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叶
(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医院 护理部, 陕西 西安, 710061)
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HIV)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可攻击免疫系统,使机体丧失免疫功能,继而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目前,抗逆转录病毒方案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其可以抑制HIV复制,降低感染风险[2]。然而,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艾滋病具有强烈的恐惧与歧视心理,导致多数艾滋病患者治疗信心不足,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3]。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涉及心理、生理与社会因素的多方面综合治疗与护理方案也得到了临床的重视[4]。为了进一步保障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本院对49例艾滋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了综合护理措施,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98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 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8.2±4.2)岁; 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2.2±0.8)年; 婚姻情况为已婚32例,未婚17例;文化水平为小学10例,初中18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6例; 治疗方案AZT+3TC+EFV 方案20例, D4T+3TC+NVP方案15例, AZT+3TC+NVP 方案14例。研究组男28例,女21例; 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8.8±3.5)岁; 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2.3±0.7)年; 婚姻情况为已婚33例,未婚16例; 文化水平为小学12例,初中17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6例; 治疗方案AZT+3TC+EFV 方案18例, D4T+3TC+NVP方案16例, AZT+3TC+NVP 方案15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研究内容均告知患者与其他家属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 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第3版(2015版)中的诊断标准, CD4+T淋巴细胞<50个/mm3, HIV抗体提示为阳性。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异常; 伴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 沟通障碍、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婚姻情况、文化水平与治疗方案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指导与督查、心理干预、复查指导、定期电话随访等。
1.2.2 研究组: 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措施。① 加强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因发病突然,未做好心理准备,常会表现为悔恨、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失去了生存的欲望。针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情绪支持与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以免因过重的心理负担影响进一步治疗。相较于传统心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主要从患者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文化水平、家庭情况与社会角度出发,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同时,艾滋病患者易出现自卑、孤僻、抑郁等情绪,过重的思想压力可能导致其丧失日常交往的自信,甚至自我封闭或采取消极行为。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不良情绪的诱因,并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与劝慰,消除顾虑与困惑,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治疗。此外,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想法,充分理解其处境与想法,并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② 消化道与口腔护理: 针对腹泻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其排便频次、性状、颜色,并询问有无腹痛。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褥,且患者每次排便后均在其肛周涂抹润滑油,预防肛周炎。同时,指导患者每日早、中、晚使用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清洁,抑制霉菌滋生,漱口后用碘棉球按压溃疡处,减少溃疡面积,并达到消肿杀菌的目的。③ 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取药后,以面对面的方式向其进行药物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等知识讲解,强调坚持用药的必要性。同时,设置专人进行用药督导,每次复诊时记录药片数量,检查剩余药片与用药方案是否相符。指导患者养成定时定量用药的习惯,并利用小工具保证用药效果,例如设置手术闹钟提示、分次独立包装携带药物、使用有定时功能的小药盒等。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经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一名信任的亲友提醒用药,以免漏服或不按时用药等情况。④ 营养护理: 护理期间认真记录患者的摄食情况,饮食结构以高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低脂食物为主。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食物,做到营养搭配合理,色香味俱全,以便增强患者的食欲。对于药物反应而导致食欲不佳者,护理人员应鼓励其多进食,说明进食可以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并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针对长期腹泻与恶液质者,指导其每日适当服用糖盐水或淡盐水,以便保证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⑤ 消毒护理: 尽量将患者安排在独立病房,并保证病房内的清洁与通风。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掌握体液传播的途径。定时消毒并妥善放置体温计、听诊器与血压计等物品,并做到专人专用,使用完毕后以含氯消毒液消毒。每日以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与物品2次,使用后的注射器与输液针头应密封后毁形销毁。⑥ 随访护理: 建立电话随访制度,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叮嘱其定时到院复诊。开放微信、QQ等网络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对患者进行日常健康生活与行为指导。同时,邀请自我保健能力强、心态积极乐观、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通过良性互动,给予患者全面的精神支持与康复指导。
随访6个月,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变化。用药依从性: 自拟调查问卷评价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项目包括是否坚持规律用药、有无忘记用药经历、自觉症状好转时是否停药、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时是否停药、是否因经济压力停药、是否定期复查。其中执行≥5项为完全依从,执行2~4项为依从,执行≤1项为不依从。生活质量: 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 SF-36量表包括情绪角色功能、躯体疼痛、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精力与总体健康8个维度,每项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2组干预前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干预后完全依从率高于干预前(P<0.05),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对比[n(%)]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组干预前SF-36量表中情绪角色功能、躯体疼痛、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精力与总体健康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干预前(P<0.05), 且研究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 分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艾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缺少特效的药物,所以死亡率较高,给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5]。目前,抗逆转录病毒方案是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然而因其治疗时间过长,加之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治疗效果大打折扣[6]。同时,艾滋病患者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需要面对疾病传染性、无法根治、担心疾病进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社会歧视等压力,普遍存在羞耻与自责心理,显著降低了生活质量[7]。传统护理干预措施仅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简单的咨询与心理干预,未给予系统、规范、细致、全面的照护,所以上述用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过低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9]。
综合护理是对传统护理措施的有效补充与完善,其从患者心理、生理、认知、行为与家庭角度出发,利用现有的护理技术与资源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继而保障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用药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不依从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此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已将尽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的最终目标。本研究中,研究组干预后情绪角色功能、躯体疼痛、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精力与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可见,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综合护理措施在艾滋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 研究调查发现,治疗信心不足、社会歧视与不良反应是影响艾滋病患者用药质量的主要原因[10]。综合护理措施通过强化患者的情绪支持与心理疏导,最大程度的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② 按原则、遵医嘱应用抗逆转病毒药物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然而该方案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随着服药时间、用药量、用药次数与种类的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可见明显降低[11-12]。用药护理利用用药指导、提示工具与亲友监督等方式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③ 艾滋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数患者的营养情况较差,所以采取有效的营养支持十分必要[13-18]。营养护理给予患者全面的饮食指导,合理规划饮食结构,从营养方面给予机体更多的支持,进一步提高了抗病能力。④ 艾滋病不仅可以通过性、血液传播,体液也可以作为传播途径[19-23]。消毒护理则切断了各种传播途径,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预防交叉感染。⑤腹泻与口腔溃疡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问题,消化道与口腔护理利于消除不良问题,提高患者的舒适度。⑥随访护理在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加入了网络交流模式,不仅可以及时处理患者提出的问题,还可以为患友建立起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增加了互动性,为其身心康复提供更为全面的指导与支持。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保障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