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秦 蒙惠丽
摘要:动物产地检疫指对动物离开产地之前进行的检疫,主要目的是对动物的防疫及健康状况实施全程监控,通过产地检疫能够及时发现病原,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最大限度减少因动物疫病造成的危害。本文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动物产地检疫;动物疫病;对策
动物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而动物产地检疫是控制疫病的关键环节,对动物检疫工作的完善十分重要,目前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1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
1.1主动报检意识差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动物及其产品在离开产地前,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而且近年来国家已实行暂停征收动物检疫费的惠民政策,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畜牧相关法律宣传不到位,有些养殖户对动物检疫工作缺乏认识,嫌麻烦,不主动申报检疫,认为他们只负责养好动物,运输要办理的检疫手续与他们无关,导致部分动物没有实施临栏检疫,尤其在边远山区,自宰自用的动物,检疫申报制度更是难以落实。
1.2检疫队伍技术力量薄弱
在国家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各地成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但是基层畜牧兽医专技人员所占比例小,而且大部分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尤其是没有新增力量的加入,专业人员数量与实际工作量不符。加之分散饲养还普遍存在,在产地检疫工作范围分散、检疫成本较高、检疫人员素质不齐等情况下,导致有的地方虽然设置了报检点,但由于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经费不足等原因,經常出现报检时人不在,报检后人不到,有的甚至不到现场就出具检疫证明,无法达到产地检疫工作的最终目的。
1.3检疫手段落后
目前动物产地检疫以临栏检查为主,检疫检查主要靠眼观、手摸、耳听和查看养殖档案。但随着“瘦肉精”、“速成鸡”、“现代牧业牧场出售病牛”等事件相继被媒体曝光,畜产品安全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对畜产品进行兽药残留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基层,要化验无设备,有设备无经费无检测试剂,检疫合格不合格全凭自己的工作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容易出现偏差,这样不但影响到广大群众的畜产品安全消费,而且对畜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隐患。
1.4电子出证配套设施不足
目前全国各地已逐步实行动物检疫电子出证,但部分基层存在出证系统配置不到位、缺乏财政保障、出证人员电脑知识缺乏等问题,导致出现故障无法及时处理、出证速度慢等情况,尤其在地域分散的地方,检疫人员往返出证点和养殖场所,更是费时费力,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2针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问题的对策措施
2.1强化普法宣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法律意识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如畜牧法规知识讲解、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兽药安全使用培训I等,结合“送科技下乡”、日常监督检查、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等活动,通过编印科普书籍、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指导从业人员依法经营,积极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得到群众对动物检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2加强基层官方兽医队伍建设
动物产地检疫是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工作责任大,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县、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村级协检员的三级监管网络,拓宽进人渠道,争取配足人员,壮大检疫力量。同时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加强《动物防疫法》相关法律知识、疫病诊断技术、计算机和打印机使用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官方兽医整体素质,充分提升官方兽医队伍工作效能。
2.3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抓好养殖、屠宰、运输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落实责任,坚决杜绝屠宰场门前补检,将动物检疫延伸到源头,建立以监促检、以检促防、防检相结合的动物防疫工作机制;公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流程,坚持出栏动物临栏检疫制度,做好养殖档案查验、尿检抽样和疫病检测等工作,杜绝染疫动物和不合格动物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维护广大群众的肉食品消费安全。2.4合理布局报检点、加快硬件设施建设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报检点和检疫人员,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加快动物产地检疫的硬件设施建设,配备检测设备,根据实验室监测、检测结果出具检疫证明,不断提高检疫结果的科学性;加快完善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把机构、人员、监管对象、申报点和检疫证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快速开证和信息快速查询、追溯和分类统计功能,不断提升检疫管理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动物疫病的传播,对食品安全有深远意义。在动物检疫工作道路上,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利用新科技,加强动物检疫电子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检疫执法力度和工作效率,为全国人民群众肉食品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