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香港文学由于其关键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背景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价值。香港文学是以早期岭南文化形态为基础,与西方文化碰撞,融合而成的产物。二十世纪中期香港一直受西方列强统治,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以来,我国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使得香港在二十世纪末回归祖国。同时也使得香港文学有了自己的发展优势,使得香港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香港文学;文化融合;发展
作者简介:林慧频(1972.2-),女,侗族,学士,铜仁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01
引言:
香港是中国南部广东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深受岭南文化熏陶,其文化形态均有着南方气息。十九世纪中期被赢过列强占领,同时宣告其成为自由港,一百多年来不断遭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经过一百年的碰撞与融合,香港文学开始有了自己别树一帜的文化初芽。二十世纪中期以后,新中国成立,香港回归,自此香港文学逐渐有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一、香港文学的发展历史
(一)香港文学的发展背景
文化是人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方面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又被文化改变制约着。文化是人类活动史最好的形态体现者,因此,要想了解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首先要了解该地区文化发展的文化环境,以及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早在七国之时已有百越之地,因地处偏僻被称为南蛮。自秦皇一统天下后,百越之地开始接受中原文化的融合,在长期的历史融合之中渐渐演变成了岭南文化。东晋末年及南宋末年间,中原内战,許多避难者不断南迁,使得南方对中原文化更深一步的融合,逐渐形成汉族文化的一个分类,既包含汉族文化本身特点,又有自身原始文化的基调,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移民文化。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进入中国,不得已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统治,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西方文化不断进入香港文化,英国将自己的文化带入香港,从法律和政治角度;从文化教育和文化发展角度;从精神文化角度等等来试图以西方文化来引导香港的发展方向[1]。由于岭南文化千年来早已根深蒂固,成为香港文化的基础,西方文化一百多年来的碰撞,融合使得香港形成了独有的文化格局。
(二)香港文学与内地新文学融合发展
十九世纪初期,新文学在香港受到排挤,迟迟难以发展,加上香港地理位置的特殊,政治、文化等不同势力盘根错节,使得香港文化异常复杂,一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社团岛上社的成立,才开始了香港文学的发展。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大批文化人南下避难,使得香港文学与中国抗战文学的发展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发展轨迹。之后国家内战的爆发促使更多文学家南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比起抗战时期更为庞大,致使香港文学论坛开始由南来文学家主导。七十年代以后香港的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了国际性的金融贸易中心,推动着香港新都市的文化形态发展,使得香港文学逐渐走向兼容并立的多元化发展。上世纪中后期是香港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一方面由于国内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革运动,走向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使得香港和内地的交往更加密切,相同的文化使人们喜悦,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构成了香港文学论坛的新话题,另一方面由于南下文人大多在香港中下层生活,有着内地和香港的不同人生经历,加上生活在香港文学的动荡期,使得他们的文学以内地文学为基调而形成的新的文学价值观与香港本土文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结束了百年来殖民地的背景,香港与内陆的交往力度更加强力,内地文化的涌入和香港文化的引入出现了许多差异,香港文学进入重新整合的新时代。
二、香港文学的发展道路
中国传统的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香港文化,加上西方文化的强势涌入使得香港文学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特点的文化。既不同于内地传统文化的守成,也未将西方文化照搬而来,而是在两种文化中汲取和继承,从而演变成了自身的文化特性。但从根本上而言,香港文学是一种都市文化。在都市文化的社会背景下,香港文学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形式,赋予了香港文学的现代性。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使得香港以往神秘面纱逐渐剥开,内地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认识到香港文化与内地的相同性和差异性[2]。香港作为世界自由贸易的港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接收着来自外来文化的渗入,也将外来文化带入内陆,同时香港作为承接者也不断将内陆文化带给全世界,加深了内地与香港、内地与世界的联系。香港文学在中国文化中有其难以撼动的地位,香港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将中国物品和中国文化一同带入世界各国,而其本身的多元化的特性使得香港文学不断接收内地与西方文化的洗礼,成为了我国对贸易的转变地。
结束语:
香港文学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但仍旧是中国文化的一支,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共同发展。香港文学的发展之路曲折且艰辛,但正是在这种种困难的压迫下造就了香港文学的与众不同。香港文学的包容性使得其具有世界性,只有保持自身的独特性,才能不断汲取其他文化底蕴,发展自身文化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香港文学永远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赵稀方.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延续——冷战结构下的香港文学[J].北方论丛,2018(1):25-32.
[2]徐诗颖.论回归过渡期香港文学的“混杂性”文化身份——以反映本土意识的香港小说为考察对象[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7):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