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云
摘要:目的观察提牵旋转正骨法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提牵旋转正骨法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牵引疗法,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VSA疼痛评分,观察比较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4%)显著大于对照组(763%)(P<005)。结论提牵旋转正骨法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提牵旋转正骨法;针灸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6-0060-02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在颈椎病各临床类型中居首位,文献报道约占50%~60%[1],其发病主要由于外伤、慢性劳损和解剖变异等因素导致颈椎及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髓核突出、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刺激或者压迫椎管内和椎间孔处的神经根,从而引起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运动、反射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疾病。目前,除了少数CSR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外,大部分患者均可通过手法、牵引、针灸、熏蒸和局部注射等保守治疗方法使临床症状缓解和治愈。笔者在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和力学知识,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采用自创提牵旋转正骨法配合针灸治疗CSR,不但操作简单,费用低廉,而且缩短了治疗疗程,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伤科门诊2015年5月—2016年12月被确诊为CSR患者76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为(4184±888)岁;病程004~9 a,平均年龄为(525±047)a。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为(4015±876)岁;病程005~10 a,平均年龄为(579±053)a。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2 年颁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进行。(1)具有典型的颈部疼痛,双上肢放射痛、麻木、支配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和肌力减弱等神经根压迫所致症状体征;(2)压头试验及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颈椎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体骨质增生,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在33~65岁之间;(3)自愿全程参与本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1)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等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2)颅枕交界区畸形、颈椎先天发育异常、重度骨性椎管狭窄、颈椎结核、肿瘤、骨折以及臂丛神经损伤等引起上肢疼痛麻木者;(3)合并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等疾病者;(4)颈部皮肤感染或者其他皮肤病影响手法治疗者;(5)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6)哺乳及妊娠期妇女者;(7)中途放弃治疗或者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者。
1.5.治疗方法
1.5.1.观察组采用提牵旋转正骨法配合针灸治疗。(1)提牵旋转正骨法:患者坐于独立木凳上,术者站在患者身后,左手环抱患者双肩部向下固定患者,右手环抱颈部,托起下颌,同时向上拔伸牵引,在拔伸的基础上左右旋转颈椎,当感到有阻力时,在用力适当的情况下突然加大旋转幅度,听到“咯噔”声停止,左右各旋转l~3次。(2)针刺治疗:主穴:风池、天柱、大椎穴、夹脊穴。根据临床症状不同选取不同配穴,主要有后溪、中渚、肩井、天宗、肩髃、曲池和合谷。风池刺向鼻尖,强刺激,其他穴位直刺,平补平泻。
1.5.2.对照组先行牵引,然后施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1)牵引方法:患者取坐位,采用牵引带(GliSSon 带)进行牵引,保持颈椎 15~20°前屈角度,牵引重量不超过患者体重的 1/6 kg,每次牵引30 min。(2)推拿手法:患者正坐,医生站于其后,先施揉法于肩背部数分钟,以一指禅为主,点按风池、肩井、天宗等穴,以揉法、拿法施术于患侧上肢,最后在肩背部以擦法结束治疗。
2组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6.观察指标
1.6.1.症状和体征评分采用日本学者田中靖久提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内容包括颈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疼痛与麻木,工作和生活能力,椎间孔挤压试验,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根据程度轻重或者阴性、阳性从重到轻分别计为0分、1分、2分和3分,满分20分,得分越高说明其疾病严重程度越低[3]。
1.6.2.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SA)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1.7.疗效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根据治疗后2周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分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
1.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VSA评分比较见表2。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3 讨论
目前,颈椎退行性改变被认为是导致CSR的主要原因[5]。颈椎椎体、小关节软骨、钩椎关节以及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椎间盘弹性减低或者消失,其正常形态被破坏,导致椎间隙狭窄。加之传递和扩散应力的能力减弱,椎体周围关节及韧带松弛,引起椎体失稳;此外,在颈椎退变的基础上,骨赘已经形成,椎管、神经根管、横突孔等已狹窄,严重者可以直接压迫神经根到相应的神经,从而引起疼痛和麻木等临床症状。即使暂时未出现相关症状体征,一旦受到轻度外伤或者感受风寒湿邪后,就会使局部软组织、神经根和脊髓被膜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根末梢,并且炎性水肿导致原本已经狭窄的神经根空间更加狭窄,甚至对神经更造成直接压迫,从而产生疼痛,麻木、反射减弱和肌力减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CSR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颈肩痛”和“颈筋急”等范畴[6],多认为与督脉和太阳经脉关系密切,当机体肝肾气血亏虚时,风寒湿邪趁虚而入,加之外伤、长期姿势不良和慢性劳损,导致筋脉闭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瘀久可致气虚血少,经脉肌肉关节失养,不荣则痛,故本病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兼杂之证。本研究中,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穴,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和散寒止痛之功效;天柱为足太阳膀胱腧穴,是治疗颈项部僵硬疼痛的首选穴,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是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故针刺此穴能旺盛气血、补气壮阳,达到抵御外邪的目的;针刺颈部夹脊穴可起到疏通气血,活络止痛之效。现代研究证实,针刺可以促进神经传导兴奋性,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痉挛;此外还能消除组织水肿,从而相对扩大椎间孔;同时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纠正椎间隙紊乱,恢复力学平衡,故可有效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7]。
提牵旋转正骨法属于中医推拿手法的一种,但又不同于常规的推拿手法,它是在传统的推拿手法以及中医正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知识,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推拿正骨手法[8]。提牵旋转正骨法通过对颈椎进行牵引拔伸,使相对变窄的椎间隙有所增宽,使椎间孔容积扩大,从而有利于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此外,在拔伸牵引的同时左右旋转颈椎,有利于使紊乱和错位的关节突关节位置转复,使神经根位置有所转移,从而减轻其压迫,促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提牵旋转正骨法配合针灸治疗CSR,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和牵引,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VSA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并且总有效率高达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牵旋转正骨法配合针灸治疗CSR,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且治疗疗程短,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渝松,郭剑华,马善治,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30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4):326-327
[2]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362
[3]吕薇,王胜,王蕊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近况[J].吉林中医药,2013,33(12):1302-1304
[4]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5]胡永善新编康复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18-219
[6]江建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2015,24(11):71-74
[7]彭文琦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11):1127-1128
[8]劉鹏,李层,马晓飞定点拔升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1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