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采用少教多学策略浅谈

2018-12-27 02:03魏微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5期

魏微丽

【摘要】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考试中,诗歌赏析是必考内容,而且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多样化。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学观念的转变 激发鉴赏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 指导学生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069-01

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浓缩了文学艺术的精髓,传承各个年代的精神。而且诗歌中包罗万象,各个阶段历史和文化知识都会有所体现,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欣赏诗歌本身之外,还能学到很多其它的知识,这是诗歌独具的优势所在。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台上教,学生台下学,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而“少教多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自主合作的技能,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探究学科和发散思维,也能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北京外国语学院邓昌炎教授曾说过,“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把课堂和思维还给学生,“少教多学”的教学观念,一定程度反映了教与学的深层思考和实践,也是当代教学观念的发展趋势。

2.激发学生鉴赏的兴趣

2.1教师知识厚度的积累

“少教多学”是少教,不是不教。其实少教的策略,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要求更高更全面。教师必须多学习、勤思考,不断提高自身诗歌鉴赏知识的厚度,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2新方式的应用

古典诗歌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强调学生跨越时代、民俗的障碍,展开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诗歌,体验诗歌的情趣和神韵,这就是诗词的意境美。近年来,对于诗歌学习和鉴赏的新型教学,与音乐同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比如讲授李煜的《虞美人》,可以先播放费玉清的歌曲,讲授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可以与邓丽君的歌曲相结合。流行歌曲备受学生喜爱,在听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诗歌背诵出来了,在熟练吟唱的基础上学习,不仅能体会韵律之美,还能感受诗歌背后的情感。诗歌在古代本来就是流行歌曲,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心理距离被拉近了,学习鉴赏的兴趣也会明显提高。

3.培养学生能力

3.1引导学生品味“诗眼”

激发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兴趣,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诗意。而理解诗意最重要的是品味“诗眼”,因为在整首诗歌中,最富表现张力的就是诗眼。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的“诗眼”就是“绿肥红瘦”,用“肥”写叶,用“瘦”写花,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结合全词,也能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3.2带领学生探究妙用

古代诗歌中常常运用典故,鉴赏诗歌,一定要理解典故诗句的妙用。如姜夔的《扬州慢》其中一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就是借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妙用,将扬州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呈现出鲜明对比,让伤今怀古的感情更深层次传递。

其次鉴赏诗歌时,其表现手法也不可忽视,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就是运用巧妙的比喻,将下垂的柳枝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塑造出一个浪漫多彩的柳树形象,一改以往言杨柳抒离情的老调。

3.3指导学生诗歌创作实践

“少教多学”的策略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发协作,是教学的关键。当教师将诗歌写作的一般常识,如押韵、平仄、对偶等教给学生后,可以鼓励学生适当的写诗或改诗,促进他们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间接达到诗歌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前段时间某高中语文教师就分享过,在讲授完岳飞的《满江红》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改寫创作,她的一名学生就将其改成: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南京耻,犹未雪;我辈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富士山缺。壮志饥餐倭寇肉,笑谈渴饮侏儒血。待从头、统一旧山河,朝天阙!

由此可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是有利于形成课堂积极的环境氛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

4.结束语

“少教多学”教学策略是近年来教育体制的一项改进,蕴含着时代发展的先进元素,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们感受课堂的广阔天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高诗歌鉴赏的课堂效率,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尤丽静.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采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J].教学反思,2012.

[2]邓杰.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