这些个艺术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百姓的业余生活,对于我们研究历史,陶冶自己的情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辰河高腔的表演当中,主要是以“唱”和“念”为主,“念”我们知道,就是一般的对白,在辰河高腔中占据着大量的对白,这是辰河高腔的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念”在文字章法上来说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语句是较为简短的,是为了突出说的语句的重点。在辰河高腔的剧本当中,一般都会对“念”的部分做出一些标记,以可以使表演者注意到此文字,可以使人练习的时候,更加的注重这一方面。根据资料和一些社会实践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辰河高腔“念”的方式与当地的道士进行做法事所“念”的方式是基本相似的,但是就艺术形式来说,道士的“念”是远远比不上辰河高腔的艺术特征的,不管是音乐性、变化性还是其他的一些方面都是远远不及辰河高腔的。“唱”的方面是最重要的表现特征,在辰河高腔中具有不同的唱腔,或高亢或低昂每一种唱腔都可以表达表演者不同的感情,通过“唱”把人物的内心变化都可以表现出来,主要就是为了刻画人物的特征,把各个人物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是“唱”最重要的意义。不管是哪一种戏剧,京剧也好,河北梆子也好,都是以“唱”为主,可以直观的表现出戏剧的特点,对于戏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辰河高腔的“唱腔”当中,是要运用清色音的,多个位置的宫调相互交替置换,实现不同的情调。辰河高腔的戏剧台词都是要追求简单易懂、轻快明亮的,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要体现在演唱过程中声调高昂激亢、极具穿透力。辰河高腔必须是要由当地的居民来表演演唱的,因为在辰河高腔中充斥着大量的民间方言和习俗,并且真假音随时的转换,不认真的去研究,一般的外来人是很难听懂的,所以这就给辰河高腔赋予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如果仅从唱腔上来分析,成和高腔主要是有以下几点情况:
(一)抒情性唱腔
抒情性唱腔最主要的表现特征就是速度相对是比较慢的,戏剧的旋律比较婉转流长,曲调拍子也是比较缓慢的,这主要是体现在可以用较少的字,辅助独特的唱腔来诉说故事,娓娓道来,使听众欲罢不能。抒情性唱腔尤其对于刻画细腻的心理感情起到很大的作用,抒情性唱腔应用没有别的唱腔那么大,但是也是辰河高腔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应用在人物进行自怨自艾,或者吐诉心肠来说,效果极佳。具体的戏剧就是《折宫花》,全篇大部分都是以抒情性唱腔为主,深入广大群众的喜爱。
(二)叙事性唱腔
在叙事性唱腔运用当中,大都是一拍或者快二拍,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节奏比较快,且精干爽快。叙事性唱腔一般文字都较长,旋律略显平庸,唱腔比较少,和朗读差不多,以直接叙事的方法使得感情直击每个人的心里,以达到引起听众共鸣的目的。叙事性唱腔说到底就是词多唱腔少,通过相互对答,来具体的表现出人物的特征。这里以《二郎神》为例,都是以叙事性唱腔为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就跃然于眼前。
(三)戏剧性唱腔
戏剧性唱腔一般代表着正统的地位,节奏比较轻快自由,是以散板为主,具备极强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人物上场的安排也是强弱有序的,通过戏剧性的唱腔可以使人物慷慨激昂的刻画出来,对于整个的戏剧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达到一个不可比拟的艺术性,综合来说戏剧性唱腔是非常考验舞台演员的功底的。戏剧性唱腔一般是多用在情绪高度爆发的时候,通过戏剧性唱腔一下子感情就迸发出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带动了听众的情绪,这是戏剧带给我们魅力的原因之一。以《九腔》为例,对于听众的冲击力来说,真是无与伦比,不管是能听懂还是不能听懂,都会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这是戏剧带给人最大的感受。
以上的三种唱腔方式,构成了辰河唱腔的基本的表现手法,使得辰河唱腔的艺术性多變性是其它剧种不能达到的。
二、辰河高腔表演角色的特征
辰河高腔的表演角色和京剧有所差别,具体的分为四大行当,即生旦净丑,在这四大行当里又可以具体的分成八个行当,每一个行当在唱腔上都有着不同,具体的表现在以下。
(一)生行
生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要字正腔圆,音律之间富于变化,充分的发挥嗓音的优势,给人一种波澜壮阔的感觉。嗓音就要让人一往无前,哪怕带有一些嘶哑,这正是生行独特的魅力所在。
(二)旦行
在辰河戏演唱过程中,旦角是必不可少的。旦角主要是进行念白的作用的,一般分为上中河与下河,在念白的过程当中是要用浦市镇话的,这样是原汁原味的。并且旦行不受规则的限制,可以根据表演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来进行修改,这是很重要的。
(三)净行
净行是可以和生行一较高下的,主要是通过在脸上涂抹花脸来进行表演,是通过净行腹部的共鸣来发出特别的声音的,所以说对于表演者的专业素养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行当。
(四)丑行
顾名思义,丑行就是在舞台上引人发笑的行当,其具有特别的艺术特点,通过诙谐幽默的表演来勾画出或喜或悲的人物出来,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
三、帮腔在辰河高腔中的重要地位
帮腔是属于我国民歌的一种特殊表演方式,有着非常久的历史,辰河高腔就是在帮腔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结合本地区的方言和风俗习惯创作出来的本地区的辰河高腔。辰河高腔与其他戏种最大的的不同就是器乐方面了,一般都是以打击乐为主,唢呐可以模仿人声,这是最大的特点。在辰河高腔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的人声帮腔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唢呐,因为唢呐发出的声音和人的音色是非常接近的,总的来说还是和帮腔有关的。
四、结语
辰河高腔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其独特的唱腔特征影响着很多的人,或慷慨或温婉或高亢或低语,真的是变化莫测的。辰河高腔做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必须要不断的传承下去,因为这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根,人不能没有了根,我们要积极的探索,使辰河高腔可以被更多人知道并且喜欢,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到的。
参考文献:
[1]熊晓辉.当前国内辰河高腔研究回顾及展望[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25(02):24-32.
[2]郑劭荣,胡丽春.口述的力量——论辰河高腔文本的生成[J].戏剧文学,2016,(03):105-109.
[3]肖笛,张辉,胡玲.论辰河高腔音乐的艺术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31(04):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