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职专业建设研究

2018-12-27 11:09史子静黄媛
科技资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高职

史子静 黄媛

摘 要:高职院校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联系密切,二者的匹配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的发展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区域产业与高职专业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双方快速发展与升级。本文着重分析目前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部分建议,以期使高职专业与区域产业相适应。

关键词:区域产业 高职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b)-0136-02

高职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的特征。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且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动力源。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相互影响。目前,社会发展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规模、种类、质量均有较高的标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对高职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

1 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时代更替速度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动,高职院校作为与产业结构相联系的劳动力源泉,自身的规模、层次应向多样化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1.1 政府协调职能未到位

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较慢,核心专业人才流失,近十年来,高校毕业生与区域产业对接情况不乐观,地方政府迫切希望挖掘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大部分地区过于偏远,国家未能制定相关对策分配满足当地社会需要的大学生数量,致使水平较次的大学深入市场,虽然一定程度满足学生数量的需求,却远远无法满足质量的要求。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能力过硬人才,而其职业性的特点使其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已逐渐转变为政府的关注重点。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引导以逐渐转变为对相关专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引导,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以及區域经济已有稳步提高。但是仅仅凭借政府的导向作用依然不足以实现目标,当前,绝大多数区域政府缺乏宏观调控机制,虽然出台相关政策引领高职院校发展,却并未加强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致使院校只能依靠自身微薄的资源实现产业对接。

1.2 校企合作机制未完善

首先,高职的生源质量较差,因此,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成为政府的关注点,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仅仅从就业数据决定专业的开设,未能详细分析市场需求,导致毕业生并未寻求较好的工作,区域产业也未能挖掘较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其次,高职院校重视实践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应当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理论知识属于我国教育的基本特征,由于高职院校受到空间条件以及经济资源的限制,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平台,尤其缺乏足够数量的实践社会。因此必须依靠外界资源的支撑,弥补自身短板,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双方相互合作,不仅满足院校的培养计划,同时为企业输送大量人才。目前大多数企业只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未将实践操作与学校理论教育同步,不仅未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难以融合,学习效率降低。最后,类似于“产学研”“五位一体”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被提出,也受到我国社会认同,但发展进程较慢,与社会发展脚步差距过大。

1.3 专业偏离产业特色发展

地域特色是高校专业设置的核心因素,例如沿海城市的制造类技术、电子技术较为发达,西北地区的光电技术、热能技术较为先进,因此,区域内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区域产业潮流培养对口专业,培养相关人才,不仅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利于学生究竟发展,稳固院校的市场地位。但是,目前部分院校未能正确评估自身的资源状况以及社会产业结构,,并未实现详细考察区域产业状况,也未能分析区域行业所需人才种类,盲目跟流设置专业,降低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对口性特征,培养核心专业人才的力度较弱,首先,院校并未详细研究中国发展战略,导致对地方区域的产业发展缺乏清晰的认识,缺乏核心专业的人才培训需求,导致无法开展培养计划,而且不积极参与地方专业学术交流以及企业活动,与外界互动较弱;其次,与政府教育部分以及企业单位合作较少,引进外界专业人士到校参观以及指导次数较少,缺乏高质量的人才引进平台以及小气合作平台。以湖北省高职院校为例,神农架林区以旅游业主城,因此,旅游专业人才是神农架地区最希望引进的人才类型之一,但是根据调查,湖北省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数量过少,大多数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也未能加大培养力度,阻碍省内旅游业发展;孝感市以纺织业主城,根据调查,孝感市内几乎没有高职院校开设服装专业,完全违背区域产业需求,反之,类似于土木、机械等普通专业覆盖率极高,可见企业并未调整自身专业结构,专业设置不科学,未能跟随产业特色的发展趋势。

1.4 专业开设集中度低

区域地理环境决定专业结构,产业发展也无法脱离高水平人才的推动,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大多数省份的教育资源完全集中于省会城市,以湖北省为例,武汉市高职院校占据省内百分之90以上,而荆门市以及神农架并未建设高职院校,只能依靠人才引进略为满足区域需求,其他部分城市也仅仅具备一两所高职院校,完全无法满足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既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因此,平衡区域高职院校的资源以及专业,加大省内其他城市的教育投资力度成为当前关键。此外,根据调查得知,专业重复率过高也成为当前高职专业的缺陷,专业集中度低,高职管理者缺乏“量体裁衣”的意识,致使专业设置极其松散。

1.5 未形成长期发展规划

任何区域都有相应的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的设立不能过多局限于当前形势,而是自觉为促进区域发展而努力,加强社会服务质量,满足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电子信息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等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热门专业,因此高职院校倾向于上述专业的招生工作,但是部分区域的特殊性,只适合冷门专业的发展,导致热门专业人才无法受到当地企业认可,即便高职院校的招生状况良好,却不利于学生的就业走向,导致未来区域产业结构动荡。

2 相关建议和对策

2.1 发挥政府协调职能

人才储备是衡量国家实力的关键指标,我国的高职教育规模占据整体规模的一半,代表高职教育人才是社会产业的关键动力,关系着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不仅有利于产业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动向。目前,我国教育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因此其他主体无法主动参与其中,高职院校缺乏自主管理的权利,管理人员不愿过多关注社会需求以及自身条件,无条件服从政策要求,最终导致现有的局面。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高职院校应科学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完善院校专业与产业结构的对接目标。相关企业给予高职院校足够的参考数据并帮其分析,竭尽全力提供实践环境以及专业设备,联系培养专业人才,优化高职院校的资源配置。虽然多数企业以盈利为目标,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推动校企合作,例如降低相关企业税收,提供部分实践场地等;最后,政府应转变职能,积极协调校企关系,给予企业利益的同时推动教育发展,明确院校的主体地位。

2.2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除政府的政策推动外,高职院校应突破传统闭关模式,挖掘自身潜力,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以合作发展作为推理,积极引进企业等外界力量融入教育事业,构建正面的校企合作环境。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的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满足教育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优化教育质量,科学规划双方诉求,实现双赢。例如: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定期输送批量专业人才,共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携手研发新兴技术,稳固市场地位;高职院校的每个专业每年都会组织开展专业调研,了解专业相关行业产业的市场动态,但由于教师科研任务重,能出去调研的时间、精力有限,因此专业调研对象只涉及部分行业企业、部分地区,调研内容不全面,所获取的毕业生资料局限于表象,而企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实际产业数据,为高职院校设立专业提供参考,为专业设置与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权威指导,保证人才培养的对口型;校企合作共同开设新兴专业,满足区域对冷门专业的需求,弥补高职院校场地、资金等的不足。

2.3 注重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特点

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区域产业发展与高职教育机结构以及改革相适应,进而对高职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高职教育多数服务当地区域,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区域产业特点,尤其是新技术、新产品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拓展人才规模,加大培育力度或者增添相关专业,适当调整或者取消就业率相對较低的专业。其次,新时代背景下区域产业发展将产品以及服务质量作为重点发展目标,拓展产业集群,构建相匹配的人才链条。只有构建开放性生态专业群,方可实现高职院校与区域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2.4 行业企业制定专业教学标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指标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标准,是保证人才培养秩序以及教学质量的关键文件。学院需要积极发挥教育机构以及政府的指导作用,科学配置资源,阶段性实施任务,分层次管理,协调推进。根据核心企业以及优秀院校的发展状况以及需要,组织相关行业撰写教学规章,为教育事业提供保障。

3 结语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要求人才具备更加优秀的能力以及素养。现阶段,提升教育质量是国家的重点任务,尤其针对高职教育,国家倡导“产学研”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本文通过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探索相关建议和对策,希望提高产业发展适应的高职专业建设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发挥政府协调职能、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大教师学习培训力度,紧跟技术前沿变化、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等意见,以期使高职专业与区域产业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吴睿.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9):6.

[2] 杨楠.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3] 张慧青.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4] 刘旭森.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从专业、师资视角看南平市职业教育[J].福建教育,2016(13):31-32.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