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慢性进行性肝部疾病, 通常是多种病因长期作用导致弥漫性肝损伤, 临床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症, 晚期时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 按照肝功能状况可分为代偿期及失代偿期[1-3]。引起肝硬化病因较多, 酒精中毒、营养障碍、病毒性肝炎等都可能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病情迅猛, 短期可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死亡率可高达50%[4-6]。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率有所下降, 但仍在30%左右。基于此, 本文通过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以期在预防肝硬化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上作出指导,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7年12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 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分为出血组(80例)和非出血组(120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过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肝硬化患者;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②3个月内有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服用史;③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④精神疾病;⑤恶性肿瘤;⑥糖尿病;⑦接受过手术或药物治疗;⑧消化系统等其他疾病引起出血;⑨口、咽、喉部出血;⑩合并急慢性感染疾病。
1.3 方法 统计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统计所有患者一般资料, 包括饮酒史、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等;通过胃镜检查所有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等;通过B超检测所有患者有无腹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出血组患者临床表现 80例出血组患者中37例患者有呕血表现, 占比46.25%;22例患者有黑便表现, 占比27.50%;33例患者有发热表现, 占比41.25%。
2.2 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饮酒史、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及腹水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年龄、饮酒史、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以及腹水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见表1。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回归分析显示, 饮酒史、肝功能分级C级、食管静脉曲张、腹水以及年龄≥60岁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1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单因素比较[n(%)]
表2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门静脉高压, 形成侧支循环, 会导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7-9]。杨美荣等[10]研究发现,52.16%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是因为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本研究发现, 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37例患者有呕血表现, 占比46.25%;22例患者有黑便表现, 占比27.50%;33例患者有发热表现, 占比41.25%,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主要是呕血、黑便以及发热。
本文结果显示, 年龄≥60岁、饮酒史、肝功能分级C级、食管静脉曲张以及腹水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11-14], 酒精具有抑制人体分泌前列腺素作用, 导致血流量上升, 因此肝硬化患者应该避免饮酒。门静脉高压引起胃黏膜血管出现扩张, 导致血液淤积,促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增加血管破裂出血风险。因此, 患者在确诊肝硬化后需立即进行静脉曲张检查, 以便进行下一步治疗。肝功能分级C级及腹水产生是患者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之一, 当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后会影响对重要器官能量的供给, 还会引起酸碱紊乱及水电解质失衡。童庆华等[15]研究发现, 肝功能分级C级、合并腹水及肝性脑病等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均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身体机能减弱, 更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因此需及时关注老年患者消化道状况。
综上所述, 年龄≥60岁、饮酒史、肝功能分级C级、食管静脉曲张、腹水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应按此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 避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主要是呕血、黑便以及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