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春凤,郜昊强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根据现行油耗政策,在传统节能、混动、新能源三条技术路线,押注某条技术路线短期可行,但影响技术发展的持续性,未来面临极大风险;汽车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种技术路线科学推进。
图1 各类车型占比预估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预测,2020年,混动车型将占据8%的市场份额;2025年,混动车型份额将增加为20%;2030年,混动车型份额将继续增加为25%。所以混动技术是未来车企必须掌握的和核心技术,是2020年到2025年决胜的关键。
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1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GB 27999-2014)两个强制性法规要求,乘用车产品不仅要满足单车油耗限值,而且企业平均油耗(CAFC值)也要满足相应要求。
根据《中国制造2025》要求,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为5L/100km,2025年为4L/100km,2030年为3.2L/100km。这一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依赖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另一方面也要求乘用车不断加大节油技术的应用。所以在 2020年以后,一定会执行更严厉的五阶段单车限值标准。
当前认为五阶段限值可能会介于四阶段限值与四阶段目标值之间,如果处于间隙的上半部,那么对于中大型车来说,采用传统节能技术或者48V系统可以满足限值;如果处于间隙的下半部,那么中大型车需要采用HEV或者PHEV技术满足限值,二者的选择更多的取决于成本考量(此时 PHEV自带积分价值);如果五阶段限值与四阶段目标值相等或者低于四阶段目标值,那么PHEV是中大型车的唯一选择。
图2 各类车型油耗带达标情况
目前主流混动路线包括P2构型、iMMD构型、THS构型、三擎构型和P2.5构型。
表1 混动动力主流技术路线分析
P2构型优势在于汽车原有架构(发动机+变速箱)改动较小,有一定的节油效果。
P2构型最大的问题在于布置空间限制了P2电机的功率提升,电机对发动机辅助优化效果有限,即节油效果有限。同时电机+变速箱成本较高,且很难在中小型乘用车上布置应用。
不管是本田的iMMD、广汽的GMC、上汽的EDU,本质上都是通过固定轴和离合器控制的双电机系统。
由于这种构型没有变速箱,所以体积小,布置方便。而且电机可以做的很大,与发动机深度混合,节油效果显著,成本相对较低(取消变速箱)。主要问题在于技术难度较大,控制复杂程度较高。
丰田的THS混动架构以及吉利Ravigneaux拉维纳式双排行星齿轮组架构,本质上是通过行星齿轮控制的双电机系统。
这种构型与iMMD构型类似,具有体积小、布置方便、效率高、节油效果明显等优点。但行星齿轮与电机之间的匹配配合是标定难点,控制复杂程度较高。
比亚迪这种三擎构型,从本质上来讲不能叫混合动力,它只是将纯电动汽车和传动动力车通过P3+P4双电机布置,集成到了一起。
这种技术构型的优点就是结构简单,控制容易,加速性能好(可以布置大电机),PHEV车型节油效果好(在现有插电混油耗法规条件下)。
缺点也很明显,因为不是真正的混动,电机与发动机没有深度融合,真实节油效果有限,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发动机背着电池电机跑,比传统车型更费油。所以这种构型不能做HEV,只能做PHEV。
但是,比亚迪这种三擎插电混车型,受到市场欢迎。因为其100km的纯电里程基本满足日常需求,百公里加速5秒所带爱的动力性体验深受客户喜爱。而且还可以拿到政府补贴。
综上所示,这种三擎构型是在当前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妥协方案。未来随着PHEV竞争加剧,电耗转油耗法规的实施,这种方案将会因为其性能及成本的因素而被淘汰。
P2.5构型,在变速箱输出端集成了电机,周详尺寸基本不变,有利于机舱布置。电机最大可以发出160Nm的辅助动力,有利于性能提升。这种构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控制方便。
电动化、混动化已经进入了汽车行业的每一个角落,混合动力系统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
对于当前市场存在的主流混动路线,从综合性能来看,串并联系统优于行星齿轮动力分流系统,优于P2或者P2.5。部分车企选择P2或者P2.5作为混动的首选构型,主要出于技术实现难度和成本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