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媛
建筑的序言
撰文/周媛
山西王家大院影壁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影壁总带着点欲说还休、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它既有挡风御寒、遮蔽隐私之用,又不至于门禁森严,拒人于千里之外,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含蓄与内敛。
小时候,我和家人逛寺庙或是古宅,经常见到一面墙,墙中间有一个硕大的“福”字。每次见到,大家都要伸手去摸那个“福”字。据说,摸到的人会特别有福气。儿时的我总是很热衷这个游戏,每次都踮起脚,用力伸长手臂,把小手放到“福”字上,然后兴奋地回头喊道:“我摸到了!”大人们听到后,都呵呵地乐起来。
后来我知道,那面有“福”字的墙,便是成语“祸起萧墙”里的那面“萧墙”。它有另一个更常见的名字——影壁。
影壁又称照壁,是中国传统院落大门内外的一道屏障。虽是一面墙,但影壁在设计上充满考究,灵动而充满表达欲,遂成为院落里一道不一样的风景线。以前,透过影壁便能窥知一户人家的阶层、文化水平,犹如书的序言一般,以点概面,遂又将影壁称之为建筑的序言。
影壁的诞生与发展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关于影壁最初的产生年代已无从考证,从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甲组宗庙建筑遗址中发现的最早影壁的遗迹可以得知,影壁的出现应不晚于西周。在早期,影壁是一种礼制设施,只有国君或诸侯的宫室方能使用。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专属于皇权贵族的建筑构件才慢慢走入寻常百姓家。似乎,万事万物都有着这样的轨迹,从尊贵到稀疏平常。
也有观点认为,山西晋商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影壁的发展。在晋商雄厚的财力支持下,匠人们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于是创造出大量极具艺术价值的影壁。
影壁作为庭院中的建筑“屏风”,除了具有审美和遮挡功能外,厚实高大的墙壁对人心更有一种威慑力与神秘感。从建筑功能角度来说,它保护着家庭的隐私,同时抵挡着外界的凶险。对于影壁之内的人来说,只要这道墙尚在,日常的小日子就可以继续。
影壁有门内和门外之分。按照传统建筑堪舆的观念,影壁在门内称之为隐,起到遮挡院内景致的作用,外人难探虚实;在门外称之为避,用以抵挡恶风,减缓风势,并起到了辟邪的功能。在门前设置影壁,让气流远行,冲煞之余,还改善了视觉上的不安全性。另外,影壁也有着聚财聚气的功能。
在传统社会,人们总是担心有鬼魂到访自家宅邸。若是自家祖宗的魂魄回家倒无妨,但若是来了孤魂野鬼,自然是要带来灾祸的。有了影壁,那些孤魂野鬼可以从影壁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便被吓跑了。
我在十岁之前住的地方有些破旧,所谓门不过是一扇一脚就能踢开的小木门。即便这样,晚上当外公煞有其事地“锁”好门的时候,我心里都无比踏实。我想,影壁对于在它庇佑之中的人来说,也是同样的安慰吧。或许每个人的心底都有这样的一面墙或一扇门,只要它在,就可以现世安好。
清代蒋平阶写的《水龙经》中有『直来直去损人丁』之说,即气流直冲不吉利。影壁可以阻挡气流,使冲煞气流放缓,从而协调住宅内外之气。
山西乔家大院百寿图影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