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 力
通过这次专题调研,我深深感到大数据行业之路,不能简单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数据开放之路,还需要思考:大数据开放之路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需要什么样的安全保障规范它。
市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让数据多跑路”,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加快上海各行各业探索以数据驱动的创新模式,一方面,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的数据价值,可以助力企业传统业务的提升,尤其是在上海较为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金融业、通信业等;另一方面,更是希望各个企业尝试走到大数据开放这条道路上,探索用数据服务更多行业,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形成数据共享、共治的开放生态。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锤炼健康、合理的大数据产业链,催生更多的数据生产、加工、治理、服务专业型企业,进一步激活大数据生态,助力上海建设创新之城。但要解决如下问题:
第一,什么样的车辆可以驶入公路。目前大数据行业内企业的发展情况层次不齐,有的企业刚学会自行车,而有的企业已经可以驾驶大型客车。如何让高速公路可以持久运行下去,建议可以考虑从企业能力、数据安全等各方面完善准入机制,保证持证上路,安全行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上海作为直辖市在大型国有企业方面的天然优势,以用户规模大、技术能力强、服务意识佳的企业为依托,将企业对于数据治理、安全管理的能力进一步提炼拔高,形成大数据产业的标准。
第二,保证车辆各行其道。日后大数据开放的高速公路,有全能型企业,也有精通行业的深入应用型企业,也有提供服务的工具型企业,将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既要避免“大型”车辆垄断,成为路霸,但又要防止小型车辆只是简单的数据“倒爷”,没有充分发挥数据价值,这需要引导探索一套各行其道的生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