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式互查在护士给药查对习惯培养中的应用

2018-12-29 01:31胡向荣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18年11期
关键词:落实率科室环节

胡向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肾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30)

查对制度是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及药品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目的是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1]。查对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对护理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查对制度包括医嘱查对,给药查对、处置查对,手术患者查对,输血查对,供应室物品查对,饮食查对等方面,它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是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安全给药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基础,在护士给药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查对环节,如果某一环节未做到位,则可能导致给药错误或隐患事件的发生[2-3]。培养护士良好的查对习惯是安全给药的前提,为此,科室根据给药过程中的关键查对环节制作了清单,由护士在执行给药操作中根据清单进行互查,督促给药查对习惯的培养,取得良好效果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科室护士共20人,年龄22~45岁,平均(28.80±6.34)岁;职称:护士6人,护师9人,主管护师5人。学历:本科19人,研究生1人。

1.2 方法

2017年6月科室护士长根据护理查对制度,对给药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关键节点进行整理并制作了“给药查对清单”,清单包含8个条目:医嘱双人查对、摆药/配药双人查对、操作时携带医嘱执行单、核查患者身份使用开放式提问、使用2种以上的方法核对患者信息,使用PDA扫描患者腕带、操作前中后完整查对、患者有疑问时查询解答。

将“给药查对清单”发放给科室护士,同一医疗组2名责任护士在每天给药操作时使用该清单进行相互检查。互查前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规范的查对方法和查对中的注意事项,互查过程中科室护士长及质控员督查指导,每周对互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使用该清单对全科护士给药操作中的查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共检查89例次,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摆药/配药的双人查对、开放式提问、使用2种以上的方法核对患者信息等环节。针对上述问题,于2017年7月—8月组织全科护士使用“给药查对清单”进行为期21 d的给药过程中查对落实工作的相互检查。护士按照清单互查21 d后,由科室护士长和质控员再进行查对落实情况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互查前后给药查对落实率,共检查116例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互查前护士摆药/配药的双人查对落实率22.47%,互查后95.69%,核查患者身份使用开放式提问落实率互查前后分别为89.89%和98.28%,2种以上的方法核对患者身份互查前后的落实率分别为79.78%和97.41%,查对落实率均有明显上升,其他条目也有不同程度改善,见表1。提示通过使用清单进行给药操作中的互查,能够培养护士良好的查对习惯,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风险。

表1 清单式互查应用前后各查对环节落实比较[n(%)]

3 讨论

临床给药过程中存在很多查对环节,由于护士工作繁忙,对查对工作的不重视会导致某些查对环节的漏执行或查对流于形式[4-5]。本研究中,摆药和配药者的双人查对落实率互查实施前仅为22.47%,护士认为再找另一个人参与查对比较费时,就容易省略双人查对的步骤;核对患者信息时开放式提问也存在未规范执行的情况,互查前落实率89.89% ,护士凭主观臆断行事,觉得自己清楚患者情况不需要查对,或是觉得每次给药时都询问患者姓名容易造成患者厌烦和对护士不信任的情绪,所以在操作时未核对患者姓名或只是反问患者姓名,起不到真正查对患者信息的目的,造成药物用错对象的隐患发生[6]。在使用2种以上的方法查对患者信息的环节中,很多护士都未查对患者住院号或者查对了但只是流于形式,落实率为79.78%,这个环节查对未落实到位也容易造成药物未用到正确患者身上的情况发生。因为住院号是患者住院期间最重要的身份识别标志,每个患者住院号都不相同,避免了同名同姓引起的给药错误,所以核对住院号是查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7-8]。

科室在21 d互查过程中,每周组织全体护士进行讨论,每位护士提出在检查他人操作时发现的查对不规范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比如在开放式提问环节,护士可以跟患者说:“您能报一下您的姓名吗?”或者是“您能再告诉我您的名字吗?我们来查对一下”,代替“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这种生硬的提问;在2种以上方式查对患者信息时,规定至少核对住院号及姓名这2项等。具体明确的改进措施规范了给药过程中的查对流程,确保查对有效落实。

查对清单的应用能督促护士学习掌握给药过程中需要重点查对的环节,参与科室质量管理[9-10]。护士在进行互查前都要熟悉清单的条目内容,通过对这些条目的学习能使检查者首先掌握规范的查对流程,强化自身的查对意识,修正自己的查对行为。每个护士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即是检查者也是被检查者,检查别人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质控能力[11]。

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使护士执行查对制度就跟吃饭穿衣一样形成下意识的行为、形成固定思维[12-13]。习惯养成的第一阶段是第1~7 天,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护士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去按照规范的查对流程执行给药操作,她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但仍然要强迫自己按照规范去做,克服以前不查对或查对不仔细的坏习惯。第二个阶段是第8~14 天,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护士已经觉得比第一阶段要自然了,但是一不留意,还会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因此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第三个阶段是第15~21 天,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刻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这个阶段,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个习惯已成为工作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的发挥作用,使规范的查对形成下意识的行为。21 d的相互检查,实际上就是提醒护士反复刻意去培养查对习惯的过程,习惯成自然以后,规范的查对就变成了给药操作中的必然组成部分[14]。

互查比自查更容易发现问题,这是因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寻找自己错误等于否定自己,大脑会将此认定为一种攻击。因此,自查往往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自我环境惯性所致,人的大脑会对未知的东西产生更高的敏感性,已知的环境被认定为安全后,将不会投入过多精力去观察,所以在检查他人工作时更容易发现一些自查时发现不了的问题[15]。再则帮助别人纠错还可以以让自己产生成就感,心理上会有获取的期望,在互查时也就更加认真细致,通过发现问题来显示自己对流程的熟悉,获得他人的肯定、赞扬、尊重等。而探究别人领域的好奇心也会促使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检查别人的工作,从而发现更多问题。

查对制度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一,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都起着重要作用[16]。它渗透在医疗机构每一位医务人员每一天的工作中,只有严格遵守查对制度,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安全。临床工作中确实存在着给药过程中查对不规范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给药错误的发生。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医院采用给药查对清单来规范护士给药过程中的查对行为。清单式管理能有效反映科学的护理工作流程和方法,是降低护理风险的有效手段[17]。查对清单重点突出,简单易行,护士使用清单互查促进了她们对查对重点环节的掌握和给药过程中查对习惯的培养。护士养成良好的查对习惯对规范给药操作,减少因为查对导致的给药错误发生都有积极作用[18]。同时,查对习惯养成后护士在给药过程中会形成下意识的查对行为,不需要在操作中刻意提醒自己查对或依赖他人督导落实,使操作流程更规范顺畅,为查对制度的落实垫定了坚实基础,为安全给药提供了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落实率科室环节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应用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品管圈在提高多重耐药菌患者防控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
爱紧张的猫大夫
精神科利用品管圈提高责任制护理的落实率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落实率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