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华 吴婷婷
耐药性肺结核是指耐一种或者是多种抗结核药物的肺结核病人[1]。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 可以将其分为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结核病,主要发病原因为异烟肼、 链霉素等相关药物的滥用[2]。相关资料显示, 我国的肺结核患者中耐多药率为8.32%, 耐药率为0.68%, 成为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3]。由于该病治疗期间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因此, 使得治疗的过程当中用药时间长、治疗费用高, 疗效不理想。基于此, 为了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 本院对来院就诊的95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 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95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耐药性肺结核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患者男 27例, 女21例;年龄53~71岁 , 平均年龄 (54.8±5.4)岁 ;病程 1.6~3.9个月 , 平均病程(2.9±0.4)个月。对照组患者男28例, 女19例;年龄54~70 岁 , 平均年龄 (54.3±5.3)岁 ;病程 1.4~3.6 个月 , 平均病程(3.0±0.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确诊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口服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贵州神奇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553), 按体重10~20 mg/kg, 1 次/d;利福喷丁胶囊(无锡福祈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40012), 4 mg/kg, 1次/d;丙硫异烟胺肠溶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0704), 250 mg/次, 2~3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4408)治疗, 1~2片/d(0.1~0.2 g), 2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50015)治疗, 0.4 g(1片)/次, 1次/d。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机体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无相关临床症状;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有所改善, 各项指标均逐渐的恢复正常;无效:各症状无变化,甚至有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3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597,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251, 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耐药肺结核病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的致病原因为结核病不规范治疗、结核杆菌变异造成的[4,5]。在本次的研究当中, 本院针对患者疾病的特征, 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3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 可以有效的作用于NA 旋转酶A 亚单位部位, 具有杀伤内外肺结核杆菌的作用[6]。而且莫西沙星的结构当中具有甲基侧链, 可以使得药物的抗菌和杀菌生物学活性得到显著的提高。还具有吸收良好、组织渗透性强、药物作用的浓度高等特点。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主要的作用阶段为结核杆菌复制增殖的初始时期, 导致DNA链解螺旋, 出现结构的松弛, 在末期的时候使DNA新链与母链缠绕, 有效的使得核杆菌DNA复制受到抑制, 起到抗菌的作用[7]。但是若是左氧氟沙星被单独使用, 则很有可能会导致结核杆菌DNA旋转酶发生基因突变, 使得其亚基结构发生变化, 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且随着在临床上长时间的使用, 会导致使用效果逐渐降低。而莫西沙星对革兰菌的抗菌效果十分显著。因此, 本次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在耐药性肺结核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 莫西沙星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 可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