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2018-12-28 10:44丁元林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富兰克林雷暴自然段

丁元林

概括段意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新课标在不同的学段都指出了关于理清脉络、感知课文内容的要求——如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虽不提“分段概括段意”这样明显的字眼,但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事件的梗概这样的要求仍然存在,只是比以前的要求降低了一些、灵活了一些、更契合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因此,苏教版五上《天火之谜》一课中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目——

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 _________ ;第二段(第2至第5自然段): _________ ;第三段(第6自然段): _________ 。

这样的练习,我们平时的检测与评价中经常遇到,那么如何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呢?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份教案——让学生学会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步,明确概念——选用不是抄用,注意有的语句是可以直接抄的,有的则需要适当的修改、组合。这个环节学生都能知晓选用需要适当的修改加工,但是具体怎么做仍然是一团乱麻。

师:读课文有关键词句,练习题目中也有关键字眼“选用课文的语句”,圈画出“选用”,选用不是抄用,注意有的是可以直接抄的,有的则需要适当的修改、组合。

第二步,发现位置——以概括第1自然段段意为例,发现选用语句的特质——它所处的关键位置及重要作用。学生发现了选用的语句在开头——引起下文,中间——承上启下,结尾——总结上文这样特殊的作用。但是就这一点,我觉得有点瑕疵,因为在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语句的关键位置时,我忽略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个中间要素,整个教学环节显得生硬机械。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段,你准备选用哪句话?第一段(第1自然段):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为什么选用它?结合上文,看看它在这段话中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第三步,选用语句——借助选用语句的特殊位置,寻找概括第二段时需要选用的语句。学生几乎都能找到这几个句子——“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但是怎样加工修改呢?

师:注意选用语句的这些特殊位置,看看概括第二段(第2至第5自然段)的段意,浏览第二段,你能否找到适合选用的语句来?试着去找一找。

(学生汇报后出示)

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师: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师:“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第四步,修改组合——小组合作讨论选用关键的信息修改组合,概括第二段的段意。学生在写这段段意的时候,发现了有些信息不够简洁要去掉,有些要点是不能省去的,于是又发现了概括段意时,简洁而不失要点的基本要求。这是在分段实践中获得的,来得真切与透彻。

师:下面就让我们从这些语句中选用关键的信息,修改组合,概括第二段的段意。小组四人合作:2至4号同学互相讨论,1号同学认真倾听,将三人讨论的段意记录在纸条上,待会我们一起来展示分享。(投影后再修改)

预设:

①“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这句话交代了实验的结果,如果把事情的经过概括进去,就更好了,誰来试试?(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② 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没讲清楚是什么谜团,如何解开的?谁能改一下?(天火之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用“风筝实验”解开)

③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决定”表示实验还没有进行,概括的时候最好拿掉,这样段意才全面。(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

师:抓住关键句概括段意,我们需要对句子内容稍做修改,把过程讲清楚,这样的段意才比较完整。

第五步,顺应思路——读课题,联系上下文顺应作者的写作思路,寻找最佳的概括方式。读完课题,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段先交待这个谜是什么?第二段再写怎么解开这个谜?第三段最后写解开这个谜之后的用途。这是一个完整的写作思路,概括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这是锦上添花的概括技巧,学生豁然开朗,发现了这一巧妙的概括方法。

师:概括段意要做到准确而不失简洁,我们来研究课题,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先交待这个谜是什么,再写怎么解开这个谜,最后写解开这个谜之后的用途。(最终出示)讨论的结果——第二段(第2至第5自然段): 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概括段意要注意三点:

① 借助选用,不是抄用。

② 选用的语句往往在特殊的位置,起到引起下文、总结上文或者过渡的作用。

③ 概括要做到要点准确而不失简洁,要联系上下文,顺应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六步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概括段意所选用的语句其实分布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它们或是总结上文,或是引起下文,或是承上启下,正是这些语句串联起了整篇文章。作为高年级学生,我们要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弄清文章的叙述结构。

(出示)概括段意所有选用的语句——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一部分的结尾)

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第二部分的开头)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第二部分的中间)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第二部分的结尾)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第三部分的开头)

综上所述,学生在通过分段理清脉络这一环节中,经历了概念的认识、自主的发现、智慧的找寻、激烈的讨论、意外的收获、文本的回归这样几个阶段,这是实实在在的言语实践和方法训练。若要留个问题作为结语,我想说就这篇文章第一课时的语文教学价值,我更倾向于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这种方法性知识的训练。

选用重在选和用,如何选,如何用,这就是学生的学习点和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选是迷离的,选什么、怎么选、在哪选、选到什么程度等这些都是选的学问。创新之举中明确概念、发现位置、顺应思路都是具体的抓手,这样你能以最短的时间找到选的语句,问题在于如何去用?这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经历修改组合的过程,学生的思路、作者的思路、编者的思路,三者应该在一个平面上,言语实践之花才能绽放。

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这是学生最基础的言语实践活动,在初读文章之后,学生在原有语言认知的基础上,对新的语言文字产生了认知和对话,从而进行了有创造性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领会了选用的内涵与精髓,也知道了概括的本质就是语言的组合与加工,这就是言语实践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猜你喜欢
富兰克林雷暴自然段
新德里雷暴
秋天
灵魂歌后艾瑞莎·富兰克林离世
阜新地区雷暴活动特点研究
广西富川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美国富兰克林兵工厂F17—L半自动步枪
美丽的秋天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印刷工富兰克林
罗甸县近50a雷暴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