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时代的召唤下,软件工程专业营运而生。软件工程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计算机技术通过软件形式表现出来。软件工程包含了多个学科知识学习,知识难度很大,因而在当前的实践教学课堂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在当前形式下,要提高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探索,处理好软件工程面临的问题,培养更多软件工程人才,让软件工程行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软件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243-02
软件工程学科不断实现发展,社会对于软件专业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大学中的软件工程课程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课堂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效率十分低下,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在现代软件工程课堂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中加入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实践能力,更好的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一、软件工程发展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阶段,各高校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反映,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首先,现阶段软件工程课堂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的课程教育一直采取这种填鸭式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软件工程课堂过分强调老师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忽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学习过程无疑是本末倒置了。现代软件工程课堂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流程,也没有确立正确的教学培养目标。这种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不能真正意义的推进软件工程专业的进步。再者,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学生,对于软件工程的课程开课率不高,这种课程设计不利于软件工程这个专业发展。最后,现在很多教学质量存在低下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课程质量不高,缺乏专业的老师,很多学校对于软件工程的设计也缺乏针对性,这样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软件专业人才。现阶段,要推进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就要不断完善课程质量,实现软件工程的大发展[1]。
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实践不够重视
现阶段,我国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缺陷,更是我国现代很多专业课程的通病。现阶段的课堂,只注重老师的主体地位,却没有意识到学生对于学习的主体性。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依然缺乏实践力,很难将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之中。理论联系实践,才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推进教学实践改革,实践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发展。
2.缺乏教学考核机制
软件工程专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而现代课堂中,缺乏这种考核机制,更多采用笔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只能片面的考察到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却不能很好的掌握。这对于老师开展后续课程设计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老师很难在课前有针对性的对课程进行一个设计。在课后,也很难对学生进行一个很好的评估[2]。所以,要实现软件工程改革教育改革大发展,就要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一些教学考核机制,让学生和老师对这门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掌握。
3.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一直以来,我国教学课堂重视老师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导致一直以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成为大部门课程的主流。而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有时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复杂,一旦学生失去积极性,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下去。所以,在新时代下,要提高学生自主性就要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4.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高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一个老师的专业实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现在很多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高,自身能力有限,在讲课过程中无法为学生补充相应的知识背景,不能给学生正确的指导。这样的课堂效率很低,知识也仅仅停留在基础阶段,这样的学校教育很难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5.软件工程专业管理难度较大
一直以来,软件工程专业工作量都比较大,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细节错误。现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建立严格的管理标准,导致实践操作时,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要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不仅需要学生培养谨慎的态度,更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在课程实践中,要改进以往的“散养式”教学,严格管理学生操作,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
三、软件工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1.加强实践教学
我们看到,一直以来,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所缺乏的,要实现软件工程教学改革实践,就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2.调整教学内容
要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就要从教材的编制入手,教材是教學设计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老师可以更有逻辑性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教材的编制应该打破原有的壁垒,设计出更加具有逻辑性的内容,优化知识体系,用更加专业的语言编制教材。
3.完善考核方式
在教学课程中,要添加一定的考核制度,从传统的笔试考核制度增加上实践能力的考察。学生可以通过考核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分析考核结果对自己成果进行总结。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完成一个作品。老师对各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还方便了老师对各小组同学之间的考核。
4.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转变原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性,把教学课堂主角交给学生。学校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3]。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课堂中添加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更好的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5.提高教师质量
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课堂教学效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软件工程要提高学生专业能力,首先要从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入手。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完善校企联合项目,学校方面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讲师,为学生带来一些新的企业背景知识。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四、软件工程改革探索与发展
要实现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改革路径,对教学改革创新出新的思路。
1.确定新的培养目标
由于软件工程专业特点,课程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更多要联系实践。所以学生要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多多进行企业內实践,增长实践经验。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软件工程是一个综合的科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同时,在技术革新如此迅速的今天,更要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技术下不断学习的创新意识,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3]。
2.完善培养方案
在学校开设软件工程这个专业,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更加全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知道软件工程是很多专业的基础学科,所以,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要打好软件工程专业基础。如今很多人工智能行业都需要软件工程的支持,更需要计算机的辅助,所以,软件工程专业更应该作为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一个基础环节。所以学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要将其作为必修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对软件工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校教师也要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设计,保证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可以更加明晰系统的把控,避免出现传统课程体系中盲目和随机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构建多层次的实验体系
在软件工程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实践应用,它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所以,建立实验体系可以更有效的达成教学改革措施,所以,教学改革要重视专业基础课程,以此为基础向更多方面发展,多层次的应用,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实验过程,将课程设计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多个层次,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借此来提升软件工程的课程总体教学质量。
4.创立软件工程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缺失或者说教学能力薄弱在现在很多高校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当前形势下,高校要积极创建一个管理更加严格的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如远程教学平台、线上教学等手段,都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老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反馈有一个及时的评估,对一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一个整体考核,考核内容不仅包括进度完成情况,还可以加入综合应用能力考核、自我学习能力考核等等。这不仅有利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积极纠正自己教学错误,有助于弥补课程缺失的短板。
5.创新创业机会有机融合
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所以,加强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是提升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推进创新创造力可以通过学校企业互联,重视创新创业能力是时代对学校的新要求,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规划能力都有一个重要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社会对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要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就要不断完善软件专业教学质量。软件工程教学改革就要不断解决当前各个高校中本专业面临的问题,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社会培养更多软件专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鲁辉.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100-101.
[2]秦晓薇,刘燕.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6):236-237.
[3]吴建斌,陈中育,叶荣华,吕振洪.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5):119-121.
作者简介:
严伟中(1977-), 男,江苏常州人,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为移动互联网技术、软件工程、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