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通络定心方治疗非瓣膜房颤血瘀型的临床观察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8-12-27 09:10李达岳梅枝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

李达 岳梅枝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通络定心方治疗非瓣膜房颤(血瘀型)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非瓣膜房颤(血瘀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络定心方,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络定心方能够提升对非瓣膜房颤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

关键词:非瓣膜房颤;血瘀型;自拟通络定心方;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6-0048-02

房颤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常见类型,非瓣膜房颤约占所有房颤的一半以上,是诱发血管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1]。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非瓣膜房颤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了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问题。抗栓治疗是临床公认的治疗非瓣膜房颤的主要手段,使用新型抗凝药物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出血风险也较高[2]。随着中药在心血管病临床治疗中逐渐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使用中药辨治非瓣膜房颤逐渐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本院使用自拟通络定心方治疗血瘀型非瓣膜房颤效果满意,现将其临床优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7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76例非瓣膜房颤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为55~84岁,平均年龄为(7002±525)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4166±848)个月;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为56~85岁,平均年龄为(7011±531)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4171±852)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仅常规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非瓣膜房颤;符合《中医内科证候与应用》[3]中血瘀型证候诊断标准,以心悸不安、胸闷不舒等为主证,以面色晦暗、神疲乏力、唇甲青紫、舌质暗淡等为次证;入选前2周内未接受过其他方案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非永久性或持续性房颤者;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者;有交流沟通障碍者。

1.3.方法对照组给予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肌酐清除率≤30 mL/min者达比加群酯75 mg/次,2次/d,口服;肌酐清除率>30 mL/min者达比加群酯150 mg/次,2次/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胶片100 mg/次,1次/d。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络定心方,基本方:桃仁、枳壳、赤芍、当归、红花各12 g,生地黄、桂枝、牛膝、桔梗、川芎各9 g,柴胡、甘草各5 g。1剂/d,水煎后分两次服用。

1.4.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0%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凝血功能指标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不良事件对比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非瓣膜房颤临床发病率较高,使用西药进行抗凝治疗是临床常用手段,华法林、达比加群酯、阿司匹林等均为常用药物[5]。调查研究显示,西药治疗非瓣膜房颤局限性较多,如华法林治疗时间窗较窄,用药后起效缓慢,还需进行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增加了操作难度;达比加群酯虽然用药方便且抗凝效果稳定,但消化道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一旦造成严重出血缺乏特效拮抗剂进行治疗;阿司匹林抗凝效果低于前面两药,且长期用药容易诱发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心脏毒性及肝肾损害[6]。苏春芳等[7]的研究也证实,达比加群酯与阿司匹林联用容易增加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风险。本研究中对照组共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栓塞等不良事件10例(3333%),也证实了这一点。

祖国医学认为非瓣膜房颤属“心悸”、“怔忡”等范畴,血瘀型非瓣膜房颤是该病的常见中医证型,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或瘀血阻滞而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血脉淤阻[8]。该病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标实为血瘀,因此临床辨治应以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为主要原则[9]。本研究中所用自拟通络定心方中桃仁活血祛瘀,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生地黄清热生津、滋阴养血,桂枝散寒解表、通阳化气,牛膝逐瘀通经、补益肝肾、引血下行,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川芎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柴胡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活血通络、祛瘀止痛、复气安心之功效[1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在常规西药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络定心方后临床疗效由7333%提升至9333%,证实了自拟通络定心方在辨治血瘀型非瓣膜房顫、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方面的较好效果。

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自拟通络定心方中多种中药成分(如桃仁、红花、赤芍等)均有改善微循环、调节人体抗凝血-凝血平衡以及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11]。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这一点。而在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方面,加用自拟通络定心方后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下降,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降低十分明显,可见中药对抗凝药物所致的出血风险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够提升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西药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络定心方能够提升对非瓣膜房颤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杨璇妹,陈晓虎房颤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8):732-735

[2]朱志芳,沈利娟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389-390

[3]叶任高,韦芳宁中医内科证候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57

[5]孙艺红美国新版《抗栓治疗和血栓预防指南》心房颤动和瓣膜病的更新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5):369-371

[6]孟文超不同抗栓药物用于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安全性比较观察[J].人民军医,2017,60(7):677-679,693

[7]苏春芳,靳维华心房颤动最新抗凝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3):424-428

[8]吴华芹,宋庆桥,胡元会非瓣膜性房颤临床辨治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2):1466-1467

[9]刘强,沈金龙,蒋超鹏,等非瓣膜性房颤中医辨证分型与黏附分子表达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華中医药杂志,2014,29(3):947-949

[10]盛小刚,陈佳杰,陈秋雄,等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与病因的关系[J].新中医,2010,42(8):22-24

[11]解见业,蔡尚郎,吴玉辉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5):55-56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
益肾活血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