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儿防老”到“养老机构养老”传统养老观念亟待转变

2018-12-29 00:00:00钱锋
发展 2018年11期

传统养老观念逐渐颠覆

随着老龄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传统养老观念的颠覆和层次化养老的发展,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传统的养老观念认为,老人进养老机构养老,要么是孤老,要么是子女们不孝,名声都不大好听。上述传统养老观念的形成,是基于以前的人家子女多,家中有的是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可能而且必须侍候在家养老的老人这样一个基础。但是,现在的家庭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家庭基本上已经分解为好多个小家庭,高龄独居、空巢且缺乏对老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已经普遍出现“四二一”模式,这种家庭模式下,在老人年高、多病、体弱需要家人照顾时,矛盾也就发生了;另一方面现在的妇女既要工作,又要关心自己子女的培育成长,如果还要他们同时照料几个老人,这是任何人也不可能做到的。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有2亿多,其中至少1亿人身患慢性病。现在的居家养老在医疗方面,只停留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老人们签订一个服务合同并建立个人档案这样的形式上。而这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有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的要求。所以,在“病有所医”方面,现实与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最大。另外,由于老年人存在文化程度的差异,生活喜好的差异,身体状况的差异,经济和家庭条件的差异等,必然会对养老提出不同的需求。如果看不到或者漠视这一事实,不能使素质较高、兴趣较为广泛、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的个性化养老需求得到满足,那么社会的养老工作也只能停留在有得吃、有得住这个“五保户”式的最低层次,这就很难体现出社会养老工作有了多大的进步。

绝大多数老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和子女在一起,居住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容易达到精神上的慰藉,心理上的放松。然而事实上,各种琐碎的开销、患病的风险、缺少专人看护等等,都是摆在老人面前的一道道现实难题。在兰州一养老院入住的陈老先生告诉记者:“我算过一笔在家养老的开销,单就吃饭来说,我和老伴儿两个人,每天的费用要在50元左右,还不包括柴米油盐、水电燃气、水果、牛奶……这样下来,每个月少说也要1500元”从招聘网站上可以看到,当前兰州市场一般保姆的工资至少在3000元,高级保姆工资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而且他们的文化程度、服务水平、业务能力都很难得到保证。如此算来,每月吃饭费用至少1500元,老两口住自家房的隐性成本(平均房租)2500元,加上请保姆3000元,总计已7000元。但老人较少得到专业服务人员的看护,要是再加上患病的风险,“享受天伦之乐”可能真的没那么容易。

机构养老并非高不可攀

在骨感现实的“夹击”下,许多像陈先生这样的老人,为了能够安然地度过晚年时光,已经逐步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越来越多的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我和老伴儿岁数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不如从前,思来想去最后我们决定选择机构养老。”“在这儿的开销,和之前在家养老相比,总体差不多,但在生活质量上,却是上了几个台阶。”

居家养老现实问题不容忽视,而机构养老的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价高不可攀”,中间隔着的可能只是—个养老观念的距离。甘肃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甘肃省老年医学会会长李兴勇认为,对于老年人来说,进入养老机构的老人一般都是在65岁以上,老人身体不是很健康,子女也没有条件和能力天天照顾父母。在这样的情况下,子女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或是最适合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涉及是否孝顺问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也认为,家庭小型化趋势已难以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在未来,越来越多的老人将会加入机构养老的队伍中去。机构养老所具有的专业护理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老人因病症所带来的身心痛苦,也能够在精神生活、疾病救治、专业护理等方面均提供全面服务,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保障,在养老服务市场起到了强有力的补充作用。

老龄社会的急剧到来,老人赡养问题成了中国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家养老还是送到养老院,很多家庭为之纠结。按照“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似乎显得不孝,不仅没能报答老人的养育之恩,同时也怕社会流言舆论。然而,当“远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必然,行孝模式也应该做适当调整。倘若固守传统,让老人孤独守家,寂寞难耐,便不合时宜,其实是愚孝。

孝顺老人,除了物质保障,更要有精神慰藉。这些固然要以一定形式呈现,但根本还是在于孝的内容,看你平时对老人怎么样,送老人进养老院有什么不好。天天守着老人未必就是孝,在哪里养老更不是问题的关键。待在身边却不闻不问、不管不顾的案例举不胜举。不开心,没快乐,何来幸福?何言孝顺?

其实,如果做子女的能换个角度思考,也会茅塞顿开。常言说老人是“老换小”“老小孩”。既然我们能放心地让自己的孩子进托儿所,那么,让老人托老到养老院又有何不可呢?尤其养老院在护理方面还存在着家庭养老无法比拟的优势。至于老人最害怕的孤独问题,便不成问题。一者,养老院本身就具有老人群居性特点,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似,自然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二者,如今科技如此发达,手机微信、可视电话、电脑视频等早已是生活必用品,可“面对面”地沟通交流,既弥补了老人亲情滋养的缺感,也免除了子女的思念之苦。

转变养老观念应是社会共识

2018年10月,武威市幸业养老中心举行重阳节参观体验及联欢活动,这里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管理给老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突出的公共服务功能和完善的“医养结合”模式令许多老人当场就决定要来这里养老。幸业养老中心总投资5.6亿元,是具有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性质的综合性养老中心,也是甘肃省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重点项目。项目依照国家和省级养老示范基地建设要求,突出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疗养健身、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需求。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设置养老房间1032间,床位2216张。建设有综合服务大楼、接待大楼、居家养老楼、护理养老楼、幸业老年专科医院、老年活动中心及餐厅、超市、老年用品专卖店等服务设施。中心内设计有院落式水景休闲花园,采光棚恒温生态花园,绿化率达42%,是武威市首家以综合服务与医养结合为主的花园式养老中心,也是目前甘肃省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管理及服务最先进的养老机构之一。武威市幸业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志勇说,武威幸业养老中心突出公益和公共服务功能,通过“医养结合”模式,各项服务功能设施齐全,医养结合体系保障完备,使老年人在休养的同时,还能得到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如何在我省发展更多的像幸业养老中心这样的养老机构?如何让更多的具备条件的老人进入这样的机构养老?最重要的就是观念上的突破。只有政府的强力支持和鼓励,只有子女和老人的思想不断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大力推行社会养老,发展养老服务业,能有效解决老龄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独生子女浪潮的冲击下不断趋于弱化,社会流动性的增强、竞争压力的加大、代际间情感纽带的松弛,养老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在此背景下,传统养老方式也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经济基础的现代社会中,探索多样化的养老模式,构建符合国情、眢情,符合市场规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政府和社会的必然选择。

在养老问题上,我们也该借鉴国外先进的养老观念,就是当儿女力不从心时,政府在通过社区养老、福利院等“托底机构”确保绝大部分老^养老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转变养老观念,倡导多元化养老模式,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进一步探索创新,推进多层次、差异化养老。这绝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养老方式多元化和层次化,尤其是在老龄化日益严重之时,鼓励有能力的家庭和老人选择机构养老方式,应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并最终成为更多人的主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