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浅析二语教学启示

2018-12-27 01:16赵凯杨
北方文学 2018年30期
关键词:二语学习者理论

赵凯杨

一、理论介绍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也被统称为文化-历史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这两个研究领域的新方向。正是由于这一理论,理论学家才开始从语言学习者的心理和心理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二语习得,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单纯的语言学习和表达的过程。

维果斯基认为,语言学习与其它高级心理功能一样,产生在社会交往和沟通过程中。也就是说,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儿童,成人之间的互动以及涉及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要性。这一观点的提出,为二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首先,由于语言发展源于个体之间的社会互动,语言习得只能在学习者和对话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中获得,所以社会互动是学习的中介。二语教学必须根据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产生;其次,该理论强调语言和其它象征系统一样,在学习新语时可以作为思维和认知发展的中介。因此,语言本身并不是语言教学的目标,而发掘学习者的潜能才是最终目的。

社会文化理论的内核体现在一些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和子理论中,如调节、最近发展区等。本文将进一步通过对子理论的分析来展示社会文化理论的内涵。

二、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二语教学启示

(一)发展实质与支架教学

社会文化理论将从低级社会心理功能发展到更高级的社会心理功能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最初,儿童的成长,完全依赖他人,甚至周围环境也很容易影响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对象调节。在下一阶段,儿童能够在更有经验的人的帮助下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帮助主要是由语言辅助来完成,这被视为它物调节。最终,孩子们逐渐获得这一技能,并达到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推断出成功的学习绝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涉及“从协作的心理活动转向自主的心理活动”。因此,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在传授新知的同时对学生个体施加过多压力,而应充分考虑支架教学的作用。例如,一个语言课应该涉及团队协作,如小组讨论。

(二)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通过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还是需要通过成人指导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才能解决问题来确定儿童发育水平与更高水平的潜在发展之间的差异。将这一观点运用在二语教学中,则暗示了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包括两個方面,即实际发展和潜在发展。前者的特点是语言学习者可以完全独立地执行某些任务,体现了其某些心理过程或功能已经建立或稳定,而后者是指“他人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执行某些任务。一般来说,最近发展区体现了学生潜在的语言学习能力,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习者逐渐掌握新知,并逐渐拥有独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新的发展区,为下一步语言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一方面,二语教学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这样只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另外,语言教学又不能过分超出学生的现有能力。否则,对学生而言只会产生无意义的语篇和无效的学习。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校提供的英语课程必须以学生现有的稳定能力为基础,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确保学生不仅学到实际知识,还能激发内在潜能。例如,在设计学生关于现在完成时的习题训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般过去式”和“现在完成时”的对比题目。这些练习题,一方面对语言学习者是一种挑战,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时态之间实际语义的对比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正是由于最近发展区揭示了语言学习者独立学习能力,与在更有能力的同伴帮助下的学习能力,固定不变的标准智力测试在某种程度上就遭受到了怀疑。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学习者的学习潜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单向评估不如动态评估科学。因此,将动态评估的理念纳入心理教育评估的体系中,用以评估学习者的潜在能力会更加有评价意义。例如,大多数英语教师用固定的反馈来标记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不够明确”或“用词不当”,这可能使学生对如何能够明确表达写作意图仍旧混混沌沌,而动态评估意味着写作教学将更加注重过程,教师将重视干预并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作为动态反馈,使学生在练习写作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建议,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三、结语

语言源于社会,语言学习就不应脱离社会语境。社会文化理论消除了语言学习与语言使用之间的界限,并为二语教学实践提供了启示。虽然在社会文化理论角度下已经产生了大量有意义的科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二语习得观点,但在这个理论框架下仍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例如在私语中手语的使用意义等。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文化理论只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桥梁之一,外语教学实践还应该通过采用其它有意义的科学理论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Kozulin,A.Psychological tools.A sociocultural approach to educa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Lantolf,J.P.&S.L.Thorne.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L2 Developmen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3]Lantolf,J.P.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State of the Art.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6.

猜你喜欢
二语学习者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