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12-29 00:00:00李欣
发展 2018年11期

文化志愿者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文艺技能等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帮助的人。文化志愿者队伍是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人才队伍的重要补充,关系到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金川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例,研究了文化志愿队伍的发展状况,分析文化志愿者队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金川区文化志愿者协会(工作站)成立于2014年4月,隶属于金川区文化广播影视局,是提供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协会主要通过组织区域内的书法、绘画爱好者、艺术培训机构师生、艺术表演团体及广大文艺爱好者,为城乡基层文化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协会下设两镇、16个社区、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金川公园管理所等20个分站,共有在册文化志愿者1455人。文化志愿者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生力量,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积极活跃在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前沿阵地,带动和引领着区域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广大文化志愿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全市公共文化发展的生力军,在引领和激发基层文化活力,促进了金川区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金川区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金川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现状

目前,金川区文化志愿者队伍主要是以区域内各艺术培训学校师生、社会文艺爱好者以及离退休人员为主。根据志愿者的文化特长分为:乐器、音乐、书法美术、舞蹈、文化宣讲服务等。近年来,他们紧紧围绕全区文化发展中心工作,立足居民群众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壮大志愿服务队伍,遵循培养与引进并举、专业与辅业并重的原则,引进、培养了一大批书法绘画、新闻传媒、曲艺舞蹈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使他们成为文化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在培养专业文化人才的同时,对业余文化团体、文化人才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着力培养和保护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人,造就了一支“科班+草根”互促共荣的文化人才队伍,打造形成了文化志愿服务品牌。依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基层文化活动等形式,以“服务群众、完善自己、服务社会、传播文化”为口号,以“社区文化提升年”“活力金川·百姓文化大舞台”、紫金家园广场舞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提供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文艺培训、文化展示,并定期在城乡社区组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基层群众创造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巩固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注入了活力。

通过近几年的运行,金川区文化志愿服务形成了多样性的特点。一是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志愿者按不同文艺形式分为多个服务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服务。二是按照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到基层去服务,真正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是发掘街道、社区的文化人,发挥他们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并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开展活动,就近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四是合理使用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广大艺术培训机构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五是组织有艺术特长的大、中专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社区文化服务活动,为文化志愿者队伍培育后备人才。

二、金川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发达地区文化志愿者服务发展情况来说,金川区文化志愿者服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志愿者素质不高,队伍结构不佳。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会涉及很多专业性强的领域,对自身的专业素养有要求外,也要具备一定的交流、沟通、组织等很多方面的技能和素质。我区现有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知识基础薄弱,低学历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知识面狭窄,不能满足服务工作的需要。同时,老年人比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大部分志愿者年龄都偏于老龄化。由于老年人的年龄、体力、知识都趋于老化。很多知识更新得慢,已经不能满足文化群众的需求。

(二)组织活动单一,缺乏创新精神。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社区活动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志愿者活动以社区为主要阵地,志愿活动多以环保宣传、为空巢老人慰问演出及农民工服务为主要形式。在宣传环保方面,向广大市民宣传环保意识,组织文化志愿者清洁市区卫生死角,清洁垃圾;在慰问空巢老人、农民工服务方面,组织文艺团队进行文艺演出,捐赠一些生活用品。简单机械化的活动,让文化志愿服务日益缺乏活力和创新。

(三)缺少制度保障,运行体制不完善。一是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尽管金川区志愿服务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因没有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及社会保障制度作支撑,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比例失调,使文化志愿者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维护。二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我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组建时间较短,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各志愿者分站在活动组织中不能有序快速地推进整体工作,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

三、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几点想法

(一)注重文化志愿者招募工作,有序扩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采取多样形式,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把企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学生队伍中的一些既热心于志愿服务活动,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吸收进社区志愿者组织。完善相应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在培训对象与内容上分门别类。对新的志愿者,系统地进行基本概念、服务宗旨、发展目标、规章制度、道德要求等知识培训。对已经入伍的志愿者,加强文化理念、人际交往、服务技能等培训,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凸显志愿服务价值。根据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现状,文化志愿者的服务功能必须不断拓展。一是完善丰富文化志愿服务内容,扩大服务的覆盖面,不断加大特定群体的服务力度。二是细化具体服务工作,根据居民实际需求,设定适当的志愿服务岗位,明确服务内容。三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传播文化、奉献爱心的作用,开展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环境保护,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职工、残障人群、妇女,政策宣传及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互助服务,让奉献、互助的精神插上腾飞的翅膀,载着快乐和幸福飞进千家万户。

(三)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确保文化志愿者队伍健康长效发展。完善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评价和鼓励机制,通过一定的肯定和鼓励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志愿者的服务可以得到有效、持续发展。为保持文化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可以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激励制度,对志愿者的贡献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奖励。通过表扬与表彰等办法,树立一批文化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以志愿价值激励、成就激励、提升激励、快乐激励,进一步激发志愿们服务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画

(作者单位:金川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