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发
摘要:文章结合基层新闻工作实践,围绕县级广电媒体在自媒体时代,如何在新闻宣传中以百姓关切、百姓关注、百姓关联为切入点,提升广电媒体公信力、亲和力和影响力,加强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建设,提升宣传效果等方面作了些许思考。
关键词:县级广电媒体 舆论引导 能力建设
在自媒体人人都是新闻的发布者、参与者和接受者的时代,县级广电媒体如何体现自己的专业优势,办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广电新闻节目,值得每個基层新闻工作者深思。
一、找准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与受众的关切点,架起党委、政府与百姓的沟通桥梁,提升广电媒体的公信力。会议新闻、领导活动往往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政策措施的安排和实行,具有较大的信息含金量,应该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内容是自媒体无法及时获取并转发的。以往传统媒体在报道会议新闻、领导活动时,程序僵化、模式刻板,往往只有相关联的单位、部门或者领导才会关注,对普通受众或者不是会议参加者、活动参与者而言没有“吸睛”亮点。找准受众关切点就是要跳出会议报会议,将会议中所透露出来的事关百姓生活的内容提炼出来。如社保方面的会议,老百姓并不关心社保部门做了什么工作、哪些领导参加了会议,但对社保费缴纳标准、社保金的增长比例、医疗的报销比例、最低工资标准、低保有没有提高等感兴趣。同时,会议报道应该尽量将与会议相关联的会议之外的画面资料切入其中,以提升会议报道的可视性。
在领导活动的报道中,一些媒体要么把领导画面拍成高大上的形象,要么不注重细节,像领导背手、打哈欠、指手画脚这样的画面时有出现。主流媒体应在领导活动中,尽量应用领导活动中起点睛作用、群众最感兴趣的话题内容为同期声,少用没有领导鲜明个性、工作作风的同期声。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2013年7月22日播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新港视察的新闻中,习近平总书记卷起裤腿,自己打伞,雨水打湿了白衬衫的画面就尤为感人。这样的细节画面在党和政府与人民中架起了连心桥,增强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心。
二、找准社会新闻与受众的关注点,掌握舆论引导话语权,提升广电媒体的亲和力。新闻无处不在,新闻时时发生,只要我们打开微信,在朋友圈、微信群里就会看到转发的或自拍的一些小视频,这里包括交通事故,小孩走失、溺水等形形色色的新闻事件,自媒体信息发布者只能上传一些表面的现象或浅显的事情,而不能让受众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如章贡区沙河、沙石有次发生的交通事故,路过的行人第一时间拍摄小视频放到朋友圈。广电媒体若就事论事地进行报道,就难以吸引受众的收视兴趣,应围绕该交通事故是否存在交通法规意识淡漠、交通设施设置不规范等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度报道,让受众了解在微信圈发布的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广电媒体的报道了解到为什么会发生交通事故、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方交通设施是否合理、交通事故的责任以及交通文明等,从而让交通参与人养成文明的交通意识,让受众在社会话题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三、找准民生新闻与百姓生活的关联点,注重民生关切,提升广电媒体的影响力。应该说,这几年县级广播电视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在新闻中民生新闻的比重也更多了。然而,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中,普遍存在关注而不接地气的现象,老百姓听不懂、看不明白,即使这条新闻确实是关注民生,却因云里雾里的表述让人难以了解事情的原委。如某电视台播出的《金融存贷款增速稳中趋缓,存贷款比提高至73.9%》这条新闻中,全部的数据表述没错,但普通观众更想知道这些数据背后与自己切身利益有什么关联,如钱是更值钱了还是更不值钱了,从数据看,物价是涨了还是跌了,诸名此类的对老百姓生活有影响的问题。如果在这条新闻中有经济界权威人士就这一数据进行解读,那么这条新闻的含金量将会大大提高。
县级广电媒体的新闻节目一般都是一周四播或者五播,导致官方主流媒体发布信息滞后,为自媒体的微信群、朋友圈传播信息带来了有效空间。对此,近几年来各级媒体都开办了微信公众号,有些栏目、节目也开办了各自的微信公众号,以弥补主流媒体权威新闻播出时效性差的短板。微信公众号的设立尽管对新闻发布的及时性起到了弥补作用,但对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创新没有起到促进作用,没有解决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刻板、僵化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县级广电媒体新闻舆论引导能力下降的问题,就必须让新闻节目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百姓诉求、贴近百姓关切,尤其是在涉及民生方面的新闻中,要更加注重接地气,用群众的语言、群众的口气、群众的表述,有个性地深入解读群众的关切、诉求,用画面温暖百姓,用语言感动百姓,用真情打动百姓。(作者单位:赣州市赣县区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