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我省职业院校德育培养的现状出发,立足职教特色探索高职院校德育培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途径,从思想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劳动育人等方面积极建构立体德育培育机制,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关键词】职教特色 德育 培育机制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7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1551”德育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4-0064-01
一、问题的由来
山东省虽是职业教育大省和强省,但我省高职院校德育培养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还未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在新时期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工作方式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建构富有职教特色的立体德育培育机制极有必要。
二、职业院校立体德育培育机制的建构
立体德育培育机制旨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足思想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劳动育人等研究层面,对德育培育的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不断创新。具体而言:
1.创新思政教育理念,建设一流的立体化思想育人体系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导作用,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深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需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网络课堂,开设红色影视欣赏课;积极利用我院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优势,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学生教师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交流平台建设,建设师生即时交流新通道。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课、入心。
(2)加强党团组织建设,通过党团组织建设和组织活动引导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志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发挥“德能”文化育人优势,建设先进的文化育人體系
(1)提炼数学、语文、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基础课中的思想、道德、纪律、团队合作、和谐、审美等德育因素,发挥基础课的德育教育功能。开设经典诗文诵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等选修课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精粹。
(2)发挥校园文化、企业文化、革命文化建设优势,以“德”和“能”为核心元素,凝练学校办学特色和“一训三风”等核心文化,将合作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丰富学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生态文化和精神文化,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铸造崇德尚能、以德为先、德能兼修、德能并进的“德能”文化育人品牌。
3.突出专业素养教育,建设科学的专业育人体系
(1)学科(专业)教学中既要进行知识传授又要进行德育渗透。各专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炼专业知识特别是专业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相关产品在我国生活中的市场地位等因素中的爱国意义、集体主义、法制意识、规则观念、文化传承等德育因素,提取相关的德育教育渗透和关联点,把对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塑造渗透到学科专业教学中。
(2)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学校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专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知识、技能、技术、艺术等方面的建设和传承,更要注重对专业信仰、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等德育因素的提升和凝练,培养学生在专业使命、专业荣誉感、专业道德、专业规范、专业礼仪等方面的自觉认同与自觉践行。
4.强化实践指导环节,建设一流的实践育人体系
(1)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在实训实习中要从学生的专业基础、自我认知和企业要求出发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
(2)顶岗实习与学校环境的根本区别在于企业环境不但具有真实性而且具有直观性。在企业环境中,不仅有真实的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营销过程及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而且具有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锻炼,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5.弘扬劳动光荣思想,建立完善的劳动育人体系
(1)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将志愿者活动纳入大学生德育培养综合评价体系。学生管理部门对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并进行评价和考核。制定《大学生义工活动实施方案》《大学生义工服务管理制度》等,鼓励全校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积极开展“义工”志愿活动,每个学生每学年要完成48小时的“义工”服务,并把学生做“义工”的情况纳入德育档案,作为评优表彰的重要依据。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育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勤工俭学工作由学生部门组织和管理,学校各系部、图书馆、后勤处具体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学生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对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诚信意识、法律规范、法律保护、劳动技能、团队协作、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并提供心理服务和法律帮助,建立劳动态度、劳动效果评价档案,作为大学生德育素质的一项指标。
参考文献:
[1]曹越.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其对策,《时代教育》2015年12期
[2]马志伦.德育渗透会使学科教学变味吗?《教师》2015年15期
[3]张晓莲.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年第9期
作者简介:
罗平超,男,山东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法律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