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兵
摘要:猪蓝耳病,别名“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典型特征是耳部、肢体末端皮肤发绀,故被称作“蓝耳病”,致死率高,藍耳病的出现给我国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所以深入了解猪蓝耳病的症状,找出有效的综合防控要点,在促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中意义重大。
关键词:猪蓝耳病;症状;防治
1流行病学
猪蓝耳病主要由猪蓝耳病病毒(PRRSV)所致,任何品种、年龄段、性别的猪均可发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易感性存在差异,生长猪、种猪与育肥猪症状稍温和,而仔猪、母猪症状相当严重,不但会导致猪群大量死亡,甚至使猪感染继发性猪瘟病等。病猪和带病猪属于最主要的传染源。同时,PRRSV可存在于粪便、饲料与猪舍地面、清扫工具里,传播途径包括种猪配种、蚊蝇昆虫等。
2症状表现
不同类猪群患猪蓝耳病的症状有差异,主要病损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母猪:典型症状为沉郁、发热、厌食、咳嗽、且伴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妊娠晚期易流产,死胎或早产;产后无乳,少部分病猪耳部发紫、皮下可见血斑。极少数母猪并发神经麻痹等病症;②育成猪:典型症状为结膜炎,双眼肿胀、眼屎多,且伴有呼吸困难、耳尖发紫、沉郁昏睡等病况。公猪感染后伴有食欲不振、咳嗽、暂时性精液减少、精神萎靡等症状;③仔猪:1月龄内的仔猪染病率更高,多伴有发热、呼吸急促、食欲不佳或废绝、后肢麻痹等病症,眼睑水肿,死亡率可达80%;④中、大猪突见流感病症,不过传播速度慢,体温约41.5℃,抗生素治疗无效,死亡率可达10%,剖检病猪有灰白色橡皮肺,则应大致确诊为PRRS感染;⑤猪蓝耳病多继发猪瘟、附红细胞体等病,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3综合防控措施
3.1治疗
猪蓝耳病的治疗需本着“对症诊治”的原则,对不同患病猪实施针对性治疗,实现对疫病的有效控制,促使病猪早日康复。典型的如:①患病仔猪的治疗。治疗的关键是电解质补充与对症下药;②母猪的西医治疗。用500~1000mL高锰酸钾清洗母猪的产道,后用500mL蒸馏水重新清洗;并在饲料中添加甲氧苄啶、黄芪多糖、多维复合配方,拌料饲喂,持续用7d,停用7d后,再用7d;同时,还应在饮水里添加多维、替米考星供饮用;③保育猪。用药青霉素根据猪的体重按照2万IU/(kg·bw)+清瘟败毒散,根据猪的体重0.1mU(kg·bw)肌注,2次/d,持续治疗一周,来改善症状,预防继发感染。
此外,配合中医治疗效果更佳。方剂包括:牡丹皮、连翘各10g,黄芩、板蓝根、玄参、赤芍各15g,生石膏50g,银花藤20g,生地黄18g;对伴有高热症的病猪则加水牛角30g,丹参10g与麦冬15g,和2000mL水混合浸泡半小时,煎煮,待凉后,大猪100mL/次,3-6次/d;小猪20-50mL/次,3次/d。
3.2预防
1)加强日常管理:①引种。应在引种前全面了解引种猪场病疫信息,所挑选的引进猪应作血清检测,明确是否有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的猪也应隔离饲养1-2月左右,无病症后方可混入猪群;②消毒。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猪圈围栏、墙壁、饲养槽、砖缝、粪便等的消毒,避免细菌滋生,确保养殖场干净清洁;③饲养密度控制。为避免饲养密度过高而影响猪的发育生长,需注意控制好饲养密度,并选用优质饲料(饲料也应常晾晒,避免发霉),确保猪群良好进食,提高其抗病能力;④做好通风、防寒、保暖等工作,为猪群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2)病死猪的妥善处理:因病死猪是猪蓝耳病的主要传染源,还可能会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妥善处理病死猪非常重要。一旦发现病死猪应立即用现代生物技术作无害化处理,不可食用。
3)疫苗接种:加强疫苗接种也属于该疾病的有效防控手段,可使用活苗或活疫苗。公猪通常接种浓缩型灭活疫苗,第一次疫苗接种时间应在配种前12-21d左右。母猪也可接种浓缩型灭活疫苗,第一次疫苗接种时间应选在配种前35-49d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