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

2018-12-26 11:48胡瑞兰莫雪珠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监护通气住院

胡瑞兰 莫雪珠

1.广东省遂溪县人民医院,广东遂溪 524300;2.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 524037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进行危重患者抢救的场所,病情发展快,往往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也需要专科护士给予24h病情监护[1]。ICU收治的大部分患者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而这个辅助治疗的过程又受到护理质量与治疗时间的制约,患者也易出现并发症。所以在护理过程中,简化繁琐的护理流程,制定标准模式,采取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2],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但各级医院对于此项护理流程模式尚属适应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保证护理质量的落实到位。本研究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间于我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价,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于我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病例入选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标准,排除合并心律失常与合并气胸患者,排除烧伤患者[3],排除不能耐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包括男16例,女14例,年龄29~69岁,平均(49.8±8.1)岁,其中脑卒中患者11例,脑出血患者1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4例;研究组包括男17例,女13例,年龄30~70岁,平均(51.2±8.3)岁,其中脑卒中患者12例,脑出血患者1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与疾病类型等方面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护理流程模式,主要包括:患者进入ICU后进行插管护理,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按照医嘱用药,及时更换患者衣物,做好口腔护理,为患者擦身,注意患者意识状态与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24h心电监护,给予鼻饲护理,记录患者机体出入量,观察引流情况,保证畅通。神志清醒的患者可与其进行沟通,安抚情绪,安排家属定时探望。

研究组患者给予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具体包括:(1)持续的质量改进与流程细化,即在患者进入ICU后,对患者的病情与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详细的护理标准与护理计划,流程内容应细化至引流管护理、生活护理、病情变化监测、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效果观察与情绪安抚等方面,制作完整的护理计划表[4];(2)科室每日晨会应对护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正,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执行。流程再造:将具体护理工作细分,并将具体任务指派具体护士执行,护士长负责各班次人员的合理安排,制定急救流程,护士负责具体的生活护理工作与科室环境护理[5];(3)所收治的患者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两组,高级责任护士应担任小组长,将抢救设备与急救药品存放于合理位置,便于患者的急救,急救药品应分配给专人保管,定期查看效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6];(4)科室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对科室的具体护理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监控整个护理标准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不断改进[7];(5)机械通气患者应进行体位干预,除有禁忌症的患者外,将床头均抬高30~45℃,以免胃内容物返流;注意鼻饲的温度、输注速度与鼻饲量,鼻饲前后注意冲洗胃管,做好固定,防治堵塞。每日给予4次口腔护理,进行吸痰护理,注意湿化气道[8];(6)注意患者营养支持的加强,以助于患者机体免疫力的提高。

1.3 观察指标

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具体评定内容包括气道护理、生活护理、专科护理操作与生命体征监测等[9],观察并记录患者护理质量,以100分为满分,护理质量与评分呈正比。此外,还应评估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研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与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为(8.33±1.07)d,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为(7.32±1.39)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19±0.55)d,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29±0.11)d。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用时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与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与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 n 机械通气用时 住院时间对照组 30 8.33±1.07 7.19±0.55研究组 30 7.32±1.39 6.29±0.11 t 3.15 8.79 P 0.003 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 n 气道护理 生活护理 专科护理操作 生命体征监测对照组 30 89.21±1.19 91.18±0.99 89.99±1.38 89.98±1.03研究组 30 95.22±0.54 96.17±0.31 97.04±0.19 95.29±0.57 t 25.19 26.35 27.72 24.71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2例患者出现声门水肿,4例患者出现VAP,3例患者出现声带受损,研究组中1例患者出现VAP,1例患者出现声带受损,未见声门水肿患者。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各类危重患者,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汇集全院医疗精英,给予患者精心监测和精确的治疗,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生存及续复苏后的康复。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情危重,病情复杂[10],疾病进展较快,同时重症监护病房对外隔离,都导致了日常护理工作繁重,护理难度极大,护理风险也很高,容易出现医患纠纷。提高对于此类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是优化医院业务的主要目标,将护理模式进行流程再造,进行各项细节工作的不断细化和持续改进与执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与护理质量[11]。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工作繁重,存在较多的问题,难以将护理质量落实到位,这些都对患者的康复与预后造成了一定程度地影响与制约。

机械通气属于危重患者的辅助疗法,使用呼吸机能够改善患者通气,维持患者呼吸功能,缓解机体缺氧情况,创造疾病治愈的有利条件[12]。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并发症,主要包括声带受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与声门水肿等,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给予气道护理,进行吸痰护理,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执行无菌操作[13],加强患者的具体病情观察,能够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采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与流程细化,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流程内容细化至引流管护理、生活护理、病情变化监测、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效果观察与情绪安抚等方面,并进行流程再造[14-16],制定急救流程,高级责任护士应担任小组长,将抢救设备与急救药品存放于合理位置,便于患者的急救,建立质控小组,监控整个护理标准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不断改进。体位干预避免了胃内容物的返流,口腔护理,吸痰护理,气道的湿化以及营养支持的加强等,均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本研究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间我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为(8.33±1.07)d,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为(7.32±1.39)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19±0.55)d,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29±0.11)d。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用时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2例患者出现声门水肿,4例患者出现VAP,3例患者出现声带受损,研究组中1例患者出现VAP,1例患者出现声带受损,未见声门水肿患者。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进行传统常规护理的流程再造与持续改进,能够显著提高ICU护理质量,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缩短机械通气用时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大量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监护通气住院
妈妈住院了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不通气的鼻孔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