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视域下加强和改进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

2018-12-27 11:28乔颖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学生工作高校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随时随地上网成为事实,大学生网络素养严重缺乏,大多数时间都消磨在毫无意义的消遣娱乐方面,没有很好地使用网络,利用网络帮助自身成长。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甚至全社会的合力,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相关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科学发展网络。

关键词:学生工作 高校 网络素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尤其是近几年手机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实现了“无处不网”。网络的发展使人类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轻松一点就能实现很多功能,网络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观念。网络素养已像读写技能一样,成为个体生存、发展、终身学习必须具備的素质。

一、网络素养含义

1994 年,美国学者 Mc Clure首先用“网络素养”(network literacy)的概念来描述个人“识别、访问并使用网络中的电子信息的能力。”他认为,知识(Knowledge)与技能(Skill)是大众网络素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网络素养将成为帮助公民高效、高产地开展个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技能。

与网络素养类似,在相关领域学者们还经常研究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媒介素养”(medium literacy) 。最早的关于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泽考斯基(Paul G.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20世纪以来,信息素养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标准委员会2000年1月发表的《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中将信息素养定义为: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有效和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和信息源,吸收所选信息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中,独立或作为小组成员有效利用信息完成某一特定宗旨,懂得与使用信息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获得和使用信息。[3]信息素养主要侧重于以图书馆为主体的信息的查找和使用。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指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它的研究理论基础涉及到多种学科,包括传播学、教育学、新闻学等。网络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三者在内涵上各有侧重,又有相通之处,都强调信息时代人类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我们的学习生活。

2017年12月8日,首都网络素养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了网络素养的十条标准,包括:认识网络、理解网络、安全触网、善用网络、从容对网、理性上网、高效用网、智慧融网、阳光用网、依法用网。归纳起来包括:网络基本知识能力、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信息获取识别评价能力、网络信息传播能力、创造性的使用网络、坚守网络道德底线、熟悉常规网络法规。

综上,网络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对于网络及其所承载的大量电子信息的认知、理解与使用的能力,既包括网络知识等专业素养,也包括个人基本素质。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大学生群体知识水平高、接受能力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成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他们通过网络来学习、娱乐和人际交往。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均为95后,将近00后,他们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对网络丝毫不陌生。在中国的高考制度下,进入大学之前,学习任务非常紧迫,仅学习了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关于网络等知识没有涉及。高考结束后,网络以其强大的吸引力第一时间占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会用网络进行沟通联络,上论坛看信息看评论,会网购打网游,看电影电视剧,会简单搜索自己所需信息,网络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大学生们只是肤浅的应用了网络这一媒介,或者可以说是更多地运用了网络便捷、娱乐性的一面。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科技飞速发展,面对大量信息,常常受到信息流的冲击和裹挟;缺乏甄别能力,不会辨别信息的真伪,轻信网络上传播的信息,上当受骗时常发生;普遍缺乏信息搜索策略,不会从众多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合适信息,不会综合分析评价使用信息,抄袭严重;信息安全意识淡薄;沉迷于网络,甚至出现了“网络依赖症”等。

三、我国高校网络素养教育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信息检索课,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在图书馆的海量信息中进行信息检索,查找自己所需信息。本世纪以来,网络飞速发展,网络上信息更加全面多样,人们从网络上就能查到很多信息,图书馆已经失去了原有大量信息资源的优势,信息检索课也失去了魅力,目前很多高校已经不再开设信息检索课,采用讲座或者在网络上放置公开课件的形式开展图书馆信息检索教育。《计算机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向所有大学生讲授了计算机组成及Windows基本操作等知识,关于网络没有涉及。人们似乎普遍认为,除了计算机或者网络相关专业需要学习网络知识,普通使用者不用学,网络是一个拿来就能用的东西,只要想用,谁都会用。其实不然,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信息良莠不齐,想使用好网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汽车的发明,驾驶人要先学会如何驾驶,取得驾驶证才能开车。对于网络,使用者也要具有相应的能力、资格,才能更好地使用网络。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常常听到老师们谈论,学生课堂上听讲效果差,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网络,就说明学生缺乏使用网络这一媒介的素养。网络作为科技产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主要看人类如何使用,网络正面功能的发挥取决于使用者的正确使用。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新知识的发源地,应该重视网路素养教育这一新的问题。我国2017年12月公布了网络素养的十条标准,网络素养教育目前在我国高校还没有开展,但是相信很快网络素养教育就会在高校中实施。从网络素养的内涵分析出,对于网络的基础知识是必须要在学生中进行教育的,可以将此知识融入《计算机基础》课,也可开设一门《网络原理》课,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知识普及,由计算机专业相关老师授课。在大学生认识网络基本构成,了解网络特征和功能等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合理用网、安全用网、智慧用网、阳光用网、依法用网。

四、学工部门可以开展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活动

信息时代,网络素养将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工同仁都有这样的现实感受,多少学生因为网络荒废了学业?多少学生因为网络蹉跎了青春?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工教师队伍首先要认识到网络素养在当今大学生成才中的关键作用。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既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又要像网络渗入日常学习生活一样,实现全方位覆盖,充分发挥学工部门教师队伍的作用,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形成合力,争取实现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一)通过自学或者开展讲座等方式提高全体学生工作队伍人員进行网络素养教育的能力

辅导员等一线学工队伍教师如果想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水平,掌握网络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网络传播特征,知道网络安全基本常识,熟悉《网络安全法》等法规。可以开始讲座集体学习,也可以通过书本、网络课程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不但具备了培养学生网络素养的能力,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二)通过学生工作网站进行网络素养的宣传教育

高校学工部门也要占领网络这一宣传教育阵地,可以在学生工作网页上开设专栏,进行网络素养知识方面的宣传、发挥其正面引导功能。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发布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信息,如关于网络素养知识的文章,涉及网络诈骗的实际教育案例,对大学生学习成才有帮助的网址指南等。

(三)邀请专业人士和专业课教师做网络素养相关知识讲座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量激增,面对信息量浩如烟海的网络,大学生很对时候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会高效用网,用这一新兴媒介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发展。邀请专业人士和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网络相关知识的讲解,帮助同学们从宏观上、理性上了解认识网络,开启网络素养教育的第一步。人类的一切行动始于认知,有了认知,才会有观念,才会有选择,才会有行动。讲座这一形式很符合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心理,比较受大学生欢迎。

(四)邀请新闻传播学、心理学、法学教师做网络素养其他相关方面的专题讲座

当今的大学生只会运用网络这一媒介进行各种活动,对于网络没有理性的认识,更缺少关于网络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知识。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进行安全用网、合理用网相关方面的培训,进而实现智慧用网,服务于我们的学习生活。

(五)举办专题的网络素养比赛

近些年,我国举办了中国大学生电脑网络大赛,共分为网络知识、网络创意、页面设计等5个部分,侧重于考察大学生的网络素质与网络技能、运用网络的综合能力。开设相关的网络素养比赛,烘托网络素养教育氛围,调动起大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热情。邀请专业老师对作品进行点评,通过比赛达到进一步教育的作用。

(六)举办网络素养专题教育活动、主题班会

高校团委也要高度认识到信息素养在大学生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增设网络素养协会这一大学生团体组织,关注学习美国等国家网络素养教育的最新发展动向,并开展网络素养主题活动月等相关教育活动,制作宣传展板等进行宣传。各班也可培养选拔网络素养委员,学习关注网络素养的知识,以便在班级中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召开主题教育班会等。

结语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也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大学生常用的网站或者QQ等网络平台上增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帮助的网址或者教育短片。

网络素养的形成不是一门课或几次培训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需要从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育培养,并贯穿整个大学期间。

网络素养教育如果想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必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作为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联系紧密、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学生工作队伍,可以在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中担任领导者,联系专业课教师等力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活动。

网络素养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大学生身上,作为受教育者,大学生自身在网络素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时,各项教育活动只有“入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喻国明,赵睿.网络素养:概念演进、基本内涵及养成的操作性逻辑[J].新闻战线,2017(02):43-46.

[2]Paul G.Zurkowski.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Z].US: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g Science,1974.

[3]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ala.org/acrl/ standards/ 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2012-04-24.

作者简介

乔颖(1984—),女,辽宁葫芦岛人,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辅导员,讲师。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学生工作高校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依赖实证研究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