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宁 向青松
摘 要:中国的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壁作为传统建筑中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式及意境表达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同时也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和升华。本文旨在描述榆中地区现存影壁,对其历史渊源、文化蕴含、存在价值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壁文化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及影响。
关键词:影壁;影壁文化;影壁类型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李雅宁(1997-),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本科生;第二作者向青松(1996-),男,苗族,重庆市黔江人,云南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1
一、前言
西北地区的影壁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影壁是一种作为大门屏障的墙壁,又称照壁,影壁有设于大门之内和大门之外的两种类型。本次通过田野调查,着重对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地区的影壁文化进行初步的探究,就榆中地区现存影壁文化类型,探讨其历史渊源,分析其现存意义和价值,为其他地区影壁文化的保留和重建有所启示。
二、榆中地区影壁文化类型
经过田野调查之后,通过对所得资料的整理和对比分析,笔者在榆中地区发现了两种影壁类型,一种是外影壁,另外一种是内影壁,而它们的修建形式、形状以及功能各有不同。
1、外影壁
经过对A村的调查,发现基本都是外影壁,每家每户的这些外影壁都是新修建的,结构较为简单。从外表看去,是直直的一堵墙,墙是建在门外的,正对着大门,墙体由两部分构成,正对着大门的一部分由泥土堆砌,旁边延伸出来的是红砖堆砌而成,高度和大门差不多,从外面是无法看到房子内部,墙上没有任何装饰,基本都是泥土和砖瓦砌成。当然这种类型的修建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每家每户自身的经济条件发展有关。
2、內影壁
在B村调查发现,该村所现存的影壁不同于A村。B村基本都是内影壁,而且历史悠久,多数为晚清或者民国时期的残存建筑。这种内影壁是和传统四合院连接在一起的,它在大门的内部。从外表看去,可以比较清楚地看见门内的内影壁,影壁墙主要由一些砖块和其他物质修缮而成,在影壁墙上有一些雕刻的纹饰,主要是动物以及植物的形状组成;在影壁墙中间被挖空了一小块地方形成一个龛,里面摆放的是土地神,每到逢年过节,主人家都会上香祭拜。在调查中还发现,进入四合院只能从影壁墙的一侧进入,而且侧门都是在右边,并不像在之前所得的搜集资料看到的那样,可以从影壁墙的两侧进入,而该地区只能从右边的唯一一个入口进入院子。
三、榆中地区影壁的文化功能
1、外影壁的功能
一是修建在门外的影壁主要是为了遮挡“财门”,这里所说的“财门”也就是进入院子的大门,本地人叫“财门”,“财门”比较窄,似乎没有南方民居建筑那么大气,但这毕竟有着一定的地域性文化差异。了解到在财门前修建影壁墙主要是避免家里的财运外流,把财运挡在自家内,寓意发财进财;二是修建外影壁墙是为了避免人们直直的从财门走出去,当地人有讲究为出了财门不应该直直的出去而应该从侧面绕行。这是当地人的一种传统文化观念,如果有人直直地走出去家门,家中会发生不幸的事情,就像《水龙经》中提到“直来直去损人丁”;三是据介绍,这外影壁墙相当于古代的秦琼和尉迟恭两位门神站立在两旁,能够抵挡一切的牛鬼蛇神和厄运,起到保佑家人万事平安,身体康健的作用。
2、内影壁的功能
内影壁除了具有上述的避免财运外流,消灾辟邪功能外,还要一个重要的涵义,即希望让家庭的矛盾在内部得到处理和解决。在中国社会的家庭人际关系中,每个家庭内部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小矛盾,比如:代际矛盾、婆媳矛盾、夫妻矛盾、亲属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的关系矛盾尤为显著,这内影壁墙就相当于把自家矛盾挡在了内部,家里人互相调和化解以至于稳定和谐,达到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状态。其实这相当于一种家庭成员心理状态的调节、精神的洗涤,同时也带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意味,使之家庭成员可以和睦共处,和谐生活。
四、结束语
经过对榆中地区的村子进行的田野调查探究,发现了影壁文化建设都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A、B两村虽相隔不远,但两地的影壁文化类型却各不相同,自身所蕴含的意义和存在的功能也是有一定的差别。然而我们看到,即使是千差万别的影壁文化,都同样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文化功能,人们也寄予其一定希望和盼福,将自己的祈福和家庭的琐事寄托到门前的影壁中,希望能够得以完成心愿。建筑的单独存在总不够填补人的内心,当赋予其一定的文化意蕴便更有了生活的味道,可以让建筑积极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我们也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和联系,留住影壁文化,留住影壁中的美好祝愿,留住影壁文化给当地带来的意蕴和悠久。也期望残存的影壁得以修缮,将历史的遗留物在如今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兴;牛巧云;吴晓丹.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影壁[J].山西建筑,2008,34(3):28-30.
[2]梁柳.山西晋中地区影壁的特点及影壁在现代建筑环境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