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利
教育专家的意见不能模棱两可
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这一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日,为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教育部、國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在禁不禁手机进中小学校园问题上,有教育专家的意见是:“不能一禁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
”禁还是不禁,社会各界纠结不已,有主张“宜疏不宜禁”的,有直呼“全面禁止”的,有呼吁“不必一刀切”的,有认为“禁与不禁影响不大”的,不一而足。但是作为教育专家,理应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对于该不该颁布校园手机禁令,教育专家需要亮出旗帜鲜明的观点。还有的教育专家说,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边禁边疏。要禁就要令行禁止,边禁边疏,这怎么可能呢?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当弱,法令禁止完全可以做到,如果一边禁止一边提倡,事实上等于网开一面,如何达到治理效果呢?因此而言,那种“不能一禁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的意见,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化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
“降低刑责年龄”,法规亦当与时俱进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正频频示警,不断挑动公众脆弱的神经。受害人家长的安全忧思不断、受害人的心灵之痛抚慰缺失,不断拷问着国家少年司法体系的建立,而修改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随之再起。
法律具有强制性、普遍性、规范性,当未成年人暴力案件呈现多发、普遍态势,相关法律就必须与时俱进,逐步完善、拾遗补缺。当法律的人性关怀成为部分少年无所忌惮的利用空间,宽容成为某种程度上的纵容,说明相应制度出现漏洞或者是滞后,就需要及时亡羊补牢。
真正的未成年人保护应该是对于受害方和施害者都有相应的保护和救助机制,偏重哪一方都有失公平,违背社会公义。对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予以法律强力约束,辅之以青少年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建章立制,及时处置,完善国家少年司法体系,降低少年犯罪率,维护社会安宁,保障社会公平,就此而言,降低未成年人刑责执行年龄应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让“报班热”降温需要一场根本性变革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假期不能休息,要用来反超”……虽然直呼“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但在教育焦虑推波助澜下,家长们依旧坚持把文化补习班、兴趣拓展课等“抢跑式培训”作为孩子暑期“标配”。
几乎所有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这也是中国教育的焦虑。在当前优质教学资源的竞争压力和以成绩定优劣的教育模式限制下,中国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焦虑,利用一切时间拼命为孩子“加码”。“各种压力下,父母要做到不焦虑,真的很难。”那么,年年暑假“报班热”高烧不退,就永远成为死结了吗?
当然不会,但这需要一场根本性变革,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报班热”高烧不退催生“暑假经济”火爆是多方因素导致,家长的焦虑是一个原因。但只凭考分作为衡量和评价标准,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一天不解决,“报班热”的高烧就不可能消退。就是下发了多少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的文件,或开展了多少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都将无济于事。期待中的这场自上而下教育体制根本性变革来得越早,“报班热”才能降温,否则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