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蒋丽云
园本研训例会活动就要开始了,业务部接陆续到了三位老师的电话:“主任,今天中午我有点事,就不来参加园本研训了,和你请个假。”“主任,中午我们班小朋友尿裤子了,我在班上等家长,可能参加不了园本研训活动了。”“主任,我头有点晕,中午想在班级里休息一会儿,希望你能同意。”算上这三位老师,本学期已有九名老师因为各种原因,向业务部告假,不参加园本研训活动。是什么原因让教师不愿意参加园部精心准备的园本研训呢?是教师自我专业成长意愿不强?是研训内容不够丰富?还是研训形式相对单一?
例会开始了,老师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会议室,很多人低着头、无精打采地找一个角落位置坐下并摆弄起手中的手机,前面的座位没有人愿意去坐。在业务园长的多次要求下,后面的老师才不情愿地坐到靠近主讲台的座位上。今天园本研训的内容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下儿童游戏行为的观察与指导。研训中,业务园长从《指南》精神、各领域的核心经验以及如何观察、解读、指导幼儿的游戏等几方面,结合PPT生动、形象地进行讲述,老师们拿着笔在本子上记记画画。在互动环节中,园长问道:“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观察幼儿游戏的?运用了什么方法?”老师们齐刷刷地低下了头,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言,被点到名的老师也只是说:“我是新老师,我还不会。我就看着孩子们游戏,把他们讲的话记下来了。”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又变成业务园长在台上讲、教师在台下听并机械地记录。
新一期的园本研训开始了,老师们惊奇地发现了这次与以往的不同之处:每个人的面前摆放着两张表格,一张是《我喜欢的园本研训内容和研训方式》,另一张是《我希望参加的研训内容》。当拿到这两张表格时,老师们一改往常园本研训时的低迷状态,显得非常兴奋与激动,纷纷拿起表格讨论了起来:“我论文和案例不会写,我想学习论文案例撰写。”“我想参加个人课题申报,我要参加撰写课题申报研训。”“马上动物节故事创编大会就要开始了,我希望培训动物故事的创编方法。”“我想学习撰写POP字体。”“我想培训区域环境的创设。”在培训方式一栏里,老师们提出了各种想法,有的希望能够走出会议室,有的希望可以根据不同的研训内容组成研训小组,有的希望自己也能像孩子一样去亲身体验研训内容……几天后,一份《我最喜欢的研训内容、方式调查表》和《我要参加的研训活动调查表》公布了。通过调查表,我们欣喜地发现在研训内容更加丰富、研训方式更加多元化的同时,园本研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在不断得到加强。
“那不是张老师吗?”“哦,对了,张老师申报了这学期的《如何有效指导幼儿进行种植管理》的研训活动。”“一定很有趣,我们来听听张老师是怎么说的。”在大家既新奇又充满期待的眼神中,我感觉这场研训活动一定会有故事发生。果不其然,从种子的选择、如何使用底肥到用什么工具、如何搭架,张老师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地开始了讲述,年轻教师听到这么多新奇的种植趣事也忍不住和张老师进行着交流。“张老师,种子是不是越大越好?”“张老师,哪种底肥更环保?”“张老师,我不会用工具,下次种植时,你来教我哦!”一个个问题激发了老师们种植管理的热情,也让平时不善言辞、默默无闻的张老师找到了自信。研训结束后,我依然看到老师们围在张老师的身边讨教着各种种植经验。
“我觉得我们派缘农庄可以成为你们的课程基地。”“你们不是在做植物节吗?我们虹彩花卉园艺中心里的植物太多了,而且有技术人员,可以来给孩子们上课。”“你们的玉米节活动很好,我觉得可以从园所向社区进行拓展。”“我们的俊红生态园可以提供这样的场地让你们开展植物节活动。”原来这是我园园务委员会成员、家委会成员和伙食委员会成员来到了研训现场,参与我园“玉米节”活动方案的研讨交流会。研训活动中,委员们积极踊跃发言,为玉米节系列活动献计献策,并与教师团队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在思想火花不断碰撞的同时,帮助我们拓展了思路,丰富了内容。
园本研训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式,是教师运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自身实践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可在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们没有意识到在园本研训中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实践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从而以个体的成长带动园所的全面发展。所以,园部从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追求、职业规划等方面对教师进行了全面的培训,从而唤醒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推动教师的学习内驱力。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有些问题是共性的,有些问题是个性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园本研训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每学期园部管理者都会设计、安排各种研训内容,这些内容虽然也是来自教师的需要,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教师被动地接受培训,学习效率往往不高。我们开始转变思路,探索新的研训模式,认真倾听教师的声音,让教师成为研训的主人。教师针对自己的需要,列出了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较强的研训菜单。研训模式的改变使教师参与研训的积极性提高了,研训的实效性也得到了提高。
传统的研训方式始终存在着管理者台上讲、教师台下被动听的现象,这样的研训方式看似严谨、扎实,可是不难发现,教师缺乏研训兴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改变研训方式后,教师走出会议室,通过亲身体验和多感官参与,将自己当成幼儿去玩游戏,去发现游戏中材料的提供是否可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去研究如何指导才可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充分地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多种方式的园本研训让教师感受到园本研训的乐趣, 也真正发挥了园本研训的引领、交流和学习作用。
教师资源作为幼儿园重要的资源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那如何在园本研训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师资源,发挥教师专长,让研训活动更具生命力、更能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呢?在我园收集来的《我是××研训主持人》邀请函来看,教师们拥有着多样的专长,在方案的制定上,教师们有着深度的思考,也特别希望能够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担任主持人的教师无论是在专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还是自信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也让原本沉闷、低迷、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园本研训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了。本学期我园除了张老师利用自己种植经验给教师们开展了“如何有效指导幼儿进行种植管理”的研训活动,还有刘娟老师利用自己学习到的POP字体撰写技能对教师进行“POP字体的撰写”研训活动,徐豪老师利用自己多媒体专长进行了“多媒体微课制作”研训活动……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不断鼓励教师发挥自身优势,真诚肯定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拥有专长的教师的辐射作用,研训的效能一定能得到不断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由此可见,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非常重要。我园不断挖掘并利用社区、家庭、教师等多方资源,与驻洲企事业单位进行项目共建、资源共享,邀请家长走进研训沙龙研讨活动,邀请园委会参与课程建设……在本学期“玉米节”活动中,园务委员会、家委会、伙委会的成员就多次参与了我园的“玉米节金点子交流会” “玉米游戏头脑风暴”等研训活动。在调动多方资源的同时,也彰显出浓厚的园本研训特色。
高效的园本研训一定是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且管理者需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并关注教师的需要、感悟教师的成长的,也一定是教师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用实际的行动去探寻,用研究的态度去反思的。今后,我们定会继续努力践行新《纲要》的精神,让园本研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并推动幼儿园与教师的持续发展。