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是闻名世界的文化圣地,也是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如何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发展好家乡经济,成了敦煌市南台堡村干部群众萦绕心头的大事。
26日上午,村支书沈辉等人又在村中各处转悠开了。他们一边走一边认真讨论着,像是在谈论什么大事。原来,村里正在规划建设美丽乡村项目工程,沈辉和村里的干部群众又来实地查看和策划了。
与平常不同的是,这次和沈辉同行的不但有村里人,还有邮储银行敦煌市支行的负责人余东兴和两个信贷客户经理。原来,作为信贷双方,村里干部群众和邮储银行职工们要一起商量村里的产业发展计划。
“银行不能光是把钱贷给我们,还要帮助我们设计产业。”沈辉介绍,自从进行了“党建+信用村”建设,党支部、村民、银行三方心更齐了,联系更紧密了,成了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三方相互制约,齐心协力发展产业,要把南台堡村建设成一个产业兴盛的美丽乡村。
余东兴介绍,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的银行业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以前,银行只是把资金贷给客户,客户怎么发展是自己的事。现在出现了新趋势,不但要把钱贷给客户,还要帮助客户设计好产业发展。客户发展顺利了,既能及时还贷,又可能产生新的贷款需求,如此良性循环,银行和客户就能双赢。
为了带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沈辉走南闯北考察了不少项目。近的有武威市古浪县的温室大棚种植、养殖,远的有陕西、四川的美丽乡村等。考察让他开阔了眼界,也打开了思路。一回来,他向银行提出了新要求:帮助村里形成好的产业,发展好的技术。“有个地方的奶油草莓长得好,采摘价格达到30元一斤。我们敦煌适合农业种植,发展起来应该更好。”沈辉举出了具体的例子。
身处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发展旅游业是顺理成章的思路。沈辉和乡亲们讨论,南台堡村发展主要要靠“三条线”:一是沿着敦煌景观大道发展种植业;二是目光向外发展文化旅游业;三是吸引客流发展本村观光农业。
葡萄既是经济作物也是观赏作物,能同时促进种植业和观光业。邮储银行就在促进当地葡萄产业上下了功夫。农户刘宏江从2001年开始种葡萄,现在已经成为葡萄种植大户,拥有两个葡萄冷库。刘宏江说,他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谢邮储银行多年来的金融支持。从当初5万元额度的“三户联保”贷款,到如今10万元额度的“党建+信用村”贷款,他贷款越来越多,葡萄产业越做越大。“刚开始种葡萄一年只能收入4到5万元,去年我收入了18万元,邮储银行贷款对我们的支持很大。”刘宏江介绍。
杜侠也是村里的一位葡萄种植户,从邮储银行贷款有5年了。“贷款发展很划算。”杜侠介绍,这几年他年年贷款,收入却比几年前年年翻倍。
为了把村里建设成别具特色的休闲旅游景点,南台堡村进行了“美丽乡村一条街”项目建设。“江南小镇”“蒙古包餐饮”“儿童乐园”等相关项目正在有序进展当中。村里干部群众不把邮储银行职工当外人,时常向他们征求意见建议来完善这些项目。发展带来共同利益,合作产生共同责任,邮储银行在敦煌乡村的有益探索,正为银行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开拓一条宽广的新路。
思路决定出路,文化促进产业。沈辉表示,双方目前在研讨把村庄打造成敦煌壁画氛围的文化景观,也在碰撞发展研学旅游项目的可行性。他说:“发展要真正接地气,工作起来才有意义,也有精神头。”为人正直忠厚的沈辉,做事非常认真。现在这些结合实际的项目和创意,让他感觉年轻了很多,浑身充满了力量。
如今在南台堡村,“党建+信用村”已经不只是一个金融信贷模式,更是一个合作发展模式。传统银行业“贷出不管、只等收利”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融合发展互利共赢逐渐成为银行业的发展方向。这是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的新思路,具有重大的方向性意义。邮储银行敦煌市支行的职工们走在时代前沿,深刻领会了这样的社会发展要求,正在开辟一片农村新天地。
在古文中,“敦”是“大”的意思,“煌”是“盛”的意思。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其根本目的也正是“敦煌”——让农村产业规模更大,让农村发展形势更盛。农村广阔天地,银行大有作为,越来越和农民融为一体的邮储银行,正越来越多地获得发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