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连牙
摘要:非典型猪瘟具有慢性、隐性等特点,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对该疫病的诊断要点与防控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以期降低该疫病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非典型猪瘟;诊断;防治措施
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生会给养猪业造成重创。随着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制与应用,猪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年来国内猪瘟又有抬头趋势,大多为非典型猪瘟,给防治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为此,本文主要探讨非典型猪瘟的诊治与防控要点,以供参考。
1病原与临床症状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非典型猪瘟是由低毒力猪瘟病毒所引起的,包括慢性HC与迟发性HC。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但病程会明显延长。其中,新生仔猪的感染率与死亡率较高,大猪通常可耐过。母猪表现为繁殖障碍,包括不孕、流产、木乃伊胎、死胎、产弱仔胎。新生仔猪出生后会陆续发病,通常在2~5d内死亡。
2病理学变化
病检大多显示没有典型的肾脏、膀胱小点出血等病变,极少发现有大理石状淋巴结病变或脾出血性梗死等典型特点。偶尔可发现淋巴结水肿或存在点状出血。大肠回盲瓣、脾脏、胃、胆囊等病变部位特征比较明显。大部分病猪的扁桃体均会发生一定变化,轻者充血水肿,病程超过5d的一般会出现溃疡、坏死、化脓等症状。切片镜检观察不到扁桃腺结构,可见存在很多白细胞浸润与组织坏死。在盲肠与回肠交界部位有时可见少数雏形溃疡,病程稍长的可发现纽扣状溃疡。
3诊断方法
根据病猪临床表现与病理解剖结果很难进行准确诊断。此时,可通过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技术、间接血凝试验、RT-PCR检测来诊断。
4防控对策
4.1紧急预防接种
一旦发现有慢性或非典型猪瘟发生,首先要淘汰有流产、死胎等症状的母猪。然后,用猪瘟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疑似病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5头份大剂量注射1次。对健康良好的假定健康猪,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0头份注射1次,或选用猪瘟脾苗2头份注射1次。对全部发病的哺乳仔猪接种大剂量的猪瘟疫苗,12~15头份。对病情严重的仔猪予以淘汰。
4.2治疗药物
在发病期间,可运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肌內注射,0.1~0.2mL/(kg·bw),1次/d,连用3次。同时,将黄连解毒散0.25kg拌入100kg饲料饲喂,以提高猪群免疫力。
4.3分析传染来源
封锁隔离病猪场,将病死猪集中焚烧后深埋。对僵猪予以淘汰,对可疑病猪就地隔离数日。用消毒剂每天对猪舍与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4.4调整免疫程序
对出现慢性或非典型猪瘟的猪场,可利用超前免疫与超量免疫的方法对仔猪进行免疫。仔猪一出生马上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头份。2个月大时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进行超量免疫,4~15头份。种猪在配种前15d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隔半年对猪场全部种猪接种1次猪瘟兔化弱毒苗。此外,要重视疫苗管理,选购合格的疫苗,加强疫苗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的冷链建设,严格按规范进行免疫操作。
4.5科学饲养管理
对母猪要饲喂全价饲料,以保证充足的营养。对怀孕母猪不要追赶或鞭打,避免碰撞挤压而引起应激反应。合理配制饲料,加强营养管理,不能喂霉变饲料,提供干净饮水。同时,制定健全的卫生消毒管理方案。定期对猪圈与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圈舍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猪场要遵循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有助于防控猪群疫病的发生。
5总结
总之,非典型猪瘟的发生与饲养环境、饲料营养、管理应激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加强日常管理,尽量改善和优化上述条件,提高生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与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