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川区文化广播影视局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契机,大力推进基层文化服务全域覆盖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基层文化资源均等化,金川的基层文化工作和基础文化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引领全区基层文化跨越式发展。
一、金川区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以巩固和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为抓手,以文化为民惠民乐民为目标,持续提升两项品牌活动(活力金川·百姓文化大舞台、紫金家园广场舞展演)创造力,继续坚持“三个引领”(以“四个金川”引领群众文化活动、以数字文化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引领农村和社区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区文化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一)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金川区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不断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以文化大院、文体广场、“农家书屋”为载体,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健全完善的区、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
(二)大力开展文化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近年来,金川区开展了“紫金花城·多彩金川”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和以“唱响金川”“书香金川”“翰墨金川”“古韵金川”为主题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一是唱响金川。“活力金川·百姓文化大舞台”举办4年以来,演出达130余场次,节目1000多个,参与演出人员2000余人,观看群众10万人次以上,掀起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高潮。2016年,金川区文广局组建了会员人数近千人的“金川区紫金家园广场舞协会”。目前,已举办7次千人广场舞展演,5万余人参与其中。二是书香金川。继续开展“书香金川”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连续四年在全区各中小学生中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青少年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长。三是翰墨金川。依托金川区文化馆,结合传统节日,每年组织开展送书画、送春联等文化活动,参与群众2万多人次。自2014年以来连续四年组织域内文化名人名家举办了“金川画家画金川”系列活动,创作出了400余幅富有金川文化特色的书画作品并进行展出。四是古韵金川。依托金川区博物馆,每年以“文化遗产日”为契机,组织在校师生、部队官兵、机关干部职工及广大人民群众走进博物馆,品味独特的沙井文化历史。
(三)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传承体系不断健全。金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项,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7人成功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立了3所非遗传习所。自2014年起连续3年举办了“抹不去的美丽乡愁”“金川区民间民俗作品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展览活动,为推动和发扬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四)大力健全机制,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不断壮大。近年来金川区出台扶持、鼓励文化民营企业在准入、财税、用地、融资、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科技、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骨干文化企业和园区。
二、影响金川区基层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设施管理不到位,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单一。近年来,金川区高标建成了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民生工程,由于后续人员配备、组织管理不到位,造成已建成基层文化服务设施闲置,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单一,主要集中在各种节庆日、活动日,组织开展的“文化、电影、文艺演出”下乡活动也仅到个别乡村,活动开展不能辐射各村。
(二)文化产业发展意识淡薄,品牌不够突出。金川区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对如何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思路,受地域、人口因素影响,新兴文化业态尚未兴起,缺乏文化品牌的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经营,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三)人才匮乏,基层队伍不能完全适应文化工作需要。金川区乡镇文化工作者队伍不稳、素质不一、人才匮乏,后备力量不足。村文化活动室大多为兼职文化专干,大部分时间被安排从事其他工作,没有时间和经费保障组织文化活动。
三、推动金川区基层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提升品牌活动知名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挖掘和发现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精髓,创作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文化,提升金川知名度,为建设“文化强区”打下坚实的基础。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狠抓文艺创作,每年邀请一批境内外文化名人和文艺爱好者到金川采风,奖励和扶持突出金川地域特色、体现金川文化精神、提升金川知名度以及反映金川重大题材、人文景观、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等主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重的文艺精品。力争每年推出一批反映金川特色、展现地方风貌的优秀文化产品,掀起金川文化热潮。
(二)突出金川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一是以金川区农耕文化为主体,充分利用陈家沟、三角城、古城、新华等特色村的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农耕文明资源,着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文化体验、种植体验以及科普示范等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通过薰衣草、琉璃苣、向日葵、油菜花等花草植物的规模化种植,建立科研、生产、加工、商贸、观光、娱乐、文化、度假、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区,形成富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品牌;二是以民俗文化为主体,加强金川小曲、刺绣、制毡、剪纸、根雕、金川刻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依托丰富的民间手工技艺资源,建立一批集创意研发、生产销售、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集散区,开发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大众艺术品”,凸显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三)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培养基层文化能人。一是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专干,有计划地组织基层文化骨干进行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逐步培养、造就出一支懂文艺、有专长、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队伍,适应和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是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项目,以农村文化志愿者为着力点,撬动示范村文化活动常态化和专业化,盘活农村文化一潭死水的局面。
(作者单位:金川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