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让学生看见太阳

2018-12-29 00:00:00成尚荣
中小学班主任 2018年6期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说过太阳神和众神的信使埃利斯的故事。

故事如下:正当地球的表面还只是平坦、整齐的花岗岩,生命的种子还不曾形成之时,一天早上,太阳升起了。众神的信使埃利斯接受了朱诺委派的差事,一路飞来。埃利斯一边急匆匆地赶路,一边大声地向太阳喊道:“你这么勤快干吗?又没有眼睛要看你,也不需要照射、鸣响门农的柱子。”太阳回应说:“但我是太阳啊,我升起来只是因为我是太阳。别人看不看得见我,那是他们的事情。”

叔本华讲的是一个神话故事,使用的是隐喻。喻义特别深刻与精彩的是太阳的回答。是啊,太阳的任务不是让别人看见它,只因它是太阳,所以升起,照耀是太阳的天职,至于看不看得见,那是别人的事情。由此,我自然地想到了课程。在教育的宇宙里,课程好比太阳,它的任务是呈现给教师与学生,教师和学生能不能看得见它,有没有发现它,那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事情。

由此,我们应该确信课程的任务和课程改革的任务是,班主任教师带领学生去对课程进行探究,从课程中发现什么,进而在课程的学习中成为人,即加速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使其在课程中站立起来。这一主动看见太阳的过程叫什么?叫课程育人。正因如此,我国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课程改革的根本方向,更是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立德树人,对班主任课程育人提出了更高、更明晰的要求。

“课程育人、立德树人”促使课程、教育发生了重大的转向,从单纯的知识传授、简单的分数获得以及升学率的比拼中摆脱出来,转向真正地育人。也就是说,课程、教学的一切核心是培育人,不能止于知识的获得、分数的提高和升学率的增加,而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kvBkig25JAXxhyX2F4VzsA==其实,这一转向是回归,因为这样的任务、这样的核心原本就是课程、教学的本义与宗旨。同时,在这一讨论中,还隐藏着另外的意思:课程育人离不开知识的学习,问题在于从知识的深处还能够发现什么、获得什么。费尔默说:“如果教师只是让一名儿童翻转1000块石头,那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还要使儿童从石头中看到更多的东西,让这些石头激起儿童对这个世界的历史的兴趣,激起儿童了解水、大气、土壤和岩石的进化过程的兴趣,并引导儿童窥探这些东西背后的更深层的意义。”

那么,班主任课程育人,究竟用什么育人,怎么育人?

其一,课程育人,应是价值育人。谈论价值必定讨论理想,在理想的照耀下,价值才能从事实中生长起来。课程价值,就是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植起民族魂、中国根,挺起民族脊梁,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句口号,这一切都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

其二,课程育人,应是道德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本色与底色就是伦理道德,正如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即无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非人也,就无仁义理智。课程首先是道德课程和道德课堂。

其三,课程育人,应是综合育人。人本是一个整体,世界也是一个整体,由完整的课程带领人走向真实复杂的情境,走向世界,拥抱自然和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完整的儿童。同时,综合的实质是跨界学习,跨界学习可以拓开学生的胸怀与眼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此,班主任课程育人说到底就是用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去追赶太阳、去发现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