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位女性角色看中国近现代歌剧中女性成长历程

2018-12-28 10:51王也平
艺术评鉴 2018年14期
关键词:女性歌剧民族

王也平

摘要: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音乐戏剧样式,在歌剧艺术中,人物是构成戏剧冲突的基础,也是形象的出发点。本文以三位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三部歌剧中女性角色为切入点,分析中国近现代歌剧中女性成长历程,从而捋清人物塑造的发展脉络,探讨歌剧中女性角色塑造的时代性以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歌剧 女性 近现代 民族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158-02

近现代的中国民族歌剧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不断改革创新,最后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不乏对女性深入、细腻、完美刻画和诠释的歌剧。如《白毛女》《江姐》《伤逝》《悲怆的黎明》《原野》《运河谣》《再别康桥》等,其女性角色都是令人同情、同赞、同爱的形象。歌剧作品的主题情节、中心思想、语言都是依赖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产生、存在、发展、升华。彭丽媛在接受《人民音乐杂志》采访时以她多年来饰演众多主要角色的经验总结说到:“塑造人物要有时代特征,脱离时代就不能让观众感受到生活于旧中国底层的女孩子的苦难,对阶级压迫也就不会有深切的理解和真实触动。艺术形象不脱离实际,才真实可信”。所以从这些歌剧女性角色形象中,我们不仅看到历史长河背景下的中国女性受到长期内外压迫以后奋起反抗的觉醒与勇气,看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吃苦耐劳,忠心爱国的决心,还看到她们勇于冲破封建礼教制度,争取女性尊严、女权自由和人性自由的气魄和意识。本文主要以《白毛女》中的喜儿,《伤逝》中的子君,《悲怆的黎明》中的林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歌剧中女性形象在不同时代变迁过程中的研究,探索中国近现代歌剧中女性角色塑造的线索。

一、《白毛女》中喜儿的形象分析

《白毛女》是抗战末期1945年由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们创作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歌剧,是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是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全剧描写了1935年华北农村,处于“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便成人”的背景主题下,喜儿作为农村妇女的代表形象,由于社会地位低下,没有文化知识,而饱受贫苦生活的摧残。一首《北风吹》刻画了喜儿盼望过年,爹爹能早日回家的欣喜和迫切心情。“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爹出门躲帐整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这一唱段揭示了旧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塑造了喜儿涉世未深仍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清纯可爱形象。接着恶霸地主黄世仁看上喜儿,逼死佃户杨白劳,企图将其霸占,并对其百般凌辱,直至家破人亡,无家可归。《我要活》唱段中融入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的音调,着重刻画喜儿反抗斗争意识的觉醒,对不平等社会的愤慨。后来无奈被逼逃进深山多年,原本乌黑的头发全白变成“白毛仙姑”,依靠顽强的求生意识和强烈的复仇愿望坚强的活了下来。直至1938年抗战爆发后该地区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斗倒以黄世仁为代表的地主恶霸,喜儿才最终获得解放。《白毛女》的故事情节以喜儿的悲惨境遇为主线,文艺工作者们精心构思,利用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巧妙设计了强烈的戏剧冲突。以喜儿为代表是旧中国千千万万个旧制度下受压迫的女性中的一个,凸显了当时阶级斗争的主要矛盾和拥护共产党的主题。由于身处旧社会封建制度的压迫之下喜儿,是旧时代农村女性角色的典型代表,所以该角色与后俩部歌剧女主角相比显得较为软弱、缺乏独立性和革命斗争意识。

二、《伤逝》中子君的形象分析

《伤逝》是施光南先生于1981改革开放初期为纪念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全篇以涓生的回忆和手记的方式展示。该剧描述了男女主角勇于冲破封建势力牢笼的爱情悲剧,然而他们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鲁迅先生提出了社会解放是个人解放、婚姻解放的前提。故事里的女主角子君是一个受过初级文化教育,在接受着五四运动带来的新思潮、新生活的影响下,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开始萌芽的小知识分子。她青春活力、天真纯洁,深深地吸引了在动荡、黑暗冰冷时代,一个才华无处施展的男主角涓生。当暮春之际俩人共筑爱巢的时候,子君在旧制度礼教思想束缚与生活琐事的纠缠等隐性条件影响下,沦为涓生眼里固步自封、庸俗无趣的人,直至婚姻的破裂。《风萧瑟》就是子君情感的一个爆发点,也是《伤逝》中最具代表的咏叹调之一。子君和涓生短暂的幸福生活犹如泡沫很快破灭:涓生被解雇,失去经济来源,子君只能靠变卖首饰衣物维持简单的生计。昔日天真烂漫的子君,面对社会的冷眼和嘲讽,她不明白自己追求爱情和幸福有什么错,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遭到社会的指责,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冲破封建势力勇敢行为到头来换得的只是盲目的牺牲,不明白为什么生活的道路会有如此多的艰辛坎坷,她只有面对秋风和落叶倾诉心中的苦涩、迷茫,和苦苦地思索。不难看出,《伤逝》中的女性角色有文化,温柔,且不失勇敢地、为了爱而坚定地追求自我,已显示出独立、革命意识的逐渐觉醒。

三、《悲怆的黎明》中林梅的形象分析

《悲怆的黎明》是由孔远、关峡自1997到2001年间创作的抒情悲剧风格的民族歌剧。故事述说了新中国诞生前夕,一群以林梅为代表的青年学生在“跳吧,跳吧”的歌声中跳舞嬉戏,一起憧憬着未来,建设美好的家园的青年学生。随即田原的一封母亲英勇牺牲的家书的消息,将气氛降到冰点,学生们所深深触动,而幡然醒悟:国家需要他们去奔赴战场,取得最终的胜利。林梅此時柔情安慰田原并勇敢表达爱意。同时,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刻,林梅毅然放弃前往苏联深造的机会,与恋人田原携手参军,为新中国而战,吟唱了一首血与火、生与死之歌。随后,在一场激烈战斗中,田原和伤员选择英勇牺牲来掩护林梅和未受伤的战士突出重围。而后,面对恋人田原壮烈牺牲,林梅将爱深藏于心,坚定追求二人共同的信念、理想。此时身为革命战士的她,坚强无畏。五十年后,林梅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年学者,步履蹒跚地捧着鲜花,来墓前看望英勇就义的田原,并唱起了经典咏叹调《你不会孤单》,追溯往昔的回忆和对恋人忠贞不渝的爱。在生死交错的时空里,她与老友思明、年轻的田原、白云聚在一起,唱起了四重唱《拥抱着美好的明天》。剧中女主人公林梅跨越了青年学生、革命战士、老年学者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物形象,在唱法上借鉴了西洋歌剧中的美声唱法,分别用不同音色来表现不同形象特征,推动剧情发展。《悲怆的黎明》中的女性角色林梅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新时代女性,成熟、理性,具有强烈的革命和独立意识。

《白毛女》中的喜儿和《伤逝》中的子君在身处20-30年代旧社会封建制度的压迫之下,不同的生活家庭背景,人物表现的性格不同,一个是农村生活的女孩,面对压迫相对软弱、缺乏独立精神、革命斗争意识,躲进深山数年成为“白毛仙姑”最后被救赎。一个是接受了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对成熟、独立、敢于斗争、勇敢追求爱,却还是无法摆脱旧制度的束缚,而成为牺牲品。在《悲怆的黎明》中林梅是有理想的新时代女性的代表,有文化、温柔不失刚毅、对未来充满遐想,是一位独立且具有革命斗争意识的新时代女性。

四、结语

从《白毛女》《伤逝》《悲怆的黎明》等近现代歌剧中,女性形象的逐渐丰满,塑造的有血有肉,以一个逐渐独立、具有革命意识的群体姿态登上歌剧舞台。大多数都是以一个备受封建势力压迫的传统女性,经历了旧制度的压迫、旧制度礼教的束缚、抗战的艰辛,时代主题的转变使得这些女性角色由家庭繁琐的生活转向对革命斗争的支持,这种独立、尊严和革命意识的觉醒,符合新时代社会提倡男女自由平等,女性追求人权自由、独立的主题。女性角色形象也变得更为丰富、开放、包容、多变,同时也折射出中国歌剧艺术不断前行,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艺术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张聪慧.中国歌剧典型女性形象及其演唱风格[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朱泓阳.对民族歌剧《白毛女》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唱段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刘爱珍.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探析[D].开封:河南大学,2008年.

[4]彭丽媛.我和喜儿[J].人民音乐,2018,(04).

[5]石潇.论歌剧《悲怆的黎明》女主角的艺术形象与唱段分析[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6]李巍.从女性形象的转变看中国歌剧艺术视角的变迁[J].歌剧,2011,(04).

猜你喜欢
女性歌剧民族
MINORITY REPORT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歌剧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