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琼, 余 华, 杨倩蓉
(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人数高达1 600万,与精神疾病和行为障碍相关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首位[1]。精神科护士是一群工作复杂、高风险且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的群体,而在我国1 124家精神卫生机构中,多数医院仍存在精神科护士配备严重不足,精神科专科护士严重缺乏,远远达不到精神科应有的1∶0.4的床护比[2]。《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争取到 2015 年,要在全国建立 5 个国家级精神护理专业培训基地[3]。国家对精神卫生事业的逐渐关注预示着精神科专科护理的广阔发展前景。云南省目前关于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的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通过调查云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的培训需求,旨在培养出一批符合该省省情的精神科专科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采用整体抽样法,选取参加云南省《精神疾病护理与精神科急危事件的应对技能及专科护士培训学习班》的学员36位,分别来自云南省12所不同单位。
结合云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的发展情况,查阅和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问卷[4-6],设计本此调查问卷。此次问卷共包括3个模块:①学员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医院类型、医院级别、学历、职称、职务、现岗位工作内容以及既往参加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情况。②培训内容的需求,包括9个理论培训条目和9个临床技能培训条目。每个条目使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为“完全不需要”、“比较不需要”、“稍微需要”、“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从低到高分别赋值1~5分,分值越高,表示其需求越大。③培训形式需求调查。
此次调查问卷由研究者现场发放并收回,最终发放36份,回收3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此次调查的36名学员中男4名,女32名;年龄25~45岁,平均(32.66±4.82)岁;工作年限:<5年5名,5~10年16名,11~15年10名,>15年5名;医院类型:综合医院27名,精神病专科医院9名;医院级别:省级24名,市级7名,区/县级5名;学历:大专及以下15名,本科19名,研究生及以上2名;职称:护士5名,护师24名,主管护师及以上7名;现岗位工作内容:普通护理工作16名,参与护理教学18名,承担护理查房或会诊2名;既往参加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情况:从未参加过院外培训19名,参加过市级培训11名,参加过省县级培训6名。
在理论培训需求方面,与精神病患者接触及沟通技巧培训,精神科疾病病情观察方法,精神科危机预防、识别与处理的评分较高;在临床技能培训需求方面,参与护理部和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精神科抢救仪器的应用,精神科新技术、新业务的评分较高。见表1。
表1 学员对理论培训和临床技能培训的需求 分
学员更倾向于理论与实践同时开展的培训安排,案例分析法、课堂讲授法、情境模拟法、和临床陪带的综合授课形式,半天实习+半天授课、到专科医院进修的实践模式,3个月的培训周期,精神科护理专家的培养师资力量以及理论+操作的考核形式。见表2。
表2 学员对培训形式的需求[n(%)]
医学科技的发展以及护理事业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使得专科护理逐渐得到重视,在我国多项政策中均有体现。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专门、特殊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即专科护士具有高于一般护理知识和操作的高质量护理特长和临床护理技术,国外多数对专科护士的学历要求为硕士或博士[7]。我国精神科护理起步较晚,在培训以及管理、教育等方面均不成熟,尚未形成体系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探索[8-9]。目前,我国在很多省份陆续开展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以及建立培训基地,旨在提高精神科护士的专业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医疗护理水平与国外甚至我国其他发达城市相比较为薄弱。有研究[10]表明,云南省精神卫生资源以及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精神科疾病患者的特殊性对精神科护士的专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借鉴国外、省外较为成熟的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模式,以及制定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本土化培训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本研究发现,参与培训的学员对专科培训均表现为强烈需求,说明这些学员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专科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这对于精神科专科护理的发展极其关键。但就其基本资料可以看出,参与培训的学员大多来自云南省医疗水平较高的省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且很少参加类似的专科护士培训班。原因可能在于各市、县的精神科护士培训意识不强,对专科护理的认识不到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培训学员的资质不算高,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专科护士需要“专且精”的素质,这就要求其在专业领域有充足的临床经验以及扎实的精神科专业知识。我国全国统一职称考试涉及内、外、妇、儿等专科科目,但缺乏精神科护理学,导致精神科护士在此环节便缺乏专科性,不利于精神科专科护理的发展[11]。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导医学院校护理学院根据专科特点设置专业课程,比如精神科护理专科知识学习以及临床实践课程等,在教育阶段培养专业型人才;其次,借鉴香港、台湾以及泰国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制定适合本省省情的机制,从根本上提高专科护士素质;最后,加大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相对落后地区,提升培训意识,尽可能使每个地方的护士都有培训的机会,从而平衡地州间差异。
专科护士培训的目的是通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训,以提高护士自身的专业能力[12]。因此,在确定培训内容之前需对精神科专科护士的工作内容充分了解,针对性制定理论及实践培训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培训需求方面,本研究发现精神科专科护士对与精神病患者接触及沟通技巧培训,精神科疾病病情观察方法及精神科危机预防、识别和处理的需求较高。这是因为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使得护士更加需要注重沟通技巧以及精神科疾病危机的识别、处理和预防。而对护理研究性论文写作能力与技巧培养的需求较低,考虑与该护士群体的平均学历水平不高,在科研方面的意识和欲望不高有关。在临床技能培训需求中,参与护理部和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精神科抢救仪器的应用及精神科新技术、新业务学习需求较高,这可能是因为护士希望走向护理管理岗位,进行有指导临床实践的项目 。2013年《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国家不仅强调了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基本工作及职责,在专科知识、人文能力、科研和教学能力方面均提出要求[13]。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加强各方面的内容,尽可能选择精神科优秀医生及护理专家进行培训,让学员充分了解精神科护理前沿,增加兴趣内容,从而全面提升其专科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学员希望理论与实践同时开展,授课方式更偏向于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和临床带教,这是因为我国传统教学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且讲授法易于操作,能够在短时间内输送大量知识,而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更容易掌握临床疾病特点,使学员身临其境,充分开动脑筋,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课堂氛围较活跃。因此,授课教师不能局限于讲授知识,应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对于实践模式,更偏向于到专科医院进行半天理论学习和半天临床实践,这样能够学到更加专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各科室护理人员的缺乏,大量人员离岗参加长期培训不太现实,但短期培训无法达到培养的目的。因此,在培训周期安排方面,3个月相对是比较能被接受的周期。在培养师资力量方面,77.78%的学员选择精神科护理专家,同时培训过程中也应重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了解我省省情以及学员需求,有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特色性的培训模式,为提高我省精神科专科护士的培训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精神科专科护士,储备更多优质精神科专科护士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