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英 汪燕 黄燕鹏
体位性低血压指因体位改变所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低血压[1]。胸腰椎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多、术后卧床时间长,术后首次下床时极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眩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2-3]。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不仅延迟了患者下地行走的时间,而且易导致患者跌倒、骨折、内固定松动,引发医疗纠纷[4-5]。为避免胸腰椎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我科在传统下床法基础上进行改良,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科行胸腰椎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首次手术;(3)体质量<80 kg。排除标准:(1)二次手术;(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出凝血功能障碍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获得患者知情同意。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下床方式,即术后首次下床时由护士摇高床头使患者从平卧位直接到端坐位90°,静坐5~10 min,由护士协助测量血压,如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症状,则立即恢复平卧位,并对症处理。
1.2.2 观察组 术后首次下床时采用渐进式下床法,具体方法如下:(1)首次下床前1 d,护士指导患者抬高床头<15°;(2)首次下床前由护士协助患者穿束腹带;(3)嘱患者双眼平视前方,护士缓慢将床头摇高至30°,若无不适则保持该体位3 min;(4)嘱患者双眼平视前方,护士缓慢将床头摇高至60°,若无不适则保持该体位3 min;(5)护士站立于患者右侧,左手环抱患者背部,右手紧握患者左上臂,患者双手紧握护士右上臂,在此姿势下护士协助患者从床上缓慢的90°端坐于床缘,之后患者挺胸且双下肢自然下垂,双眼直视前方,前后踢腿活动3 min;(6)护士协助患者下床站立,嘱患者挺胸,双眼平视前方,双腿直立且与肩同宽,原地踏步3 min,之后扶床档绕床行走1周。在下床过程中,患者如有不适,则立即恢复平卧位,并对症处理。
1.3.1 血压监测 分别于首次下床前后,由护士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患者平卧位和站立位时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1.3.2 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 统计患者术后首次下床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直立性低血压诊断依据美国自主神经科学学会(AAS)和美国神经病学会(AAN)制定的诊断标准[6]:即从卧位转为立位3 min内,收缩压(SBP)下降≥20 mmHg和/或舒张压(DBP)下降≥10 mmHg,伴或不伴各种低灌注症状(心慌、胸闷、头晕、目眩、恶心、乏力、四肢湿冷、面色苍白等)。
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平卧位时,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位时,观察组SBP、DBP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8.0%(4/50)低于对照组38.0%(19/50)(χ2=12.705,P<0.05)。
胸腰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快速恢复肌肉强度和韧性,提高胸腰椎稳定性[7-8]。然而,胸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往往较长(一般为3~7 d),活动量减少,患者突然由卧位转换为坐位或站位时,心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量减少,从而出现心源性的体位性低血压[9];加之,胸腰椎手术患者大多合并交感神经功能受损,使得中枢神经传导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机体血压调节功能异常,加剧脑部供血不足,故该类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群体[10]。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8.0%(19/50),与贾桂等[11]报道相似,提示胸腰椎术后患者是体位性低血压的高发人群,其体位性低血压的防护不容忽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首次下床前后血压变化比较(mmHg,x- ±s)
观察组首次下床由平卧位转换至站立位时,SBP和DBP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胸腰椎术后患者采用渐进式下床法可缓解首次下床的血压波动,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胸腰椎术后采用传统下床法下床,患者从平躺到完全坐起的时间仅为10秒左右,而体位的快速变换也是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12]。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用了渐进式下床法对传统一过性式下床法进行改良。首先,在术后首次下床前1 d抬高床头<15°,小幅度抬高床头并不会引起患者不适,且可为首次下床的体位变化提供适当过渡;其次,应用弹性束腹带束腹可通过增加腹部压力提升站立位血压约11/6 mmHg;摇床时渐进式缓慢增加角度,并由护士协助患者坐起及站立,可使心血管系统逐步适应从平卧位到站立位的体位变化,有效避免血压的突然下降;此外,适量的坐位和站位运动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血液循环,促进淤积于盆腔及下肢的血液回流,这对于维持血压稳定是十分有利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作用。
综上所述,胸腰椎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时采用渐进式下床法,可缓解血压波动,降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