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美春 张双娟 胡春植 曾 丹
(江西科技学院 护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
在我国,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增长态势,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发病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为主,但是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节奏加快,学习与就业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年龄明显呈现年轻化。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期已存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儿童青少年期的体重指数、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精神心理情况等与中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存在很大的相关性[1]。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高血压的防治科普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行为的认知,提高其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我们于2018年4月至2018年7月对本校1-3年级在校大学生的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问卷,现报告如下。
选择在校1-3年级本科学生共4800人左右,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600人,抽样率12.5%。其中专业涉及服装、艺术、财经、汽车等12个专业;男385人,女215人;年龄18~23岁。
通过现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及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抽取的人员进行调查。问卷由研究小组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值;第二部分为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理想血压值、正常高值、高血压的危害;第三部分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情绪管理、抽烟饮酒情况。部分问卷由学校医院的医生在学生看病时发放,部分问卷在笔者所在的护理学院开展科普活动时发放,所有问卷现场发放并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填写并回收。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回收率100%。问卷结束后对被调查人员开展相关高血压防治教育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推断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被调查的600名学生中,体脂数和血压的基本情况见表1。体重指数正常的有413,占比68.83%,被调查的600名学生中,理想血压的404人,占比67.39%;正常高值135人,占比22.5%;轻度高血压的26人,男23人,女 3人,各占比3.83%、0.5%,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和男性吸烟喝酒有关,见表2。
表1 在校大学生体脂数、血压基本情况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正常高值的比较
通过问卷了解在校大学生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并在问卷后,对被调查者进行科普相关知识,最后再发放相关的健康手册。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和危害的知晓情况比较好,对血压的理想值、正常高值以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知晓率很低。经发放健康手册及现场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见表3。
调查对象600人,有家族史的18人,男11人,女7人;饮食偏咸的395人,男183人,女212人;无运动习惯且每周运动小于3.5小时的213人,其中男148人,女65人;过去一年情绪经常紧张的人102人,男29人,女73人;吸烟人数279人,男275,女4人;饮酒人数225人,男201人,女24人。见表4。在吸烟和饮酒两大危险因素的调查发现,男性的吸烟和饮酒率明显高于女性,见表5。
表4 在校大学生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
表5 不同性别大学生吸烟率、饮酒率的比较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呈现上升态势,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本研究也发现,大学生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人数达到16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6.83%。高血压是很多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重要发病因素。对于高血压前期(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患者,由于大部分处于青春期,青春期高血压平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只有在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后才感到一些不适,如头晕、胸闷等。正因为症状不明显,所以往往被本人、家长、医护人员所忽视[1]。如果长时间的血压升高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后果,对青少年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知道自己的血压情况,一旦出现一些头晕、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干预,尤其是血压升高持续时间比较长,就需作进一步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另外,出现血压升高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血压恢复正常。首先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盛怒、忧伤、恐惧、狂笑、争吵等不良情绪均会导致血压升高;其次是生活要有规律,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能过多熬夜[2];饮食要合理科学,少吃肥肉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油、鱼子等,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牛奶等食品,每天至少参加体育锻炼半小时,但运动量不宜过于激烈。
加强高血压的防治教育,是预防大学生高血压的第一步。本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血压处于高血压前期即正常高值,如果不及时干预,将可能进一步发展到真正的高血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首先要教育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检,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次,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血压波动;适当锻炼身体,多做一些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锻炼,如游泳、跑步等;不吸烟、不酗酒,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关膳食问题,也应注意调整。
控制体重,预防肥胖也是预防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大学生饮食习惯的改变,如长期摄入高热量饮食、高脂饮食等,很多大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即体质指数超出正常范围。体质指数即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BMI正常值在18.5-23.9 kg/m2。体质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多个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的青少年血压偏高检查率明显大于正常者[3、4],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出生体重与青年的肥胖有一定的关系,与成年后的高血压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是呈负相关。所以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尤其是BMI大于等于24的人群,控制体重,使BMI维持在18.5~23.9 kg/m2,对预防高血压有重大意义[5]。
加强体育锻炼,有效预防高血压。体育锻炼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加多余热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的储存,从而控制体重或者预防肥胖,同时也能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所以体育锻炼能有效预防高血压。根据国际体育人口的判断标准,结合我们多数居民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体育人口的判断标准为以下三点: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6]。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都低于3.5小时/周,且没有规律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有效降低在校大学生高血压的患病率,我们需要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血压处于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同时对这些高危人群尽早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控制体重、清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控制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戒烟戒酒等措施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