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对内热针治疗患者PG、IL-6、IL-8、TNF-α因子的影响

2018-12-28 03:07于俊芳金俊邹伟伟龚桢玉林吉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4期
关键词:芬酯比洛内热

于俊芳 金俊 邹伟伟 龚桢玉 林吉力

内热针在肌肉软组织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方面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地位, 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等优势, 患者易于接受,但在进针过程中, 患者需忍受较大疼痛, 因此为降低患者的痛苦, 临床还须复合一定的镇痛药[1]。在内热针治疗过程中,应用氟比洛芬酯在国内外尚没有被报道过[2]。因此,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氟比洛芬酯对内热针治疗患者PG、IL-6、IL-8及TNF-α的影响, 特选取在本院进行枕颈肩内热针治疗的150例患者, 收集、分析相关资料, 现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枕颈肩内热针治疗的患者1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组、K1组、K2组, 每组50例。N组患者年龄40~60岁, 平均年龄(50.23±3.42)岁;内热针治疗针数40~60针, 平均针数(50.11±3.37)针。K1组患者年龄40~59岁, 平均年龄(50.06±3.36)岁;内热针治疗针数41~60针, 平均针数(50.66±3.32)针。K2组患者年龄41~60岁, 平均年龄(50.38±3.21)岁;内热针治疗针数40~59针, 平均针数(50.35±3.45)针。三组患者的年龄、针数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开放静脉通路, 给予心电图、脉搏、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常规监测。N组:在治疗前15 min,给予患者舒芬太尼0.4μg/kg;K1组:在N组基础上, 在治疗前30 min, 给予患者氟比洛芬酯1 mg/kg;K2组:在治疗前30 min, 给予患者氟比洛芬酯1 mg/kg, 并在治疗前15 min, 给予患者舒芬太尼0.1 μg/kg。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患者的一般指标及特异性指标。一般指标主要包括内热针T1、T2、T3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等)发生情况。特异性指标主要包括血液中PG、IL-6、IL-8和TNF-α, 上述指标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特异性指标比较 T1时, N组、K1组、K2组的PG、IL-6、IL-8、TNF-α水平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T2 、T3时 , K1组、K2组的 PG、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N组, K1组的PG、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K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三组患者一般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组患者中发生恶心呕吐5例、头晕3例、嗜睡2例、呼吸抑制1例,K1组患者中发生恶心呕吐4例、头晕2例、嗜睡2例、呼吸抑制1例, K2组患者中发生恶心呕吐1例、头晕1例、嗜睡0例、呼吸抑制0例;K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2/50)显著低于K1组的18.0%(9/50)和N组的22.0%(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 、T2 、T3时, N组、K1组、K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 、T3时, K1组、K2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N组, K1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K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特异性指标比较( ±s)

表1 三组患者特异性指标比较( ±s)

注:与N组同时刻比较, aP<0.05;与K2组同时刻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PG(ng/ml)IL-6(ng/L)T1 T2 T3 T1 T2 T3 N 组 50 26.32±3.15 58.63±4.10 63.70±5.14 178.60±10.62 237.63±13.52 258.52±10.23 K1 组 50 26.43±3.16 37.09±4.03ab 45.12±5.60ab 178.73±11.35 205.55±13.77ab 214.62±10.20ab K2 组 50 26.41±3.02 42.52±4.06a 52.50±5.17a 178.70±11.37 219.52±12.92a 226.51±11.53a组别 例数 IL-8(ng/L) TNF-α(ng/ml)T1 T2 T3 T1 T2 T3 N 组 50 380.40±9.40 570.60±12.11 689.50±14.53 0.91±0.08 1.77±0.06 1.82±0.09 K1 组 50 380.08±9.71 469.02±12.22ab 581.20±15.04ab 0.94±0.09 1.19±0.05ab 1.27±0.07ab K2 组 50 381.42±9.83 516.58±13.03a 627.30±14.73a 0.92±0.04 1.46±0.07a 1.49±0.08a

表2 三组患者一般指标比较( ±s)

表2 三组患者一般指标比较( ±s)

注:与N组比较, aP<0.05;与K2组比较, b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平均动脉压(mm Hg) 心率(次/min)T1 T2 T3 T1 T2 T3 N 组 50 87.31±1.21 88.90±1.39 86.30±0.42 93.51±2.20 99.90±2.11 97.23±1.52 K1 组 50 86.93±1.43 88.18±2.60 86.60±1.31 94.20±1.50 99.32±1.22 96.95±1.30 K2 组 50 87.01±0.50 88.45±1.45 86.00±2.16 93.81±3.61 99.50±2.30 97.13±2.50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次/min) VAS评分(分)T1 T2 T3 T1 T2 T3 N 组 50 19.65±1.51 17.23±1.71 18.84±1.26 1.45±0.36 3.36±0.82 2.73±0.76 K1 组 50 19.80±1.35 16.93±1.36 18.39±1.34 1.48±0.35 2.23±0.61ab 2.09±0.30ab K2 组 50 19.73±1.64 17.08±1.54 18.61±1.56 1.47±0.43 2.64±0.70a 2.21±0.27a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内热针治疗复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降低患者的痛苦, 获得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氟比洛芬酯属于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具有靶向性、抗炎、止痛、解热作用持久、疗效明确等优势, 其镇痛机制主要通过外周、中枢作用等, 抑制环氧合酶以及外周和中枢的前列素生物合成, 来发挥镇痛效应, 与舒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相比, 用药后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 并且联合用药时, 加强其镇痛作用的同时, 还可以减少舒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剂量, 降低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3]。

综上所述, 对于行内热针治疗患者来说, 氟比洛芬酯可加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 减轻患者疼痛, 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且能够减少舒芬太尼的剂量, 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为临床内热针治疗患者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猜你喜欢
芬酯比洛内热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外出踏青排内热
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氟比洛芬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黄芪当归汤益气又补脾
基于PMV 模型和FCM算法的车内热舒适评估方法
内热针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